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93年,廣電總局組織了一支隊伍前去台灣地區表演,其中就包括黃宏。
黃宏是瀋陽人,和張學良是老鄉,俗話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他第一次見張學良,難免緊張地說:「張伯伯你好,祝您高壽。」
張學良笑了笑,說:「可別高壽,再高壽就成老妖精了。」
這話一出,巧妙地化解了尷尬的氣氛。後面黃宏邀請張學良為老家題詞,只見他收起笑容,沉思一會兒寫下3個字。
那麼,張學良留下怎樣的墨寶?他又為什麼始終都沒有回到東北老家看看?
嘗試歸鄉,失敗未果
晚年的張學良不是沒有嘗試過回東北老家,可是錯綜複雜的政治因素將他禁錮住了,無奈他最終只能在美國遺憾離世。
1988年,蔣經國去世的消息傳來,張學良覺得蔣氏父子都已去世,那麼離自己重獲自由的日子不遠了吧。
大陸那邊,也常常給張學良傳遞消息,說:「有機會可以回家鄉,看看大帥府。」
張學良當然想回去,回東北老家,可他還是被囚禁著。到了1990年,事情出現了轉機,台灣當局放鬆了對張學良的限制。
1990年,張學良的舊部何世禮邀請張學良和趙四小姐來參加他孫子的婚禮。
張學良正愁沒有理由回去,他打算參加完婚禮,就坐飛機回到東北老家。
但是,這個願望落空了,因為何世禮的妻子去世,這婚事自然要被耽擱下來,所以張學良的返鄉計劃只好作罷。
1991年,張學良重獲自由,他急忙將返回東北老家的計劃提上日程,他給好友王冀打電話,想要找對方幫忙。
王冀是美國一大學的教授,他和張學良關係不錯,他自己也致力於推動中美文化交流。
王冀的父親是張氏父子的舊部,張學良和王冀商量要事,也能夠放心。
張學良焦急地問:「你最近有沒有空啊?我有件要事要和你商量,電話里說不方便,有空來一趟台灣地區。」
做朋友那麼多年,王冀自然了解張學良的脾性,這肯定是出大事了,不然他不會那麼著急。
於是,第二天,王冀就坐上飛台灣地區的飛機,見到了張學良。張學良迎上去緊緊握住王冀的手,說:「你終於來了,快坐。」
接著,張學良面露憂色地說:「我就想著有生之年,回東北老家看一看,就是不知道大陸歡不歡迎他回去?」
本以為王冀需要問候一番,才能給出回答,結果他直接開口說:「肯定歡迎啊,你不要擔心。這麼多年來,中國老百姓都知道你的功勞。周總理還誇讚你有民族大義,是千古功臣。」
張學良忍不住眼眶泛紅地說:「真的嗎?」看到王冀點點頭,他懸著的一顆心落下了,原來他在大陸的形象是這樣的。
王冀繼續講:「現在,中國在改革開放,國家發展那可是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張學良聽到王冀這麼說,更加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他說:「可不可以拜託你作為我的特使,捎個話給大陸,讓大陸知道我的心意。」
王冀立即回答說:「可以,這件事交給我來辦吧。」很快,中央知道了,張學良回大陸的事情得到批准。
之後,張學良希望能夠收到大陸相關領導人的邀請函,像鄧小平和楊尚昆等。
說起來,張學良也算是救過鄧小平一命。當年,鄧小平感染了傷寒,缺乏營養,身體遲遲不見恢復。
張學良知道後,還專門讓人給鄧小平送去一箱荷蘭牛奶。
張學良知道這次回大陸很有希望,高興地拉著王冀一起,規劃自己去大陸的行程。
張學良笑著說:「我至少要待上四天,前兩天去北京,後兩天去瀋陽,我一定要回老家。」
這麼多年沒有回去了,張學良渴望看到東北的父老鄉親,還有自己的那些舊部。
在最終計劃中,張學良還會登上電視台,發表一個簡短的演講,向家鄉人問好。
張學良內心處在激動之中,他在美國探完親,就回去台北,打算收拾收拾就出發。
可是卻生出了變故,台灣當局把邀請函扔過去,質問張學良:「我自認為帶你不薄,你為什麼要背後做這樣的是事情,難不成還想來個第二次西安事變不成?」
張學良被問得啞口無言,他自己只是想回大陸探親,這難道也不允許嗎?他迫於無奈,只好放棄了原本的計劃。
1992年,當張學良面對新華社記者的採訪時,他再次說出:「我這個人比較好動,我很希望回大陸看看,看看哪裡怎麼樣了?」
當大陸電影代表團拜訪張學良,他們真誠地說:「大帥府煥然一新,就等著你回來看看東北老家。」
張學良略有猶豫地回答:「上帝自有安排,等有機會吧。」可以感受到他的話語頗感無奈。
後來,張學良還收到鄧小平委託來的信,他已經放棄了回大陸的念頭,他說:「此行涉及太多,我不能因一己之力,讓政局變得複雜。」
儘管張學良恢復了自由身,可是他的自由是有限的,他的一言一行至關重要,稍有不慎便會引起風波。
特殊會見,提筆寫詞
海峽兩岸文化重新交流是在1992年,大陸文化很快傳到台灣地區,受到了同胞們的熱烈歡迎。
隨著兩岸文化的不斷深入,不少的藝術家選擇去台灣地區,為同胞送上精彩的表演。
北京京劇團梅葆玖、馬小曼等六十多位名角去演出,還有鞏俐和姜文等明星前去台灣地區,他們不僅和粉絲們見面,還要溝通兩岸的影視作品。
當然還有曲藝說唱的隊伍,裡面有倪萍、黃宏、馮鞏等,他們的到來給台灣同胞帶來了更多的歡聲笑語。
當黃宏要出發去台灣地區時,還有一個插曲,黃宏的身份是文藝兵,他辦理入台的手續後,申請被駁回,理由是最好不要讓軍人去台灣地區。
黃宏是通過層層選拔才有這個機會,足以證明他的優秀,眼看著隊伍就要出發了,這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人去頂上啊。
經過積極的溝通後,黃宏終於拿到了機票,可以跟著隊伍一起出發了。
1993年7月28日,是黃宏一生中最難忘的日子,那天他見到了張學良。
黃宏跟著很多同事是一塊帶來到台北,進行演出訪問,他們很好奇台北的模樣,走在大街上還有不少的台灣群眾歡迎他們的到來。
令黃宏沒有想到的是,張學良託人來信告訴他們,表示想要和他們見上一面,藝術團的人很是激動。
之前,張學良還是住在鄉下新居那邊,並不在台北,但是聽說有從大陸過來的藝術團,他說什麼也想要來到台北,所以他便暫時借住在弟弟張學森的家裡。
黃宏是東北人,在他的眼裡,他很敬佩張學良,覺得張學良就是一個英雄,一直希望著有機會目睹一下少帥的風采。
黃宏他們一行人趕到後,看到張學良坐在大廳早就再等待他們了。由於黃宏和張學良是老鄉的緣故,所以黃宏便是領頭的人物。
其實,一開始黃宏還不知道怎樣稱呼張學良比較好,總不能一直叫張學良少帥吧,所以思來想去他決定叫張伯伯,比較妥貼。
黃宏看過張學良的歷史照片,總覺得張學良不苟言笑,很是高冷,今日意見才知道是個和藹可親的人。
黃宏眼前的張學良是這樣的,張學良穿著灰色夾克,頭髮花白,帶著茶色的老花鏡,臉上有一些老年斑,但還是能夠看到當年意氣風發的模樣。
黃宏熱情地握住張學良,說:「張伯伯你好,祝你高壽。」
張學良笑了笑,擺手說:「可別高壽,再高壽下去,我就成老妖精了。」
本來黃宏一行人還是很緊張,但是聽到張學良這麼一說,頓時覺得放鬆起來。
張學良請人端上茶水,招呼他們快些入坐,坐到沙發上休息。黃宏一看大家坐沙發,可是張學良一個人坐的是硬板凳,於禮來說,這樣並不好,就想著和張學良換位置。
結果張學良拒絕了,他的弟弟張學森回答說:「我哥是軍人出身,這是他的習慣,大家就不要推辭了。他現在年齡大了,還是不喜歡那軟沙發。」
黃宏他們和張學良聊了一會兒,黃宏主動提到自己是瀋陽人,也就是奉天,還用東北話和張學良說。
張學良聽到東北話,倍感親切,他很好奇黃宏是哪個區的,便問:「你是哪個區的?」
黃宏說:「就是火車站旁邊地區,現在叫和平區。」張學良聽後笑了笑,說:「原來是那裡啊。那裡還被日本人強行租借過。」
張學良接著說:「你們是搞藝術表演的?」
黃宏說:「是啊,我們知道你每周都要去吊一吊嗓子,你最喜歡那京劇。」
張學良忍不住拍拍腿說:「對啊,你們還挺了解我的,你們都是做什麼的?」
黃宏挨個向張學良介紹,當說到自己的時候,他說:「我是文藝兵,是部隊里的小品演員。」
張學良驚訝地問:「小品是什麼?」黃宏當即為他表演了一段,張學良看著時不時還笑出聲,真的很有趣。
張學良評價說:「我覺得小品和相聲蠻像的。」他來了興趣忍不住表演一段相聲。
張學良那時候已經90歲的高齡,但是他思路清晰,一字一句地把相聲表演的繪聲繪色。
聽到周圍人的鼓掌聲,張學良唱了一段以前東北的戲詞,當他突然看到錄像機的時候,便直接停止了演唱,說:「後面的詞忘記了。」
黃宏也知道張學良的意思,沒有再追問下去,他轉了話題說:「東北的父老鄉親可都惦記著你,大帥府還重新翻修了,你什麼時候回去看看呀?」
張學良風趣幽默地回答:「東北父老鄉親喜歡我和父親,不會因為我和父親不會刮地皮吧。」
張學良接著說:「我妻子身體一直不大好,人還在美國做手術,我抽不開身,得去照顧她。「
本來,張學良計劃和黃宏他們聊上二十分鐘,沒想到聊起來,都一個多小時,還是興趣盎然。
黃宏邀請張學良明天來看演出,還希望他能夠為老家題詞,本以為張學良會拒絕,因為晚年張學良很少出席活動,結果張學良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張學良坐在第一排的位置觀看黃宏他們的演出。結束後,黃宏掏出紙筆,讓張學良題字。
張學良落筆時候問:「用中文還是英文?」他人到晚年,和友人妻子互通書信,大多時候用的都是英文。
在聽到中文時,張學良寫下了自己的名字「張學良」,他遞過去說:「我眼睛不好使了,我寫個名字,其他的話,你就替我說吧。」
張學良交代黃宏:「要代我向東北的父老鄉親問好,我一直也在思念著他們。」
西安事變,民族英雄
張學良一生最痛恨的就是日本人,日本人惡意製造事件炸死了他的父親,後面又害得他流落在外,無家可歸。
1936年,張學良多次勸諫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合抗日,可是蔣介石冥頑不靈,張學良只好和楊虎城一起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抗日。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護送蔣介石回到南京,接著便被囚禁了大半輩子。
1946年,張學良被秘密押送到台灣地區。在那裡,他和趙四小姐必須自給自足,他們像是隱居在此,可實際上是無盡的辛酸苦楚。
張學良時常感慨自己的生命早就定格在36歲,他始終都沒有回到自己的東北老家,於2001年在美國夏威夷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