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文山,有一種寶貝,聞名全國,享譽世界,它有一個很神奇的美譽,叫做「南國神草」,它,就是三七。三七別名:田七、參三七,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將其稱為「金不換」。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乾燥根和根莖,質地特別硬,故稱其為「銅皮鐵骨」。三七全身都是寶,其根、莖、花、葉均可入藥,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等地,其中雲南文山三七質量好、產量大,而被稱為「道地藥材」。
功效和作用
三七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胃經。生三七和熟三七的作用不同,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生打熟補」。
生用活血止血
三七根直接打磨成粉屬於生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腫定痛的功效。常用於咯血、吐血、便血、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腫痛等。
三七具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傷正」的特點。既可內服,又可外用。揚名中外的中成藥「雲南白藥」和「片仔癀」,均含有三七的成分。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三七含有21種皂苷活性物質,17種胺基酸,11種微量元素,3種抗癌活性物質等,其中三七皂苷有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與集聚、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環的能力,進而產生活血的作用,不論是預防保健還是輔助治療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熟用補血將三七高溫蒸製或油炸炮製後屬於熟用,側重於補血,一般只作內服。《本草綱目拾遺》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
三七經過炮製後,其所含三七皂苷、人參皂苷、總黃酮含量會有所降低,多糖類成分含量會增加。因此熟三七的活血化瘀作用較生三七弱,而補血補虛等作用較強。熟三七臨床常用於身體虛弱、食欲不振、神經衰弱、過度疲勞、失血、貧血等患者。
適宜人群
研究表明,三七在血液與造血系統、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免疫功能、抗腫瘤、延緩衰老、降血糖、降血脂等方面均有作用。其中止血、抗血小板聚焦及溶栓作用尤為明顯。此外,三七也用於治風濕關節炎、痛風、無名癰腫、疼痛、婦人赤白帶下等病症。
1.三高人群
三七皂苷能舒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外周阻力而達到降血壓的作用;三七皂苷也能降低血液膽固醇和血脂類,防止脂質在血管內沉積,動脈硬化,降低血脂水平,特別是甘油三脂;三七皂苷對血糖也有雙向調節作用。
2.心血管疾病人群
三七可增加冠脈流量,加強和改善冠脈微循環,明顯減少心肌的耗氧量,長期服用可以軟化、擴張血管,抑制血栓形成,促進血液健康,有效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3.貧血、氣血不足人群
三七是補血第一良藥,它能改善造血功能,使人體內血液充足,氣血足則面色紅潤,光彩照人。
4.痛經、月經不調人群
三七中的活性成分具有類激素樣作用,能夠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性腺軸,從而起到調節月經的作用。對痛經、閉經、月經量少等疾病均有治療效果。
5.免疫力低下人群
三七營養物質豐富,熟三七含有多糖、脂肪油、蛋白質、生物鹼、甾體及鈉、鎂、鐵等成分,可補益健身、提高人體免疫功能。
不宜人群
1.陰虛血熱,內火過旺者不宜服用;
2.感冒期間不宜服用;
3.女性月經期不宜服用;
4.孕期不宜服用;
5.10歲以下的兒童不宜服用。
食用方法
用法用量
生三七一般研磨成粉,一次1~3克,每天2次,用低溫(最好是30度以下)或溫涼白開水沖服;
熟三七一般每次3~5克沖服。也可用三七根或者粉煲湯、蒸雞蛋服用。
三七粉味苦,可加蜂蜜或紅糖沖服。
服用時間
三七粉最佳服用時間為晨起空腹服用,有利於藥效的吸收,但腸胃功能不好者則宜在飯後服用,因服用三七粉後少數人會有口乾、失眠、小便增多等情況,可能影響睡眠,故儘量避免晚上睡前服用。
溫馨提示
1.在《本草綱目》中,三七是上品,屬於可以常服久服,延年益壽的中藥。吃三七粉,要堅持長期服用,療效才好。
2.三七分春三七和冬三七,春三七為摘除花蕾後採挖,外形飽滿,橫斷面菊花心明顯,藥用價值最高;冬三七為結籽後採挖,外形乾癟,藥效較差。
3.一般情況下,三七的種植周期都是三年,因時間和投入成本不划算,很少會有種植4年以上的。一年和兩年的三七因其個頭較小,有些不良商家會冒充野生三七,《雲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中明確野生三七已滅絕。三七有「兩年草三年寶」的說法,三年三七營養充分,藥用價值較高,建議購買三年三七。
4.市面上有少數不良商販用「土三七」、「血三七」等偽品冒充三七,其中「土三七」有劇毒,易引起肝損傷,建議到正規藥店或中藥市場購買。
5.三七雖好,吃對是關鍵。因每個人體質不同,治療疾病不同,建議在醫生的辨證指導下使用。
作者:雲南省文山市人民醫院 李銀
審稿專家:廣西中醫藥大學 田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