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登「熱搜」的野豬

2024-11-01     極目新聞

大象新聞記者 關新耀

野豬誤闖鐵路軌道,逼停火車,登上熱搜。

10月27日,這樣的意外就發生在南京南站,野豬撞上列車後,隨車機械師下車查看,被另一列高鐵撞擊身亡,造成南京南站多趟車次延誤。

同一天,不遠處的南京玄武湖附近,一頭野豬闖進一家酒店,在一樓大堂橫衝直撞,直至被抓走。

近年來,野豬擾民事件頻繁發生,國家林草局一份文件顯示,野豬在我國28個省份有分布,數量200萬頭,其中致害省份達26個,對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不利影響。

為此,寧夏、陝西等多地曾公開招募「野豬賞金獵人」。

圖源視覺中國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認為,野豬是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生態環境總體向好的具體表現。從長遠看,只有逐步恢復野豬天敵的自然種群,將野豬的數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並適當擴大野豬的棲息地面積,才能有效減少野豬與人類的衝突。

野豬闖進農家紅薯地,記者跟隨護農隊「打野」

野豬泛濫,走進農田,成了人類生活生產中的另一種威脅。

就在今年10月中旬,河南南陽西峽縣封灣村村民的菜地,就遭到了野豬的破壞。

「你看這紅薯被拱成啥樣了,真是心疼人!」10月12日,村民張國敏自家種的紅薯地遭到野豬破壞,他便向西峽護農護林狩獵服務隊發出求助。

圖源視覺中國

西峽護農護林狩獵服務隊隊長楚風第一時間到達農田現場,查看野豬留下的腳印後,他判定毀林的是一頭百斤左右的野豬。

「野豬是群居動物,既然有一頭出現,那背後就是一群。」根據每天隊員用無人機探測,加上村民的線報,楚風認為,目前西峽周邊的範圍內有近2000餘頭野豬。

隨即,他集合護農隊力量,全力幫農戶圍捕附近有威脅性的野豬。

圍獵野豬並非容易,野豬的性格暴躁,皮糙肉厚,捕捉野豬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受傷。

捕捉野豬,獵犬至關重要。

「獵犬講究團隊配合,要有速度快的狗,還得有咬口的狗,還得有能包圍的狗,才能把野豬給拿下。」楚風介紹,不同獵犬分工也不同,頭狗豹子嗅覺好、體力好、速度快;拖狗比較勇猛,敢下口,咬著野豬就不松嘴;普羅特狗叫聲非常洪亮;虎妞自己能找還能咬,剩下大部分都是幫狗。

楚風介紹,如果遇到特別大的野豬,不能單單依靠獵犬,護農護林狩獵服務隊的隊員也必須第一時間趕到。

「定位器、手持機、護甲、長矛……每一樣都必不可少。」楚風介紹,獵犬也要穿護甲,並且碰到大野豬時,獵犬必須穿上護甲,防止受傷,其次醫藥箱也是必備的,如遇到獵犬受傷,第一時間就能救治。

此前報道中,護農護林狩獵服務隊上山圍獵野豬時,大象新聞記者也曾兩度跟隨直播。

直播中,護農狩獵隊隊員通過無人機定位到野豬的準確位置,剛一停車,獵犬們就紛紛趕去,飛奔上山。

不久,獵犬們成功捕獲到了一頭小野豬,這驚心動魄的畫面也被隊員用手機記錄下來了。

西峽護農護林狩獵服務隊隊員朱傑是第一個趕到捕獵現場的人,他告訴記者:「看一個大的(野豬)大概一百七八十斤吧,還有四個小的。」

對於已經逮到的這頭小野豬,護農狩獵隊的隊員會找地方將其掩埋,並進行無害化處理。

西峽縣林業局保護股主任時富勛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該局目前已經發放292張狩獵證,組建了17支狩獵隊。因為野豬在河南地區沒有天敵,數量泛濫之後,經省里批覆允許合理合法地捕殺野豬。

多地曾招募「野豬賞金獵人」,全國多地均受野豬困擾

其實,野豬擾民事件不止一次發生。

據不完全統計,僅在今年10月,野豬就因影響人們正常生活,上了近十次熱搜。

10月中旬,一頭野豬在昆明富民縣龍潭村頻頻撒野;

10月25日,一頭野豬闖進浙江杭州一臨街店鋪,造成居民受傷;

10月25日,一頭大野豬在南昌市進賢縣一公路上橫衝直撞,致4人受傷;

10月27日,一頭受傷野豬闖入北京門頭溝某小區居民臥室。當天,6頭野豬摔到昭通永善縣一公路上;

10月28日,多頭野豬在深圳一景區內向遊客討食……

2024年1月,國家林草局官網發文指出,經科學、綜合評估,專家認為野豬在我國28個省份有分布,數量200萬頭,已不存在生存威脅,且很多省份數量過高,其中致害省份達26個,對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不利影響,符合調整基本原則。

野豬頻繁出現,多地也開始探索獵捕調控、主動預防、肇事補償等措施。

2021年,國家林草局已在山西、四川、福建、江西、河北、廣東、陝西、湖南、湖北、遼寧、黑龍江、浙江、安徽、寧夏等14個省(區)啟動防控野豬危害綜合試點。

就在今年9月,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林業和草原局公開發布公告遴選野豬獵捕隊伍,曾引起公眾關注。

公告顯示,西吉縣計劃在縣域內獵捕成年野豬300頭,每頭補償2400元。

隨即,各路捕獵高手紛紛報名。經過遴選及公示,六支野豬獵捕隊伍及一支野豬無害化處理隊伍入選。

之所以招募「野豬賞金獵人」,是因當地農戶的生活深受野豬的危害,只要是在林邊有地的村民,都不同程度遭到野豬的危害。

寧夏回族自治區野豬專項調查技術報告顯示,截止到2023年8月,西吉縣域內野豬種群數量約2600頭。野豬在當地的致害農作物主要為玉米、土豆、蠶豆等,豬害呈現出「春拱種、夏毀苗、秋啃果」的規律。尤其對離村莊稍遠、位於林邊的田地危害最大。據估算,2023年受害面積高達10000畝左右。

為了保護農作物,村民採取了多種措施防治豬害,如用農藥拌種、放置農藥熏、放炮仗、結對巡護、設置高音喇叭等,但效果均不理想。

「政府的這次決策非常好,野豬害慘我們了。」西吉縣高崖村村民海萬明接受採訪時稱,今年他家靠近林邊的三畝玉米被野豬糟蹋完了。

除寧夏外,陝西、四川等地為調控野豬數量,也公開招募「野豬賞金獵人」。

解讀:野豬泛濫原因何在?

野豬頻繁出沒,不容小覷。

為何野豬頻繁出沒人居生活區?如何科學防控和避免野豬致害問題的發生?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全輝稱,野豬的活動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秋冬季節溫度下降,野豬往往會從高海拔地區遷往低海拔地區,並且集結成群活動。因此,這段時間生活在野豬棲息地周邊的人遇到野豬的機會更大。

「野豬會糟蹋莊稼,造成農作物減產;野豬也可能與人直接發生衝突,威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野豬進入城市或交通幹線,也可能影響居民生活、干擾交通秩序。」孫全輝表示,野豬也可能攜帶病原微生物,如果與人類或牲畜接觸可能增加人畜共患病傳播風險。

在孫全輝看來,野豬種群數量過快增長,不僅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也給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不利影響。在缺乏天敵的情況下,通過人工狩獵等手段,有助於把野豬數量控制在合理水平。

孫全輝介紹,野豬與人類的衝突其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近年來隨著部分地區野豬數量快速增長,它們與人類的衝突也呈加劇態勢。野豬適應性強、繁殖快,其數量激增與天敵數量減少、棲息地面積不足、生態環境改善都有關係,但天敵數量不足很可能是造成野豬數量快速增長的根本原因。

同樣,接受媒體採訪時,中國林科院自然保護地研究所所長金崑也認為,一些地區缺乏野豬的天敵,比如說虎豹豺狼等等,導致野豬的數量增長較快。

野豬頻繁擾亂人們正常生活,個人是否可以自行捕殺野豬?

孫全輝表示,《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禁止違法獵捕野生動物,否則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對種群數量明顯超過環境容量的物種,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採取獵捕等種群調控措施,但要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業生產。對種群調控獵捕的野生動物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和綜合利用。種群調控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無論是合法還是違法獵捕的野豬均不能用於食用目的。」孫全輝說。

另外,國家林草局野豬種群調控專家組組長時坤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野生動物危害嚴重地區,通過獵捕減少野豬等非保護野生動物,雖是無奈之舉,但卻是緩解和降低人與野生動物衝突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原則是不能過度獵捕。

目前,國家在部分省份正在開展試點,探索野生動物致害綜合保險業務的可行性,並嘗試建立包括野豬在內的非國家重點野生動物和非「三有」陸生野生動物傷人救濟補助的相關政策。

如何科學防控野豬泛濫?

孫全輝認為,野豬是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生態環境總體向好的具體表現。獵捕是臨時管控措施,從長遠看,只有逐步恢復野豬天敵的自然種群,將野豬的數量控制在合理水平,並適當擴大野豬的棲息地面積,才能有效減少野豬與人類的衝突。有關部門也要及時監測野豬的種群動態,確保狩獵活動不導致野豬種群驟然下降甚至消失。

另外,野豬的種群調控應嚴格按照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批准的數量、性別以及時段開展狩獵,減少對當地群眾和其他野生動物的不利影響。獵捕的野豬要按照相關規定依法處置,不得用於食用目的。另外,獵捕在保證人員安全的同時,還要儘量減少給動物造成的痛苦。

遇到野豬怎麼辦,「裝死」管用嗎?

野豬身體強壯、牙齒尖銳,攻擊力很強,尤其是在繁殖季節或受到驚嚇時,會變得異常危險。假如野豬朝你迎面而來,該如何應對?

保持冷靜,避免大聲喊叫和用石子、木棍攻擊野豬,這種做法容易將其激怒,進而導致野豬的襲擊行為。

迅速尋找可遮擋身體的地方,即障礙物、樹木等,以免被野豬攻擊。

設法離開現場,但切記不要拔腿就跑,否則容易激怒野豬。

儘量不要背對野豬,避免被其襲擊,可以儘量保持與其對視,並慢慢地後退,保持足夠的距離。

專家建議,普通人碰到野豬應當儘快遠離,裝死是不管用的。野豬如果感覺受到威脅,對人的攻擊性會很強,對倒在地上的人也會進行攻擊。

(來源:大象新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5ff4913d07e57d4d4822213f22ae4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