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S7:拼內卷?聊這個我可不睏了!

2023-06-28     電動湃

中國汽車市場的卷,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如此之卷的核心,還是在於對車輛本身產品力的錙銖必較——好的產品是應對內卷市場核心的關鍵。這其中不僅包括了目所能及的配置,更有它能為車主帶去的價值感。

就在6月25日晚上,經過了長時間預熱的深藍S7公布了正式售價,新車共推出5個配置版本,其中增程版車型3款,售價區間為14.99萬-16.99萬元,純電版車型兩款,售價區間為18.99萬-20.29萬元。

這樣的售價,不僅將深藍S7的起售門檻降至了15萬元內,更是低於深藍SL03的售價。

能將SUV拉到跟轎車同一價格區間,甚至更低,只能說明,深藍捲起價格來,真的狠!

這也意味著在中國品牌新能源SUV市場中,又一「價格卷王」誕生。

當前SUV市場的車型數量早已「過度飽和」,即便是深藍S7最想占領的插混/增程SUV的細分市場,已經有比亞迪宋PLUS、吉利銀河L7這樣的攔路虎,不對,是前輩。

顯然,深藍S7想做的,可不只是「陪太子讀書」的角色。

從用戶購車最先考慮的價格因素上看,深藍S7的起步售價進入到了15萬元內,而對比擁有相似純電續航里程的比亞迪宋PLUS、吉利銀河L7等競品,深藍S7在拉低價格門檻的基礎上,用更豐富的配置,來凸顯自身的誠意滿滿。

在CLTC純電續航的對比中,深藍S7達到200km的CLTC純電續航,更是達到了競品車型都無法企及的高度。同時,200Max增程版的CLTC綜合續航,具體為1120km,足以覆蓋可能的長距離出行。

面對長途駕駛,200Max增程版的發電機還擁有高至96%的工作效率,帶來的饋電油耗僅為4.95L/100km。另外,有個說法蠻有趣,「1L燃油可發電3.3度,增程17公里續航」,拚命強調節能屬性了。

同樣得益於全新純電平台,深藍S7還成為了目前市場中少有的全系後驅車型,這也讓深藍S7的操控有著不少過人之處。

例如,其搭載的前麥弗遜+後H臂多連杆的懸架結構,就能夠顯著增強車輛對振動的過濾性,即便是激烈駕駛,同樣也能感受到底盤為車輛帶來足夠的支撐。

雖然深藍S7依舊是一款主打家用的城市SUV,但不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生理上,後驅帶來的樂趣,都是採用前驅結構的競品所不可比擬的。

當然,想要吸引現在年輕人的目光,顏值與配置上也得花費一番心思。

深藍S7在外觀設計上,不僅追求設計感,同時也兼顧了使用過程中的實用性。

比如,為了體現深藍S7的運動感,深藍S7在設計語言上追求了更好的高寬比。

當然,這樣的設計理念並不僅僅只體現在車身比例上。包括隱藏式門把手,腰線的設計走勢,車頭、後視鏡、尾翼、19寸輪罩等車身多處空氣動力學設計的整體優化,深藍S7打造出了0.258Cd的風阻係數。

這樣低的風阻係數,也同樣可以幫助到深藍S7在行駛過程中降低能耗與風噪,實現車輛更好的節能表現,以及NVH的舒適性。

為了營造更寬適的使用空間,車輛的軸長比達到了61%。配合880mm的短前懸設計和970mm短後懸設計,以及2900mm的軸距,為每一個乘坐者都打造出了更好的乘坐空間。

設計上的領先只是深藍S7吸引你眼球的第一步,更深入的,則是通過年輕人更看重的智能化與舒適性配置的堆料,去觸及人們的神經末梢。

最直觀的一眼,就是深藍S7配備了前排雙零重力按摩座椅,能夠通過結構設計,讓臀部、腿部、背部均勻分擔身體的重力,從而模擬出太空艙里「零重力」的體驗,以解決在長途駕駛或停車休息時的舒適性問題。

此外,深藍S7還在副駕駛遮陽板區域配備了一塊12.3英寸的副駕智慧屏,可以與副駕零重力座椅一鍵聯動,進入TV觀影模式,在旅行中,同樣可以擁有「私人影院」。

當然,作為一款優秀的智能汽車,搭載8155晶片,並具備語音助手、手勢交互、人臉識別、智能交互燈語等智能化功能,算得上是基本操作了。

從去年7月底正式上市以來,深藍汽車以一款車型很快躋身新能源品牌銷量前列,截止到今年5月,累計銷量超過了5.3萬輛,單月最好成績曾逼近9千輛。

雖然沒能理清深藍SL03不同版本的確切銷量,但單從汽車之家論壇來看,10篇提車帖中,純電版只占2成,其餘都是增程版。或許我們可以做個大膽的推算,深藍SL03目前的銷量中,至少7成左右都是由增程版本貢獻的。

換句話說,如果深藍汽車和很多新能源品牌一樣,只推出SL03的純電版,那麼它的銷量即便損失不了7成,也大機率到不了如今的一半。而如果像理想汽車一樣,只推增程車型,那麼深藍汽車未來的潛力,又會被大大限制。

增程+純電的打法,深藍汽車並不是第一個,華為主導的AITO品牌,首款車型問界M5就同時有純電和增程版本。哪吒去年年中推出的哪吒S,也有增程和純電版本。

但是問界車型的本質是基於燃油車平台改造而來,哪吒汽車最初則是側重純電,後來發現理想、AITO的增程產品效果不錯,才在最新產品上做了跟進。

而深藍汽車則是真正從創立之初,就確立了純電+增程並舉的路線,這讓它在做產品開發時,在底層架構上就兼顧了兩個動力類型,並為其制定了相應的價格策略。這種原生的純電+增程的底層架構,也在產品競爭力上得到充分體現。

具體的好處?最明顯的就是車身比例和空間利用率,這也是深藍S7帶給我最大的體驗,其軸距達到了同級別中少有的2900mm。

而同尺寸下,軸距更長的車,往往能獲得更寬裕的內部空間。這也是海鷗、繽果等電動小車空間能媲美緊湊級燃油車的原因。

對比之下,同樣有內燃機、電動機和動力電池的PHEV插電混動車型,由於要照顧發動機和車輪之間的動力傳遞,其結構和燃油車在本質上還是一樣的,空間處理並沒有那般自由。

終究,長軸距帶來最直觀的效果,是車內,尤其是後排的腿部空間更加寬裕。而深藍這種原生新能源平台帶來的好處,則遠不止於乘坐空間。

擺脫了直驅車輪任務的發動機,可以脫離掉很多傳動部件,大大增加了前艙布置的靈活性,而舍掉傳統變速箱、換擋杆等部件之後,深藍S7的座艙也能實現更豐富、寬裕的儲物空間,同時中控台的設計布局,也和純電平台車型一樣,有更自由的發揮空間。

最後就是價格策略,理想首款車型ONE的起售價超過了30萬元,成為了增程式車型衝擊高端的先例。

尤其在一系列營銷伏筆,以及其他層面產品力的「圍點打援」下,理想汽車真的說服了很多用戶,並且形成了一種輿論碾壓,「增程式比普通PHEV更有高級感,也更適合自己」。

當然,由於動力結構簡單很多,增程式車型的成本,要比同級PHEV混動更低,相比同級純電車型、尤其是續航較長的純電車型,成本更是低一大截。

這就給了增程式車型控制成本、壓低售價的空間。

講道理,這就是深藍S7能夠將售價拉低至15萬元內的底氣,即便是200Max增程式頂配版車型,其售價依舊比深藍S7純電版的入門車型便宜2萬元。

從工程角度而言,增程式絕對算不上是一項先進的技術。但恰恰是「增程+電動」,成為了深藍汽車以後進姿態,切入市場的立身之本,也是深藍S7核心產品優勢與價格優勢的根源。

其實,對於更多的消費者來說,品牌方與其反覆提及技術本身的先進與落後,還不如為用戶帶去更直觀的體驗來得更為重要。

這,也是深藍S7如此拚命,如此內卷的原因。

對於深藍S7的正式售價頗感驚訝的絕不止於筆者,所以從選購的角度來講,這輛車是值得參考的,尤其增程版車型對同價位、同級車型都堪稱「降維打擊」,續航里程、駕乘感受等也都能給出好評。當然,純電版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現在的問題是,深藍S7出現在你購車備選清單里的機率有多大?你動心了嗎?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495c4b075a1f445807e3b88e120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