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PK董宇輝,最近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事情的起源,是辛巴在直播時開炮——「某些直播間賣高價產品還標榜穀賤傷農,這純屬是在欺騙老百姓。一盒8穗(根)的玉米能賣到50塊錢,地里出來就7毛錢一穗,到最後價格加到6塊錢,自己公司利潤能占到40%,他們太虛偽了。」
「穀賤傷農」,新東方的轉型功臣董宇輝曾經因為這句話反覆上熱搜,所以辛巴這等於是點著名罵了。
董宇輝隨後也在直播間做了回應,大概意思是他們賣的玉米品質好、進價高,還有很多中間環節需要掙錢,所以賣到6塊錢一根很正常。至於利潤,一部分反哺工廠,給工人發工資;一部分做成優惠券或積分給到客戶;另一部分用來完善供應鏈,尤其是倉庫物流部分。
這位原本講台上的老師,最後還是忍不住說了句「粗話」;「真是一群啥也不懂的人,在胡說八道。」
事情的最終進展,不出所料,辛巴又雙叒叕道歉了,稱自己被對某音平台的仇恨蒙蔽雙眼,說了很多不恰當的話,不過還是加了句挽尊:「我說的可能是對的,但是我說的方式可能是不太適合的。」
辛巴這種不走尋常路的蹭熱點造流量,很多人都見怪不怪,無論別人怎麼厭惡,這都是刻在他骨子裡的「生存智慧」。不過他這次所指出的問題,確實也是東方甄選的軟肋。
所以即便辛巴口不擇言亂扣帽子,還是有很多人支持,進而質疑東方甄選的高價玉米有沒有合理性、是不是在真助農。
董宇輝可以反擊辛巴是胡說八道,但是東方甄選如果不能在他們所說的「助農」上做得更多更好,類似的質疑未來可能也很難避免。
01
玉米的錢被誰賺了
在事實層面看,辛巴的質疑方式確實是在胡說八道。用他看到的「7毛錢一穗」的玉米,來質疑東方甄選進價高得多的玉米,這是混淆視聽。
那東方甄選6塊錢一根的玉米價格到底有沒有問題?已經有業內人士給認真算了一筆帳:
東方甄選賣的糯9玉米,在東北地區地頭收購價大概是1.2元/根。然後是工廠加工環節,大概每根需要成本0.4元。之後保鮮儲存,消毒真空包裝等,每根成本0.2元。真空包裝袋每個0.45元,外包裝袋成本大概是0.3元。折算下來出長成本約為2.55元。之後打包運輸,外包裝箱每個成本2元,快遞成本每箱4.5元。合計一箱玉米的成本約為26.9元。另外,工廠生產中的損耗加上利潤,最終工廠的出廠價約為35元左右。
所以,每賣一箱玉米,東方甄選的利潤大概是30%。
這個利潤率是什麼概念呢,中國2021年的500強農業企業中,成本利潤率均值是11.07%,其中86家企業成本利潤率高於平均水平,其成本利潤率均值為38.60%。用單箱玉米的利潤去和企業整體利潤作比較,當然是不科學的,但大體能感受就單品來說,東方甄選的利潤算是正常,至少不算低。
不過據噹噹創設人李國慶的解釋,利潤高還不等於一定賺錢。因為還有貨品積壓的問題,據他給算的帳,「6塊錢一根的玉米,其中25%損耗、10%物流、50%積壓,算下來根本不掙錢。」
總之把這些數據匯總起來看,東方甄選是以相對合理的價格收了玉米,也賣了相對合理的價格。如果是一個普通的經銷商,不會有人提出什麼疑問。可是發生在東方甄選身上,事情就會變得有一些不同。
因為從俞敏洪到董宇輝,東方甄選一直在有意無意強化企業的道德色彩,稱要通過他們的平台給農民創造更多的價值。這種情懷表達是給東方甄選的發展加分的,當然社會就會有更高的期待。
這次爭議之後,就有東北的從業者出來發出樸素的疑問——穀賤傷農,可是你賣貴了,也沒看到多分給農民啊!
從生意的角度,這個質問邏輯當然有問題。東方甄選和別的企業一樣收、一樣賣,怎麼可能自己多讓利給農民?
可是當東方甄選用情懷的旗幟去做農產品生意時,就沒法逃避這個對情懷的追問。
02
董宇輝們的難題
「生鮮不是標品,每一次到貨都可能與消費者預期有出入,容易引發不滿;運輸易損耗,到消費者手裡可能磕碰、變質;食品安全無小事,稍有不慎就會引發連鎖反應。」
東方甄選在董宇輝們的努力之下出圈,銷售額越來越可觀,可是時不時還是會面臨投訴。因為用戶花了較高的價格,買到的水果往往有變質。平台退費快當然很好,但是成本和口碑都會有損傷。
誰都知道農產品潛在市場龐大,可是各電商平台卻很難大舉投入,就是因為品質把控和供應鏈建設太難。換句話說,農產品從地里到消費者手上,中間環節耗費的成本太高,這個中間成本降不下來,這個生意就很難做大,受益的農戶就會很有限。
董宇輝說的「穀賤傷農」,理論上當然沒問題。可有問題的是,如果高價的玉米農戶確實得到的份額有限,如果網購的玉米價格比網友自己線下買同品質的還貴,那這裡的「谷貴」又能「幫農」多少。
這不是辛巴嘴裡的「良心」問題,
最好的「助農」肯定不是當成慈善,而是要讓生意真正賺錢。是通過供應鏈的建設和改善,把優質產品的價格也能降下來。
但農產品供應鏈建設的難度是可以想像的,從資本市場的表現可以感受一二。新東方在今年6月股價暴漲的那幾天,摩根大通、摩根史坦利、花旗銀行等多家外資機構卻紛紛減持。騰訊更是接連拋售套現7.2億港元,持股比例從9.04%降至1.58%。
大資本在逐利方面都是理性的,它們的撤退,多少也能說明東方甄選要走的路,其實是很難的。
董宇輝們當然很優秀,他們開創的知識直播贏得了極高的口碑,
可是知識直播在商業邏輯上其實有些薄弱,基於的是不可捉摸的大眾情緒。而情緒,總是善變的。
當然,現在東方甄選也多次表態要加強供應鏈建設,希望他們能真正找到「谷賤」也不「傷農」的道路,這樣才是對辛巴最好的質疑。從生意的角度,也更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