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 奮力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實踐的引領者

2023-01-10     南京日報

原標題:牢牢把握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 奮力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實踐的引領者

各位委員、同志們:

在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以昂揚姿態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的關鍵時刻,政協南京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隆重開幕了。在此,我代表中共南京市委,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體政協委員和與會同志,致以誠摯的問候!

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載入史冊、譜寫新篇的一年。中共二十大勝利召開,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奮進新征程的時代號角。我們以迎接黨的二十大、學習宣傳貫徹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中,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淬鍊「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的強大精神力量。這一年,也是極具挑戰、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和疫情、旱情、輿情等挑戰,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堅決扛起「勇挑大樑」重大責任,克難奮進、頂壓前行,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厚重提氣的成績單。

——在這張成績單上,經濟運行的質態更好了。面對多重超預期因素的衝擊,我們高效統籌,深入實施拼經濟、促回補、快回升「六大行動」,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左右,總量達1.68萬億元,保持全國大中城市十強;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8%,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4%以上,跨境電商、數字貿易進出口逆勢增長20%左右,為穩住全省經濟基本盤作出了南京貢獻。

——在這張成績單上,創新驅動的引擎更強了。我們深入推進引領性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積極服務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網絡通信與信息安全紫金山實驗室取得4項重大創新成果。成功創建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1000家、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62家,創新型產業體系、先進位造業集群加快形成。成功承辦2022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來重要賀信。

——在這張成績單上,改革開放的動能更足了。有力推進「一區一特色、一部門一課題」改革,116項優化營商環境重點項目加快落地,成功獲批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城市。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試點加快推進,在全國首推自貿協定惠企「一鍵通」平台。北沿江高鐵、南京北站、寧蕪鐵路擴能改造等跨區域、標誌性重大工程開工建設,祿口國際機場成功入選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在這張成績單上,民生幸福的保障更實了。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左右,新增城鎮就業22.2萬人、連續11年超過20萬人。PM2.5平均濃度同比改善3.4%、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水平,水環境42個國省考斷面優III比例連續四年保持100%。一批城建惠民項目建成投用,128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建成20處「梧桐語」小型城市客廳,過江通道形成「五橋三隧兩鐵三軌」格局。有溫度的城市更新、機關企事業單位共享停車位等受到群眾歡迎,小西湖有機更新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連續13年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這張成績單,浸透著全市上下的汗水、智慧和付出,也凝結著不易、艱難和挑戰。過去這一年,我們每個人都很拼,都很不容易。千萬南京市民同心同守護,在雙向奔赴中迎戰疫情的反覆衝擊,3000多條抗疫「金點子」、2000多條消費「金點子」,設置在100多個查驗點的貨車司機「愛心小站」,遍布數百個社區的「共享藥箱」;堅守在高溫雨雪中的卡口防疫人員,三年多如一日的隔離點「一長七組」,現在仍在醫療救治一線超負荷工作的廣大醫護人員……這些無不彰顯著南京是「一座有溫度、有歸屬感的城市」。百萬市場主體有難不畏難,全市66.5萬家企業、109.5萬個體工商戶,既要保持正常經營,把疫情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又要最大限度不停產、不裁員,為社會作貢獻,為經濟挑大樑,殊為不易、功不可沒,充分展現了南京企業家和廣大創業者有韌性、敢創新、能擔當的精神特質。全市各板塊各部門善為善擔當,大力弘揚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辦成了一批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建成了一批惠民利民的重大工程,爭取了一批高含金量的國家級試點,收穫了一批來之不易的全國性榮譽……不斷提振著奮勇爭先、比學趕超的精氣神。廣大黨員幹部辛苦不言苦,一仗接著一仗打,奮戰在疫情防控、項目建設、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第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的重大要求,用生動實踐詮釋了新時代南京幹部的嶄新形象。

各位委員,同志們!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成績的取得,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根本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克難奮進的結果,凝聚著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的拼搏和付出。市十四屆政協履職的五年,是南京各項事業邁上新台階的五年,也是人民政協制度在南京的實踐更加生動、更富成效的五年。五年來,市政協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新時代新使命,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不斷推進履職能力現代化,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強富美高」新南京的奮進成果,飽含了政協服務大局的責任擔當。市政協充分發揮人民政協的制度優勢,認真貫徹市委決策部署,聚焦創新發展、生態保護、疫情防控、基層治理等領域,紮實開展專題調研、專題視察、協商懇談、民主監督等活動,累計提交政協建議案38件、提出意見建議435條,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南京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現代化建設的謀篇開局,體現了政協建言資政的履職水平。市政協圍繞制定落實全市「十四五」規劃、謀劃推進市第十五次黨代會部署,緊扣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事項建言資政,提出了許多開創性、引領性的真知灼見。特別是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做好政策宣傳、輿論引導、形勢分析、釋疑解惑等工作,凝聚更大範圍的共識、增進更為廣泛的團結,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有效施策提供了有力支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彰顯了政協履職為民的宗旨情懷。市政協聚力暢通群眾反映訴求渠道、完善政協委員聯繫界別群眾機制,深入一線、沉入基層,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體察民情、傾聽民聲、集中民智,累計辦理民生提案1076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3500餘篇,有效發揮人民政協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優勢作用。市十四屆政協過去五年的成績和貢獻有目共睹,也為做好新一屆市政協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各位委員、同志們!中共二十大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行了戰略謀劃,系統闡述了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本質要求等重大問題,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新征程上,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要求,自覺把南京現代化建設放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審視,放在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中謀劃,放在全省大局中推進,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的示範和引領。要聚創新之能、乘開放之勢、走共富之路,緊扣市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的「五個做示範」,朝著全面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範城市奮進;要激發率先之志、擔當領先之勇、砥礪爭先之能,更好地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奮力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實踐的引領者。

——爭做示範和引領,我們要建設更有創新高度的活力南京。南京坐擁人才富礦、厚植創新土壤,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主題,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著力深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開路先鋒。積極融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建設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培育面向世界前沿的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推動集成電路EDA、第三代半導體、綜合交通等重大科創平台發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系統布局環紫金山科創帶和國家級江北新區產業創新帶,發揮「雙一流」高校、大院大所、高新園區等多支點作用,「四位一體」推動科創空間整合、創新資源集聚、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產業領軍人才引進,加快把「兩帶多支點」建設成為科技與產業創新的先導區、集聚區。緊緊依靠創新提升城市能級。堅持開放與創新「雙輪驅動」,以建設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示範區為抓手,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積極推動沿滬寧產業創新帶、長三角科創共同體等建設,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重要金融中心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紮實抓好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發揮自貿試驗區、開發園區和綜保區等開放平台的先行先試作用,推動制度型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集聚全球高端資源、要素和人才。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聚焦幹部敢為,要堅持嚴管厚愛結合,將「三個區分開來」具體化,以組織擔當帶動幹部擔當、以組織作為促進幹部作為,讓敢想敢幹的幹部「棄盾舞雙劍」。聚焦基層敢闖,要堅持賦能、減負、增效一體聯動,繼續支持「一區一特色、一部門一課題」改革,幫助各區化解難題,保護基層創新積極性,讓大家心無旁騖抓發展、促改革。聚焦企業敢投,要堅決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常態開展「服務企業·面對面」,制定落實惠企政策、涉企需求、助企解難「三張清單」,形成更加穩定的發展預期。聚焦群眾敢首創,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政於民,通過群眾找到最恰當、最真實、最正確的辦法,有效激發蘊藏在群眾中的創造偉力。

——爭做示範和引領,我們要建設更有生活溫度的幸福南京。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共同奮鬥中促進共同富裕,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建設人民安居樂業的現代化城市。構建人盡其才的就業支持體系。打造開放、包容、高效的就業政策環境,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完善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的保障制度,加快形成體現社會公平的收入和財富分配機制,支持更多勞動者通過勞動和就業,獲得改變命運的機會、人生出彩的舞台、成長進步的通道。構建宜居宜業的生活空間體系。統籌空間布局、產業結構、人口規模,一體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歷史風貌管控和完整居住社區建設,創造多元包容、富有親和力的城市公共空間,努力實現美麗可品味、空間可融入、歷史可閱讀、溫度可感知。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擴面提質,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不斷縮小城鄉間居民收入、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差距,讓城市與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構建保障有力的民生服務體系。統籌抓好底線民生、基本民生和質量民生,實現法定人員社保全面覆蓋、基本養老觸手可及、住房困難有效解決、救助體系更加完善;建立動態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有效機制,讓兜底保障更暖心更有尊嚴。聚焦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突出「一老一小」構建全齡友好社會,大力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深入推進健康南京建設,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區域均衡布局,完善分級診療體系,讓老年人等脆弱人群的生命健康得到更好呵護。構建高效智慧的城市治理體系。堅持規則之治、科技之智、群眾之力有機融合,圍繞打造「一網統管」格局,加強疫情防控、公共服務、智慧政務等場景開發和應用,讓數字紅利更多惠及人民群眾。深入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攻堅」行動,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更加重視糧食和能源安全,著力防範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放大仙林街道新時代「楓橋經驗」城市版效應,深化「吹哨報到」「接訴即辦」機制,實施「精網微格」工程,建強社區工作者隊伍,打造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的特大城市治理新格局。

——爭做示範和引領,我們要建設更有文化厚度的魅力南京。用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不可複製的獨特稟賦,把文化影響、時代精神融入城市發展全過程,充分彰顯古都神韻與國際風範,為現代化建設注入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打造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樣板城市。堅持以文化人,鑄城市之「魂」。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宣傳教育,大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弘揚雨花英烈精神、渡江勝利精神等紅色基因,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潤城化人。深化文明典範城市創建和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中心功能,充分激發全體市民的主人翁精神,不斷塑造開放大氣、包容創新的時代追求、人文特質和城市品格。延續歷史文脈,固城市之「根」。聚力彰顯南京在中華文明時空坐標上的獨特地位,以敬畏之心守護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加強古都格局風貌、歷史地段、古鎮古村、文物古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好長江文化、大運河文化、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的系統闡釋和價值挖掘,讓標註在典籍中、雕刻在樓台上、傳誦在煙雨里的城市文脈薪火相傳、創新轉化。激發文化創造,揚城市之「韻」。深入挖掘城市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文化與旅遊、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壯大創意、動漫、影視等行業,開發更多鐫刻南京印記的文化標識,豐富高品質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文化保護與產業發展、文化生活和城市建設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的國際傳播能力,讓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學之都碰撞出新的火花、散發出新的魅力,向世界講好發生在南京的中國故事。

——爭做示範和引領,我們要建設更有風景氣度的生態南京。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精心呵護「山水城林」融為一體的生態格局,讓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率先推進綠色轉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努力繪就美麗中國的南京畫卷。推動生態系統結構優化。樹立「田園城市」理念,統籌生態廊道、景觀視廊、通風廊道和城市綠道布局,形成山水城林、城園相融、藍綠交織的優美生態格局。全面落實長江大保護要求,探索全域全要素生態系統治理,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立常態化GEP核算制度和應用體系,讓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推動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污染物協同控制與區域協同防治,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確保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差」。切實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著力解決重污染天氣、餐飲油煙污染等突出問題,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改善的現實感受度。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瞄準「存量減碳、增量近零、碳資源化」的路徑,加快石化、鋼鐵等重點企業綠色轉型,加快提升綠色產業發展、資源利用效率、清潔能源替代水平,在綠色低碳轉型中搶得先機、走在前列。

各位委員,同志們!奮鬥創造奇蹟,力量源於團結。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深刻指出,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實踐的引領者,需要全市上下在黨的旗幟下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奮力將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二十大報告對人民政協提出了「提高深度協商互動、意見充分表達、廣泛凝聚共識水平」的實踐要求。希望新一屆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牢牢把握團結奮鬥的時代要求,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京新實踐匯聚磅礴力量。團結奮鬥,要有服務發展的大格局。不斷增強政治協商的前瞻性、民主監督的實效性、參政議政的精準性,緊盯科技創新、產業轉型、生態環保、改革開放等事關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領域,以協商有方、監督有力、參政有為的實際行動,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和工作落實提供有力支撐。團結奮鬥,要有凝聚共識的大擔當。充分發揮政協代表性強、聯繫面廣、包容性大的優勢,廣泛吸收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合作共事、參與政事,不斷豐富「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的制度化實踐,找到全社會意願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最大限度為南京發展齊眾心、匯眾力、聚眾智。團結奮鬥,要有心繫人民的大情懷。發揚履職為民的光榮傳統,圍繞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急難愁盼」問題,形成更多高質量調研報告和建議案,在推進政協協商民主建設中更好反映民意、彙集民智、維護民利、凝聚民心,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政協委員就在身邊、人民政協始終與人民同行。團結奮鬥,要有守正創新的大境界。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持續推進履職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建設,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和委員聯繫界別群眾等制度機制,打造更多具有南京特色的政協工作品牌。全市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政協工作的領導,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協工作制度機制,確保政協始終在黨委領導下主動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各級各部門要主動接受政協和各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積極答覆和辦理提案和建議案,著力鞏固發展黨委重視、政府支持、政協主動、各方配合的政協工作新局面。

各位委員,同志們!新時代大潮澎湃,新征程氣象萬千。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不負時代、不辱使命,以扛起新使命、譜寫新篇章的實際行動,奮力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城市實踐的引領者,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最後,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50a68c82cd31f9b4986eeb9156e0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