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用瀝青修路,為何日本常年嶄新,中國卻要經常修修補補?

2023-12-15     微兔分享呀

瀝青路面是一種廣泛應用的路面結構,它具有表面平整、無接縫、行車舒適、噪音低、耐磨、不揚塵等優點。但是,為什麼在日本,瀝青路面能夠保持長久的使用壽命,而在中國,瀝青路面卻經常出現裂縫、車轍、坑窪等損壞現象呢?難道是因為日本的技術水平比中國高嗎?還是因為日本的氣候條件比中國更適合瀝青路面呢?

一、瀝青材料的性質

瀝青是一種高粘度的有機液體,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發生軟化和硬化。在高溫時,瀝青變軟,容易發生流動和變形;在低溫時,瀝青變硬,容易發生脆裂和開裂。因此,瀝青材料需要具有一定的溫度穩定性,即在不同溫度下保持合適的粘彈性能。

日本和中國的氣候條件有很大的差異。日本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溫差較小;中國屬於亞熱帶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南北差異大,溫差較大。這就要求日本和中國使用不同類型的瀝青材料。

日本主要使用改性瀝青材料,即在原油提煉出來的基礎瀝青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聚合物或其他添加劑,以提高瀝青的高溫穩定性和低溫抗裂性。改性瀝青材料可以有效抵抗高溫下的車轍和低溫下的裂縫,並且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

中國主要使用基礎瀝青材料,即原油提煉出來的未經改性的瀝青。基礎瀝青材料雖然成本低廉,但是其溫度穩定性較差,在高溫下容易軟化流動,在低溫下容易硬化開裂,並且容易受到氧化老化等因素的影響。

二、瀝青路面的設計和施工

瀝青路面是由多層不同粒徑和不同配比的瀝青混合料組成的。不同層次的混合料需要根據道路等級、交通量、車輛類型、地形地貌等因素進行合理設計。同時,施工過程中也需要嚴格控制混合料的攪拌、運輸、攤鋪、壓實等環節,以保證混合料的均勻性、密實度和平整度。

日本在瀝青路面設計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規範。日本根據不同的道路類型和交通條件,制定了不同的瀝青混合料設計方法,如日本工業標準(JIS)法、日本公路協會(JH)法、日本瀝青工業協會(JAPA)法等。這些設計方法都是基於大量的試驗數據和實際應用經驗,能夠有效地保證瀝青混合料的性能和質量。

中國在瀝青路面設計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中國目前主要採用馬歇爾法和超級鋪面法進行瀝青混合料設計。馬歇爾法是一種較為傳統的設計方法,它主要依據瀝青混合料的穩定度、流動值、空隙率等指標進行設計,但是它不能充分反映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和低溫抗裂性,也不能適應不同類型的瀝青材料和改性瀝青材料。

超級鋪面法是一種較為先進的設計方法,它主要依據瀝青混合料的動態模量、動態剛度、疲勞壽命等指標進行設計,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試驗設備和數據,而且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和標準。

日本在瀝青路面施工方面也有著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日本採用了高效的攪拌設備、轉運車、攤鋪機、壓路機等,實現了瀝青混合料的恆溫恆速攤鋪,有效地避免了混合料的離析、冷卻、不均勻等問題。同時,日本還採用了各種檢測設備和方法,如紅外線溫度計、核能儀、雷射平整儀等,對瀝青混合料的溫度、密度、平整度等進行實時監測和調整,以保證施工質量。

中國在瀝青路面施工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中國目前還普遍使用自卸車進行混合料的運輸,這容易導致混合料在裝載、運輸和卸載過程中發生離析、冷卻和不均勻等現象。同時,中國在施工檢測方面還有所欠缺,對於混合料的溫度、密度、平整度等指標缺乏有效的監測和控制手段,導致施工質量難以保證。

三、瀝青路面的使用和養護

瀝青路面在使用過程中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車輛荷載、氣候變化、環境污染等,導致路面出現各種損壞現象,如車轍、裂縫、坑窪、剝落等。因此,需要對瀝青路面進行定期的檢查和養護,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日本在瀝青路面使用和養護方面有著完善的管理體系和方法。日本建立了全國性的道路管理信息系統(RIMS),對全國範圍內的道路狀況進行定期的調查和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制定相應的養護計劃和措施。日本採用了多種先進的養護技術和材料,如微表層處理法、表層更新法、護層修補法、裂縫封縫法、瀝青再生法等,能夠有效地恢復路面的性能和延緩路面的老化。

中國在瀝青路面使用和養護方面還有一些不足。中國目前還缺乏一個全面的道路管理信息系統,對於道路狀況的調查和評價還不夠系統和規範,導致養護計劃和措施的制定不夠科學和合理。

中國在養護技術和材料方面還有一定的落後,還普遍使用傳統的切割填補法、覆蓋法等。這些方法雖然能夠暫時解決路面的損壞問題,但是不能從根本上改善路面的結構和性能,而且容易造成路面的不平整和接縫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3baee891f9ff70a9526844c7c50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