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畫像)
1398年,草根皇帝朱元璋病逝,隨後他的孫子朱允炆即位,而此時作為朱元璋四子的朱棣正在鎮守著北部疆域,一直和北元作鬥爭。然而朱允炆登基之後,他聽取了齊泰和黃子澄等人提出的削藩方案,其上位未穩,執行的第一策便是削藩,眾人看來,著實有點操之過急!
而此時的朱棣一心在抗北前線,根本無暇惠顧宮廷驟變,更沒什麼造反之心。但很快的,眼看其他幾個兄弟相繼被貶為庶人,朱棣開始擔心起來,較之前,他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為道理很淺顯,若這般下去,削著削著,他立馬就要下課了。
朱棣的大哥朱標原本是太子,而且朱標仁義,在兄弟們中威信極高,朱棣朱樉等幾個弟弟犯了好幾次錯,都是在朱標的一再懇求下,朱元璋選擇了原諒,朱標給朱元璋解釋說他是大哥,作為大哥,弟弟犯錯他是第一責任,先責罰他才對,並自願領錯懺悔,幾個弟弟看在眼裡內心也是愧疚不已,再加上朱元璋極其疼愛朱標,也就不責罰這幾位兄弟了。
因此在弟兄們的心裡,對大哥朱標都是心服口服。可天不假年,朱標只活了37歲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朱標死後,朱元璋極度傷心,因為幾個兒子當中朱元璋最疼愛太子朱標,甚至在接下來繼承人的問題上,他力排眾議,堅決的立了朱標的孩子朱允炆為皇太子。其實朱元璋這一舉動,朱棣等人雖然嘴上不敢說啥,但內心是極其不服的。
大家心中有怨言,朱棣心裡也肯定堵得慌,但是沒辦法,這是父皇做的決定,無可奈何啊!朱棣雖然此時內心不是很暢快,但絕沒有造反之心。可是好傢夥,建文帝一上台,就開始瘋狂削藩,朱棣眼睜睜看著幾個兄弟競相下課,他也著急了,眼瞅著侄子的這架勢,看來是準備一削到底啊。朱棣身為藩王,非常被動,兩條路擺在面前,要麼被削要麼造反,反了還要贏,不贏肯定掉腦袋,這時的朱棣非常矛盾。
此時姚廣孝幾乎天天都在朱棣耳朵跟前念經,給他灌輸「造反」的概念,朱棣最開始呵斥姚廣孝,說這是不仁不義的行為,父皇定的誰就是誰,我們作為臣子必須好好輔佐,絕不能造反。但姚廣孝是何人?那可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黑衣宰相,經過他縝密思維的組合以及鞭辟入裡的語言分解,朱棣雖然嘴上不說,心裡也逐漸開始變得有「反意」了。
建文帝的削藩之路可謂路路暢通,一應而下勢如破竹,先後將周王、代王、齊王等廢為庶人,眼看就要到朱棣了,朱老四此時跟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候念經神漢姚廣孝又出現了,這次,他一頓毒舌之後,直接挑明了,說:「你的腦袋想要戴皇帽還是想要挨快刀?」,你看看眼前這般情形,還猶豫什麼?此時不反,你的命運將會萬劫不復,於是朱棣被逼無奈聽從了老姚的勸說。隨後他秘密籌集了軍馬,為了掩人耳目,他在地下室進行練兵,並在周圍設養雞場,通過養雞場的噪音來掩蓋訓練兵馬的聲音,朱棣是馬上天子,他對用兵作戰這一套甚是熟稔。
此時的朱允炆也是洞若觀火,四叔如此鎮定,肯定有大動作,於是他略去了繁冗縟節,直接開門見山,先是派了三路人馬前來逮捕朱棣,此後又加派了兩位官員。此時,朱棣終於被逼的急眼了,他直接開始反抗,由於建文帝的逮捕令上並沒有燕王朱棣的名字,因此朱棣輕而易舉的化解掉了逮捕他的這幾隊人馬,併名正言順地走上了造反大道。
由此看來,朱棣的造反,完全是被逼的,至少他一開始確實沒有謀反之心,只是後期一步步的,在建文帝的逼迫以及老姚的誘說下,他慢慢動了心思,乃至最後徹底踏上了造反的征塵。
朱棣做好了籌劃工作,在謀反之前,他就想到了一個比較說得過去的造反理由,就是「清君側」,就是以清君側之名興軍討伐建文帝,這三個字說得非常好聽,就是說為了保護皇帝才出兵討伐奸臣的,因為皇帝是受了奸臣蠱惑,但此時的朱棣業已看破政治職場,他完全就是奔著皇位去的,而且最後整個加冕過程不是在建文帝的基礎上,而是跪拜祖宗,承接了朱元璋的皇位,就類似於,在形式上朱元璋把皇位直接傳給了朱棣。
雖然朱棣這個皇位得來的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但朱棣絕對是中華史上的一代明君,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出色皇帝。他繼位之後,不僅勤懇治國,而且快速的讓明朝進入了繁榮昌盛的中興時期。他派遣鄭和七下西洋,和平外交、震懾倭寇、發展海外貿易傳播中華文化,雖然花的錢確實是非常之多,但其貢獻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後人覺得他是在尋找建文帝)。
而且馬上天子的朱棣,他經常御駕親征,在他的帶領下,徹底打敗了北方蒙古草原的後元,從此蒙古一蹶不振,再也沒有恢復元氣。
再說到越南,美國為了打越南幾乎把經濟打崩潰了。但不巧的是越南把朱棣惹怒了,那二十年的血淚史,越南終於體會到什麼是「多麼痛的領悟」,朱棣對越南的行為,徹底讓越南恢復了出廠設置,再也不敢輕易觸犯我巍巍大華夏。
朱棣這人還非常重視保護漢族文化,他覺得元朝的統治簡直就是糟蹋漢文化也荒蕪了漢文化,雖然朱棣的生母很可能就是個蒙古人,但朱棣很討厭蒙古人,到死一直對元蒙耿耿於懷。朱棣當政期間下令修編的《永樂大典》可謂千古之作,這簡直是一部集中國古典之大成的曠世奇作。總之在朱棣的努力下,大明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充分地為後面的「仁宣之治」做了有力的鋪墊。
朱棣,真乃一代雄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