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和人體五官、五臟的關聯,為什麼要從中醫學角度入手?

2022-04-03     易學傳媒

原標題:五行和人體五官、五臟的關聯,為什麼要從中醫學角度入手?

五行

首先說明一下什麼是五行?

五行是個抽象的概念,由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種性質的事物,叫它們為「五行」。

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取象比類學說,不是五種元素,而是將萬事萬物按照潤下、炎上、曲直、從革、稼穡的性質歸屬到木、火、土、金、水五個項目中,與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風四元素學說有區別,是集哲學、占卜、算命、曆法、中醫學、社會學等諸多學於一身的理論。

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據《尚書·洪範》記載的箕子與周武王對話: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潤下(滋潤),火曰炎上(燃燒),木曰曲直(彎曲,舒張),金曰從革(成分緻密,善分割),土爰稼穡(意指播種收穫)。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這裡不但將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後人根據對五行的認識,又創造了五行相生相剋理論,這個理論主要在「五行生剋」定律上面。

五行學說用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中維持協調平衡的。相生相剋,是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事物的發生和成長

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保持事物發展變化的平衡與協調。

五行相生相剋

相生,指兩類屬性不同的事物之間存在的相互幫助,相互促進關係;具體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剋,則與相生相反,指兩類不同五行屬性事物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克制;具體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是如何和人體五官、五臟相關聯的?

對於這個問題,有點寬泛,就這個問題簡單說明一下。

要探究五行和人體五官、五臟之間的關聯,這就要從中醫學的角度入手。

中醫五行五官中,所謂的「五官」,指的就是「眼、耳、口、鼻、舌」等五種人體五官。它們在相學上,還分別被賦予著一種名詞,比如:

眼:為「官」。

耳:為「采聽官」。

口:為「出納官」。

鼻:為「審辨官」。

舌:為「品味官」。

接觸過相學的人都知道,通過相學對「五官」的分析,是能夠判斷一個人運勢吉凶的。而通常「舌頭」關係到健康、「眼睛」關係到一個人的意志力、「鼻子」關係到一個人的財富與健康;「嘴巴」關係到一個人的幸福、食祿與貴人運;耳朵則關係到一個人的長壽。學風水就要找一個明師,人生前進需要嚮導,用別人的經驗來提升自己,少走彎路,少走錯路。2022年裴翁教授風水應用初級班招生中......本門課程裴翁教授會分享學術要點及講解實戰訣竅,幫助多年自學無法提高的易學愛好者突破實際應用的瓶頸。於2022年4月底正式開班,限定66人。

五官與五臟

眼為肝(木)

肝開竅於眼,如果得肝病會在眼睛上有所表現,一般兩個眼角會發青。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受到驚嚇,鼻樑處常會出現青筋或者青痕,這也是與肝有很大的關聯。

耳為腎(水)

黃帝內經》里有「腎開竅於耳」的說法。通常得腎病的人會出現耳聾、耳鳴的症狀。

口為脾(土)

脾開竅於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會出現唇黃或者嘴唇四周發黃、嘴唇脫皮、流血等症狀,這些都是陽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鼻為肺(金)

肺開竅於鼻,只要人的肺有問題首先會表現在鼻子上。這裡講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裡邊,肺熱則鼻孔出氣粗、熱;肺寒則鼻孔冒涼氣。

舌為心(火)

舌為心之官。心臟有病一般會出現舌頭不靈活、舌捲縮等症狀。口誤,經常說錯話,也是心氣不足的象。

在中醫里,用五行描述人體五臟系統(心肝脾肺腎)的功能和關係。

中醫認為五官與臟腑器官的關係頗為密切,通過了解五官的病變就可以發現隱藏在身體內的五臟的病變,所以我們要時刻留意著五官的變化,才能注意到相關聯的五臟情況。

五臟(腑)對應五行

以五臟(腑)對應五行,分別是肝(膽)對應木,心(小腸)對應火,脾(胃)對應土,肺(大腸)對應金,腎(膀胱)對應水。(詳見上圖)

所以五臟中,心屬火,肺屬金,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

五臟之間的生克關係

五臟之間的相生:

肝生心就是木生火,如肝藏血以濟心;心生脾就是火生土,如心之陽氣可以問脾;脾生肺就是土生金,如脾運化水谷之精氣可以益肺;肺生腎就是金生水,如肺氣清肅則津氣下行以資腎;腎生肝就是水生木,如腎藏精以滋養肝的陰血等等。

五臟之間的相剋:

肺(金)的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陽的上亢,即金克木;肝(木)的條達,可以疏瀉脾(土)的壅滯,即木克土;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陰的上濟,可以制約心(火)陽亢烈,即水克火;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即火克金。

這一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主要是將人體各藏象與五行中的五種元素相對應,從而將人體各個系統聯繫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來分析研究每個系統之間都存在不同的關係,使其複雜的人體結構變得簡單明了,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既用作在理論上的闡釋,又具有指導臨床的實際意義。

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先賢把五行理論巧妙地運用於醫學領域,以五行辯證的生克關係來認識、解釋生理現象,盡力適應內部自然規律以養生,努力掌握人體運行機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無比豐富的經驗和成果。對疾病的辨證論治起到全面科學的指導作用!

五行

其實除了五行、五官、五臟、還有五色、五味、五情、五季,它們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他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並應用到日常生活的養生中,相信您定會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5298c49b2c5604b55351711da48cd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