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中後期田管技術要點

2023-07-18     天山植保

原標題:棉花中後期田管技術要點

棉花中後期田管技術要點

今年棉花播種以來,我州大部氣溫偏低,棉花生育期較常年推遲7—10天,結合6月以來連續高溫天氣,導致大部分棉田田間表現為主莖細、葉色青、果枝少、花位低,部分旺長及晚播棉田甚至未見花。當前正值棉花打頂關鍵田管期,為落實好棉花中後期田管關鍵技術,搭好豐產架子,夯實豐產基礎,博州農業農村局組織棉花專家,研究制定了《自治州棉花中後期田管技術要點》,請各縣市結合實際,抓好各項關鍵技術措施落實,確保今年棉花豐產豐收。

一、主攻目標

以「遲發增早,增結伏桃,防貪青晚熟」為主攻目標,因苗因田因品種實行分類管理,強化水肥調控管理,達到「七月鈴、八月絮」的高產早熟高品質目標。

二、按期打頂

為建立與機采相適應的棉花栽培技術,確保7月25日前棉花紅花上頂,使頂部棉鈴完全成熟,增結多結上部果枝成鈴,這是針對今年因遲發果枝數少提出的特殊要求。今年博州棉花適宜打頂時間為6月底至7月5日,7月10日前必須完成打頂。

㈠打頂原則。按照「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根據棉花品種、密度、長勢等方面具體而定,生育期長的品種早打頂,生育期短的品種晚打頂;畝株數高的早打頂,畝株數低的晚打頂;花位低的棉田早打頂,花位高的棉田晚打頂。按照時間靠後、集中打頂的原則,現有果枝台數不夠的可以適當推遲到7月8日左右集中進行人工打頂,7月10日前完成打頂工作。受災棉田要早打頂,力爭實現一台果枝雙桃。以9—11萬台/畝總果枝數為目標,畝株數1.3萬株以上的棉田,平均達到7台果枝即符合打頂條件,畝株數1.1萬﹣1.3萬株的棉田,平均達到8台以上果枝即可打頂。

㈡打頂方式。針對今年棉花生長情況,原則上不採用化學封頂技術,儘可能採用人工方式進行打頂。採用人工打頂的棉田,按照打尖打小的原則,打掉頂部一葉一心,儘量保住現有可見果枝,受災棉田和生長弱的棉田輕打,去除一心。

三、加強化控

加強棉花打頂後的化學調控,棉花打頂4—5天後,噴施縮節胺4—6克/畝進行輕控,防止腋芽生長,促進頂部果枝甩出「辮子」。打頂後7—10天噴施縮節胺10—15克/畝進行重控定型,徹底停止頂端優勢。枝葉繁茂、葉片肥大、葉色鮮嫩、頂芽嫩綠的棉田,要適當控制水量,促進棉花儘快早開花。

四、水肥管理

棉花打頂後在確保棉田不受旱的情況下適當控制水肥,促進花位往上提,待棉花進入盛花期後,增加水肥投入,棉田視苗情長勢隨水滴施化肥,隨水追施滴水追施尿素4—6kg/畝、磷酸一銨4—5kg/畝、硫酸鉀1—2kg/畝,共追肥4—5次,滿足花鈴期棉花對肥水的需求,提高棉花成鈴率和單鈴重。在棉花盛花期再噴施一次硼肥,每畝噴施速樂硼40克,防止棉花「花而不桃」。8月下旬至9月上旬,棉花進入後期,要以水養根、以根護葉、以葉保鈴,延長葉片功能期,做到9月上旬葉片不衰。要適時停水,停水時間一般為9月1日﹣5日左右。

五、防治病蟲害

各縣市要高度重視棉花中後期病蟲害監測防控工作,重點防控棉鈴蟲、棉蚜、棉葉蟎和棉盲蝽,減輕對蕾鈴的危害。要及時誘殺棉鈴蟲成蟲,壓低基數,當百株低齡幼蟲超過10頭、百株卵量20—30粒時及時防治。

棉蚜為害卷葉株率大於10%,進行藥劑點片調治;伏蚜單株3葉平均蚜量達到200頭以上時,實施藥劑防治。

棉葉蟎點片發生時調治中心株,有蟎株率超過15%時選用殺蟎劑全田防治。

棉盲蝽以保蕾保頂尖為重點,百株蟲量蕾期12頭、花期20頭、鈴期40頭時,由田邊向內達標用藥防治。用藥期間,注意農藥的科學合理輪換使用,嚴禁使用廣譜性農藥,注重保護利用天敵。

近期階段性降雨,棉田濕度過大,黃萎病將擴散蔓延。在此期間滴水追肥時要增加磷、鉀肥的用量,同時降低水量,有效防止棉花黃萎病的蔓延;對於發病棉田也可葉面噴施棉萎克等,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同時配合隨水滴施1—2次枯草芽孢桿菌、菌樂土等生物菌劑進行防治。

六、防範氣象災害

要加強監測預警,重點防範冰雹等重大氣象災害,及早發布預警信息。針對冰雹災害,重點監測冰雹雲,堅持防雹火箭彈作業點位前移,提前人工干預,減輕冰雹災害。針對高溫天氣,加強水肥調控,縮短灌溉周期,防止棉田受旱。(博州農技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447ca7cfe5b19ef4534d6dec69cf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