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能「技術錯峰」生理期?張雨霏「死拼」贏下獎牌後大家都在問

2024-08-06     新民周刊

傅園慧也遇到了和張雨霏一樣的問題,「洪荒之力」不敵「大姨媽」。

文 | 阿暉

8月5日,巴黎奧運會游泳女子50米自由式和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決賽,中國運動員張雨霏在這兩個小項上均奪得銅牌。

至此,張雨霏在本屆奧運會參加的6個小項的比賽中,都登上了領獎台,共斬獲6枚獎牌(1枚銀牌、5枚銅牌)!

算上東京奧運會,張雨霏在兩屆奧運會獲得的獎牌達到10枚(2金3銀5銅),成為中國奧運史上獎牌數最多的運動員,創造了中國游泳隊在奧運賽場的新紀錄。

張雨霏在巴黎奧運會女子50米自由式頒獎儀式上。圖源:新華社

最令人感嘆的,是張雨霏在北京時間8月2日進行的女子200米蝶泳決賽中,克服了身體極度不適的困難,用強大的毅力和意志拼搏來了一枚銅牌,雖然不是金牌,但銅牌上閃耀著「金光」。

張雨霏在賽後第一時間接受採訪時哭著說出自己真實的身體狀況:「昨天剛發燒完,今天好了以後,又碰上生理期第一天,我整個人右邊都是麻掉的……說得白話一點,『死』也要『死』在泳池裡。」 帶病仍奪得奧運獎牌,體能和毅力驚人,這令不少觀眾和網友都為之動容,對張雨霏是又心疼又欽佩。

@央視體育微博截屏

很多人也感到不解和疑惑,女性運動員都要面對生理期,張雨霏為什麼沒有通過某些技術手段讓生理期避開這次大賽?生理期對於女運動員的影響有多大?

01

在中國游泳女隊,生理期比賽這種情況並非張雨霏首例。

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賽中,中國女隊派出傅園慧、史婧琳、陸瀅和朱夢慧出戰,最終中國隊獲得第四。

賽後傅園慧一直蹲在場邊,表情顯得非常痛苦,在央視鏡頭前,傅園慧哭著說,「是我自己沒有游好,對不起自己的隊友。肚子非常疼,來例假了,特別累。但是這也不是理由,是我沒有游好」。

很顯然,傅園慧也遇到了和張雨霏一樣的問題,「洪荒之力」不敵「大姨媽」。

傅園慧在里約奧運會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賽後。央視截屏

但是,女性游泳運動員在生理期比賽並奪冠的例子也不少。比如這次在央視擔任解說嘉賓,並為潘展樂奪冠而聲嘶力竭吶喊,被人稱為「咆哮女」的前國家游泳隊隊員、世界冠軍趙菁。

2013年巴塞隆納游泳世錦賽女子50米仰泳決賽,趙菁以27秒29奪取金牌。當時,趙菁也正逢生理期,自覺狀態不佳,賽前也不被外界看好。

但從成績上看,她奪冠的27秒29距離世界紀錄27秒06相差並不大,可以說「大姨媽」對於趙菁影響甚微。趙菁賽後也說多年征戰的經驗讓她對生理期基本「免疫」。

趙菁克服生理期奪冠。圖源:鳳網

這不是趙菁第一次在生理期中獲得世錦賽冠軍。此前在2011年上海世錦賽中,同樣經歷生理期的趙菁在女子100米仰泳決賽中後來居上,獲得冠軍。

有媒體曾採訪趙菁如何克服生理期比賽的問題,結果她表示:「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一般都採取用棉棒措施。其他也沒什麼了,咬著牙硬扛著嘛。」

02

那麼,女性游泳運動員遇上大賽,是不是應該調整生理期呢?

上海市競技體育訓練管理中心的專業隊醫告訴《新民周刊》記者,從競技體育的角度來說,遇上大賽,並不需要對女運動員硬性進行生理期調整,而是需要結合運動員本身的具體情況來進行處理。對頂尖的運動員,一定是結合個體情況來進行干預的。

這位隊醫解釋,每個運動員的個體都存在差異,所以具體情況都會不同。有的運動員會覺得生理期對比賽能力影響很大,而有的運動員會覺得基本沒什麼影響。

對於覺得影響大的運動員,一般來說運動隊會針對她的個體情況進行評估,評估下來確實需要進行干預調整的,則會對她的生理期採取科學的、針對性的干預調控策略和措施。沒什麼影響的則不需要做特別的干預對策。

張雨霏在比賽中。圖源:新華社

這種調控干預措施,一般主要是通過藥物,現在還加入了中國傳統的中醫針灸手段,進行中西醫結合。而使用的藥物,則肯定是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規定能夠使用的。這位隊醫強調,生理期的調整干預措施,必須是由專業的醫生來進行。

具體到張雨霏的情況,這位隊醫表示並不很清楚,相信國家游泳隊的專業隊醫和教練會根據其具體情況和訓練周期進行科學把握。

03

正如這位隊醫所言,每個女運動員都有個體差異,情況比較複雜。對生理期的調整做得好的會提高比賽能力,處理不好,有可能對體能造成不利影響。

從整個女性群體來看,多數人都會受到月經周期的困擾。近期國外一項研究顯示,49%~65%的女性運動員認為,月經周期影響了比賽中的表現。她們大多認為,在整個月經周期中,卵泡早期(月經來潮)和黃體晚期(月經來潮之前)比賽成績最差,這與痛經、頭痛和疲勞等月經相關症狀有關。

這些不舒服與雌激素水平降低有關,痛經和頭痛可能來自前列腺素水平升高,疲勞感則與血清素降低相關。整個月經周期中,多種激素水平變化劇烈。其中,雌性激素水平在24小時內可能會發生超過100%的變化。這樣的變化,理論上可能帶來身體功能的改變。

但目前,運動成績是否隨月經周期波動以及如何波動,研究者們還沒有得出明確的結論,原因包括每個人對月經周期反應差別大,以及相關研究不足。因此,無法形成適用於所有人的月經周期運動指導,建議根據個人的反應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因此,多數研究者認為,不需要調整女性運動員的月經周期來提高運動成績。

專業運動員如果正好面臨重大比賽,且生理期反應強烈,可使用藥物推遲經期的到來。但除非特殊情況,研究者不推薦採取這種方法,因為長期使用藥物調整生理期,對身體不可避免地會有傷害作用。

而且,近期一項納入42項研究和590名參與者的分析顯示,與不服用避孕藥的女性相比,口服避孕藥的女性運動表現平均稍差。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與內源性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明顯下降有關。

希望隨著研究進展和科技進步,研究者對女性運動員月經生理周期的了解進一步深入,可以幫助她們更好地面對比賽、發揮自己的運動潛能。

部分資料來源:澎湃新聞、果殼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532a4fe22c2f5b4e7a9891965a4f8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