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大閱兵,受邀參加的18歲老山戰地最美女醫護鍾慧玲近況如何

2023-11-24     彤陌紅塵

原標題:1984年大閱兵,受邀參加的18歲老山戰地最美女醫護鍾慧玲近況如何

1984年大閱兵,受邀參加的18歲老山戰地最美女醫護鍾慧玲近況如何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南疆邊陲烽煙四起,越南在他人的挑唆下不斷在中越邊境挑起事端,我邊防部隊再三給予嚴正勸告卻被對方視為軟弱可欺,在此情形下中方才被迫進行自衛還擊,2月初春,戰鬥正式打響。

經過一個月不到的激烈戰鬥,越北幾個重要城鎮皆被我邊防部隊攻克,3月我方宣布取得預期的作戰目的並回撤,但心有不甘的越軍繼續在邊境襲擾,並越界侵占了我老山、者陰山等地。之後雙方就以此展開了長達十年左右的攻防拔點作戰,在此期間除了英勇作戰的戰鬥英雄外,也有在後方默默奉獻的戰地醫護人員,她們同樣值得稱頌。

比如鍾慧玲,她在1984年時被昆明軍區授予「模範衛生員」的光榮稱號,這也是老山、者陰山拔點作戰中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女醫護。

鍾慧玲1965年11月出生於雲南大理,在她們那個年代,從小就聽著黃繼光、董存瑞這類英雄烈士的事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鍾慧玲也將參軍視為自己人生最大的夢想。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戰得勝凱旋而歸時,鍾慧玲所在的學校一起到凱旋門迎接邊防部隊,當時她和同學們手握鮮花不停揮舞吶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一輛輛軍車載著英雄子弟兵從他們面前駛過,人們一邊在後面追趕,一邊往車上投水果和吃的,熱情似火。

那一幕讓鍾慧玲更加堅定了自己從軍報國的心,1983年1月,鍾慧玲終於穿上了心儀的軍裝,成為陸軍72醫院的一名話務兵,那一年她才17歲。

來到部隊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84年,老山前線戰火不斷,鍾慧玲被調到後方做起了衛生員,雖然自己長得眉清目秀,看似嬌柔,但是她卻經受住了最苦最累的磨練,一直堅持了下來。而這段人生經歷,也對她今後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

1984年2月,72醫院抽調野戰醫療隊奔赴前線,鍾慧玲積極爭取名額,成為一名戰地女醫護。在老山戰場,醫療隊始終承擔著繁重的救護工作,之前連一隻螞蟻都不忍踩的小姑娘,到了前線卻要面對如此慘烈的場面,時間久了,鍾慧玲也逐漸鍛鍊成一位心理素質過硬的白衣戰士。

女孩子的心思細膩再加上高尚的品質,到了戰場上就會散發出女神般的光芒。為了能減少傷員的痛楚,她一般都是用溫熱的濕毛巾輕輕擦拭凝固的血跡。天氣炎熱時,她會守候在傷員身邊扇扇子,有時候傷員情緒不穩定,她就想辦法哄著他們,一點點吃飯。

清秀的外表,再加上無微不至的照顧,讓鍾慧玲的名字傳遍了野戰醫院,進而響徹老山輪戰部隊。在老山作戰大致結束以後,醫院以無記名的方式選出立功人員,而鍾慧玲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大家選中並為她申報了一等功。後來,部隊還授予她「模範衛生員」榮譽稱號,就連楊得志也對她讚不絕口。

獲此殊榮的鐘慧玲覺得自己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比起衝鋒陷陣和長眠於麻栗坡烈士陵園裡的那些英雄們比起來,她是那麼的微不足道,這個一等功和榮譽稱號令鍾慧玲惴惴不安,低調的她在一般場所基本不會佩戴那枚軍功章,也不到處宣傳和接受採訪。

值得一提的是,鍾慧玲的哥哥也曾參與堅守老山的戰鬥任務,幸運的是,哥哥安然無恙平安歸來,也立了功。後來哥哥退伍還鄉,鍾慧玲則考入軍校,4年後被分配到警衛局從事醫療工作。

17年下半年,鍾慧玲的父母相繼離世,自那之後,她愈發牽掛那些犧牲的烈士親人們,他們過得怎麼樣?這麼多年是否一直在忍受痛失愛子的煎熬?這種情感始終牢牢抓著鍾慧玲的心。退休後,鍾慧玲加入一個公益活動,並擔任副會長。

18年母親節前夕,她帶頭髮起了探望烈士父母的活動,眾多仁人志士紛紛支持並主動捐款,之後她專程到訪雲南、四川、河北等地看望了20幾位烈士父母;同年8月份,她又參加了愛心活動,趕赴山東棗莊看望曾經的老英雄,為這些老兵們買了輪椅、電暖氣、藥箱和一些生活物品,還專門為他們定製了老式軍裝和鞋子,這些老兵們穿上以後顯得十分激動,還用他們已經直不起來的手臂給鍾慧玲一行人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19年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她再次受邀參加觀禮。回想1984大閱兵,她也曾受邀參與,如今35年已過,曾經的戰地女神已經年過50,青春不再,但她愛國愛英雄的那顆心始終未改。

看著那100面迎風招展的榮譽戰旗方隊,鍾慧玲像35年前那樣激動萬分,因為那些榮譽旗幟中,就有法卡山英雄營、者陰山英雄連、扣林山戰鬥英雄營等南疆戰場上的功勳戰旗,看見這些旗幟,她尤感親切,似乎是那些烈士們在和自己招手,她激動地語無倫次,只是大喊:「我愛你,中國」!

前不久,鍾慧玲又發起了「關愛烈士母親」的活動,在元旦和春節前她趕赴江蘇、湖北、雲南、四川、河北等幾省看望了40多位烈士母親或者烈士的妻子,活動是和當地的戰友合作,由戰友們提供名單,慰問品由她採購發往當地,再由戰友們代表她登門看望,戰友們還會將這些視頻照片發給鍾慧玲。

每次去看望這些烈士父母和妻兒時,她都親自給她們穿衣,陪著她們包餃子,給她們講述戰地往事,那一刻她覺得自己就是她們的女兒。

退休後的這些年,她時常和戰友們去烈士陵園祭奠烈士,陪著烈士家屬掃墓,默默哀悼默默祭奠,從不拍照不宣揚,唯恐打擾了長眠的烈士。

一聲戰友一世情,她沒有忘記曾經的戰友,沒有忘記烈士的家屬,而祖國母親也沒有忘記這位永遠18歲的女兒,一個正義、謙虛、善良的英雄兒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60601c6ea32982fb07580deee272d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