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達3.3億元,專注山地丘陵農機市場,產品銷往30餘國家和地區

2022-07-19     35斗

原標題:年收達3.3億元,專注山地丘陵農機市場,產品銷往30餘國家和地區

農業機械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接影響著農業的整體生產力,是農業實現現代化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我國從傳統農業邁向智慧農業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

2021年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好農業機械產業發展的政策,農業農村部和財政部發布的《2021-2023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對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工作展開了全面部署,充分發揮政策效益,推動了我國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和高效轉型升級。

除此之外,《「十四五」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也明確提出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目標,指出到2025年,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要達到75%;丘陵山區縣(市、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需達到55%;設施農業、畜牧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總體達到50%以上。

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農機市場規模已經由2016年的2568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4698億元,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且2020年我國農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33.39億元,同比增長了7.81%。

圖1:2016-2020年我國農業機械市場規模預測趨勢圖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中商產業研究院)

重慶帝勒金馳通用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帝勒金馳」)正式成立於2015年,主要從事通機及微耕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工作。近期,35斗採訪了帝勒金馳總經理楊飛,他為我們系統梳理了帝勒金馳的發展歷程、業務領域與未來規劃,仔細講述了農業機械行業的未來趨勢。

(品牌logo 圖源受訪者)

一、六類農機產品覆蓋30+國家,累計服務100+海外客戶

帝勒金馳坐落于山城重慶,與航天巴山共享技術、研發、供應、銷售等平台,公司的前身是重慶航天巴山摩托車製造有限公司通機營業部。2015年,出身於市場營銷專業的楊飛帶領團隊進行股改,正式成立了帝勒金馳。

(總經理楊飛 圖源受訪者)

楊飛告訴我們,早在2004年,航天巴山就已經進入了田園管理機和通用動力機械行業,它是農業機械領域合法運用航天技術的品牌之一。彼時航天巴山已經成立了田園管理機械通用動力機械兩大產業和技術中心,主要研發、製造和生產發電機組、水泵機組、微耕機組、園林工具和農用植保機等產品。

帝勒金馳是「勤奮」英文單詞diligence的諧音叫法,在公司的海外客戶占比高達70%的背景下,該名字能直觀地給客戶展現帝勒金馳勤奮、努力、拼搏的企業文化。目前帝勒金馳是重慶市專利技術優秀企業,同時也在2022年被評為了「專精特新」企業。

現階段帝勒金馳的主營業務產品有微耕機、發電機、水泵、發動機、無人機園林機械六類,與其他專注於大型農機的企業不同,帝勒金馳位於重慶,其地形地貌大多都是山地和丘陵,因此帝勒金馳專注於小型農機,主要研發和生產針對有10-25°坡度的山地丘陵機械。

(刀款9500瓦雙電壓 圖源受訪者)

現階段帝勒金馳具有輕資產、高周轉、高ROE(凈資產收益率)和現金流充足的特點,2021年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達3.3億元,且還在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

目前帝勒金馳的主要商業模式是向經銷商或C端客戶銷售整機類型的終端產品,其中由經銷商銷售的產品占比在80%左右,直接面向C端客戶的僅占總體的10-20%。

35鬥了解到,現階段帝勒金馳在國內的銷售渠道有天貓、淘寶、京東或抖音短視頻等電商平台,在國外則是通過業務員參加當地展會,積累客戶資源來進行產品推廣。目前公司產品主要向美國、歐洲、俄羅斯、土耳其、埃及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已累計覆蓋了30多個國家,服務了100多個海外客戶。

二、致力拓寬TO C銷售渠道,解決農機市場需求疲軟的行業痛點

儘管出台了多項利好農機行業發展的政策,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農業機械化程度還較為落後,人均耕地面積、拖拉機數量、農場機械化程度等方面均落後於其他已開發國家。在我國農業機械經歷了70多年變遷發展的今天,現階段我國農業機械行業已經進入調整期,用戶需求的疲軟是行業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楊飛表示,未來帝勒金馳要加大C端客戶的占比,通過自身的電商團隊減少銷售環節,進而降低銷售成本。當產業鏈路徑越短,消費者的收益面積就越廣,在此模式下,該發展方向除了能夠提高公司的品牌競爭力,還能刺激用戶的消費需求,有效解決當前農機市場需求疲軟的行業痛點。

楊飛告訴我們,目前帝勒金馳正在進行A輪融資,主要以吸引技術人才渠道為融資目標,從而增加公司在全產業鏈中的整合能力,擴大品牌效益。除此之外,帝勒金馳還關注碳中和與碳達峰的雙碳目標,主要利用沼氣菌和甲烷發電,在形成肥料的過程中給農機產品充電,在田地里形成資源閉環,在減少碳排放的同時增加了肥料生產效率,實現生態共贏。

(動力機 圖源受訪者)

農業正在走二十年前的工業化道路,未來我國農業機械的發展不僅需要擁有全面、全程的機械化產業體系,還需要強大的研發能力、技術儲備支持和頭部的自主民族品牌,在「引進來」的同時具備「走出去」的能力。

在跌宕起伏的農機發展歷程中,不僅有許多創新企業進入市場,為行業帶來新的技術、產品和商業模式,還有若干傳統工程機械企業也紛紛跨界農業,提升農機產品整體水平的同時也加快了農業產業鏈的整合進程。當政策、市場、企業、資本等各方形成一股合力助推產業發展時,未來農業機械市場,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4dac0aaedae916b91d07a143e173c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