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更新」:涉及續駛里程、低溫里程衰減等多項指標

2023-12-12     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尹麗梅 童海華 北京報道

我國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迎來調整。

12月1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關於調整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的公告》(以下簡稱「《技術要求公告》」),明確了享受減免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最新技術要求。並且,自2024年1月1日起,申請進入《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以下簡稱「《減免稅目錄》」)的車型,須符合新能源汽車產品最新技術要求。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技術要求公告》與調整前的政策框架保持基本穩定,參考已有政策對部分指標進行了調整。工信部方面稱,從2023年上半年情況看,約90%以上的車型能夠符合新的要求。

綜合考慮技術進步和未來發展等情況,《技術要求公告》提高了整車能耗、續駛里程、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等現有技術指標要求。譬如,此次技術調整後政策要求純電動乘用車純電續駛里程不低於200km(現行免徵購置稅政策要求為不低於100km),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系統的質量能量密度不低於125Wh/kg(現行免徵購置稅政策要求為95Wh/kg)。

換電模式在降低購車成本、消除里程焦慮、提升安全水平方面有一定優勢。為支持換電模式創新發展,結合行業發展和標準實施情況,《技術要求公告》明確,換電模式車型還需提供滿足GB/T 40032《電動汽車換電安全要求》等標準要求的第三方檢測報告,以及生產企業保障換電服務的證明材料。企業自建換電站的,需提供換電站設計圖紙和所有權證明;委託換電服務的,需提供車型、換電站匹配證明、雙方合作協議等材料。與此同時,《技術要求公告》還新增了低溫里程衰減指標等要求。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新能源車車購稅門檻指標調整力度不小,有利於行業高質量發展。「這次政策影響最大的是A00級乘用車,最受益的是高價低技術的小眾產品。隨著碳酸鋰價格下跌,鈉離子電池的市場空間遭遇劇烈壓縮,因此政策主要照顧的應該是微型電動車的農村接受度,務實的降低農村購車門檻,讓電動車更實用。」

多項技術指標迎來調整

我國自2014年9月開始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並分別於2017年、2021年、2022年三次延期,現行政策將於2023年年底到期。

「該政策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協同,為快速培育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帶動產業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新能源汽車成本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購置補貼政策已於2022年年底退出,繼續實施減免車輛購置稅政策對穩定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十分必要。

然而,自2017年以來,除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車型在2021年因為測試標準更新調整相關技術參數外,免徵車輛購置稅政策產品技術要求並未進行調整。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快速擴大,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純電動乘用車續駛里程、商用車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Ekg)等技術水平明顯提升。為適應產業發展實際,引導企業繼續提升產品質量和性能,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亟須調整和優化技術要求。」工信部方面表示。

由此,《技術要求公告》出爐。記者注意到,本次調整涉及到的領域主要包括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

主要有以下三大調整方向:一是適當提高了現有技術指標要求,二是新增低溫里程衰減技術指標要求。三是明確了換電模式車型相關要求。

在新能源乘用車方面,《技術要求公告》要求,純電動乘用車除了滿足上文所述要求外,還需要滿足30分鐘最高車速不低於100km/h這一條件。

同時,為引導行業企業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耐低溫性能,《技術要求公告》提出,對按照GB/T 18386.1《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和續駛里程試驗方法 第1部分:輕型汽車》中「附錄A」進行檢測的純電動乘用車和N1類純電動貨車,低溫里程衰減率不超過35%的,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可放寬至95Wh/kg,純電動乘用車續駛里程要求可放寬至120km。

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是未來汽車行業重要的方向之一。《技術要求公告》要求,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乘用車純電動續駛里程應滿足有條件的等效全電里程不低於43km。

與此同時,按照《技術要求公告》要求,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電量保持模式試驗的燃料消耗量(不含電能轉化的燃料消耗量)與《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GB19578)中對應車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整備質量為2510kg以下的乘用車,應小於60%;整備質量為2510kg及以上的乘用車,應小於65%;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3500kg的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參照GB19578中最大設計總質量為3500kg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執行。

在新能源客車方面,《技術要求公告》要求,純電動客車(不含快充類純電動客車)續駛里程不低於200km。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純電續駛里程不低於50km;單位載質量能量消耗量不高於0.18Wh/km·kg;非快充類純電動客車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不低於135Wh/kg,快充類純電動客車快充倍率高於3C;汽柴油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節油率水平高於40%。非汽柴油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節油率水平不作要求。

在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方面,純電動貨車續駛里程不低於80km。插電式混合動力貨車(含增程式)純電續駛里程不低於50km;純電動貨車裝載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不低於125Wh/kg。

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技術要求公告》規定,燃料電池系統的額定功率不小於50kW,且與驅動電機的額定功率比值不低於50%;燃料電池汽車所採用的燃料電池啟動溫度不高於-30°C;燃料電池乘用車所採用的燃料電池電堆額定功率密度不低於3.0kW/L,系統額定功率密度不低於400W/kg;燃料電池商用車所採用的燃料電池堆額定功率密度不低於2.5kW/L,系統額定功率密度不低於300W/kg;燃料電池汽車純氫續駛里程不低於300公里。

記者注意到,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31日為《技術要求公告》的過渡期。2024年6月1日起,不符合《技術要求公告》技術要求的車型將從《減免稅目錄》中撤銷。

將引導行業走向技術進步

當前,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面市場化發展的攻堅期,各國均在加足馬力賽跑,新一輪博弈已經開啟。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已經取得不俗成績。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974.6萬輛,其中中國銷量達到627.8萬輛,占中國新車銷售比例的29.8%。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約3770萬輛,中國占比約60%。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2月12日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07.4萬輛和102.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9.2%和30%,市場占有率達到34.5%,這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月度產銷量首次雙雙超過百萬輛。2023年1月至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42.6萬輛和83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5%和36.7%,市場占有率達到30.8%。

「世界上每兩輛電動車中,就有一輛在中國。」國際能源署首席能源技術官Timur GüL近期在一場行業論壇上說道。

不過,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同樣也存在技術升級、續航和補能焦慮等方面的挑戰。多位受訪人士認為,政策的完善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汽車產業走向高質量發展。

上述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技術要求公告》給行業帶來的影響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有利於穩定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成本較傳統汽車還有一定差距,通過消費端減免稅政策支持,保持技術條件要求基本穩定,有助於引導企業預期,穩定和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

二是有利於引導技術進步。《技術要求公告》綜合考慮技術進步、標準更新等情況,對已經廣泛應用的成熟技術適度提高要求,對低溫衰減、換電等新技術新模式給予傾斜支持,有利於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促進模式創新。

三是有利於引導節能消費。近年來車輛平均整備質量快速增長,給實現行業能耗目標帶來較大壓力。《技術要求公告》適度提高了電耗和油耗(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要求,進一步引導節能消費。

四是有利於引導企業保障產品安全。《技術要求公告》明確產品質量保障、平台建設等安全管理相關要求,對發生安全事故的車型及時予以管控,有利於引導企業確保新能源汽車使用安全。

浙商證券分析師鄭景毅認為,雖然技術要求趨嚴,但考慮到從2023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約90%以上的車型能夠符合新的要求,《技術要求公告》對新能源車整體補貼力度影響不大,同時新技術要求還能起到引導整車企業節能提效的積極作用。

記者注意到,《技術要求公告》一經發布,資本市場率先做出回應。12月12日,截至收盤,港股市場汽車相關個股漲幅居前。其中,小鵬汽車-W(09868.HK)、蔚來-SW(09866.HK)、吉利汽車(00175.HK)分別上漲4.22%、1.88%、1.81%。

與此同時,Wind數據顯示,長城汽車(601633.SH)、上汽集團(600104.SH)、賽力斯(601127.SH)、一汽解放(000800.SZ)、宇通客車(600066.SH)等車企股價亦上漲。

(編輯:張碩 校對:翟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49ba7f62f7fdcbab6756c678de27c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