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丨讓「問題清單」變為「幸福帳單」
永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主題教育的部署要求,積極開展「調查研究下基層、解決問題在一線」行動,堅持邊調研、邊發現、邊解決,切實將民生「問題清單」轉化為群眾「幸福帳單」,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
民呼我應及時辦
「以前辦點事滿大街找不到停車位,辦事五分鐘,停車半小時!」
「以前買個菜都找不到停車位,到處都是殭屍車!」
近年來,聚焦城市「停車難」「開車堵」「缺少停車位」等群眾反映的強烈問題,全市深入開展「走找想促」活動,積極推進緩解中心城區停車難、行車難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整合資源,改擴建智慧泊車位,打造群眾手機上的「智慧停車」平台,讓群眾「一機在手」,輕鬆找到停車位。
截至目前,全市先後投入4000餘萬元,利用閒置土地、邊角廢料、雜草地等建設、運管71個停車場,新建、改擴建智慧泊車位4703個,中心城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3000個以上。
「我們這些果園過去都存在品種單一、銷售渠道窄、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這幾年隨著柑橘品改的完成,柑橘品種和品質穩步提升。」近日,綠生源水果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早些年,一次柑橘病蟲害讓他傷透腦筋,當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市農科園尋求幫助。市農科園了解情況後,立馬派人來果園調研,之後有專技人員傳授種植管培技術,幫助解決生產中的品種、銷售、品質、品牌保護等實際問題,如今柑橘提質增產。
2023年以來,永州市結合大興調查研究工作,堅持問題在一線發現、難題在一線解決、成效在一線體現,用群眾滿意度檢驗實際成效。市級領導帶頭深入矛盾集中、問題突出、情況複雜的地方蹲點,帶動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認領1072個課題,並選取288個正反面典型案例開展解剖式調研,調研地點涵蓋6837個基層單位,收集群眾意見建議4.4萬條。
疑難問題聯動辦
永州市聚焦民生問題,秉持「調研一題、破解一類」理念,堅持上下聯動,實現同題共答。制定32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187個「走找想促」調研服務重點項目清單,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有新突破、人民生活品質有新提升。
「最初買這個房子就是為了小孩上學方便,還好趕在小孩上小學前順利交房了。」在零陵區清風書苑小區,居民李先生感慨,現在交房了,他懸著的心終於落下了。
清風書苑項目作為第一批專項借款資金撥付的房地產企業,在停工之初就第一時間申請到了「保交樓」專項借款政策的資金援助。在零陵區,有類似的5個小區被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納入「保交樓」項目。
「要確保穩民生工作落到實處,光是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零陵區「保交樓」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表示,為全面推進全區問題樓盤項目建設,全區制定「三步走」行動方案,一方面,確定以區住建局為牽頭單位,區法院、區公安分局、區檢察院等單位配合化解問題工作小組;另一方面,根據項目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工作責任化」的常態長效機制,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化解任務並銷號。
與此同時,「三步走」行動還明確規定,全區項目復工資金優先保障涉及民生建設部分,建立區級領導掛鉤聯繫問題樓盤化解工作機制,有力有序推動「保交樓」工作。
如今,5個「保交樓」專項借款項目總體復工率100%,累計撥付專項借款資金16143.2萬元,完成住房交付1764套,專項借款項目住房交付率100%。
矛盾化解真心辦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
永州市弘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推行「四門四訪」工作法,奔著矛盾多、問題多的地方去,奔著解決問題、化解積案的目的去,深入開展領導開門接訪、帶案下訪、重點約訪、上門回訪活動,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共化解群眾信訪問題2899個、信訪積案599個。
雙牌縣瀧泊鎮沙背甸村,一起因自家新建房屋原人行道改修水泥路受阻糾紛案,歷時八年多來一直未能解決。政法「五老」調解員深入實際,走村串戶,三次到現場調查了解,在調解員的努力下,矛盾雙方本著互助互利原則就土地置換達成協議,現出行通道已擴寬,鋪上了水泥路。
零陵區人民法院黨員法官通過線上遠程開庭的方式成功調解一起保險人代位求償權糾紛案件,有效減輕雙方當事人的訴累,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
目前,累計有14名市(州)黨政領導幹部、167名縣(市、區)黨政領導幹部、185名系統行業部門負責同志下訪接訪1299次,現場辦公898次,接待群眾6632人次,解決群眾信訪問題和訴求2130個,化解信訪積案43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