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競爭的本質已演變為如何優化資源配置效率、以數據驅動業務來響應瞬息萬變的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而數字中台的出現卻成為了企業打造平台化服務的核心。
我首次知道「中台」這個詞時是在谷器的網站看到有關「數據中台」的介紹,有些陌生,這是管理什麼的?對企業來說有怎樣的作用和價值?
數字中台概念源於我國的網際網路企業,是其適應數字業務的快速發展和外部競爭環境變化的產物。中台架構並不是從零開始的,而是基於傳統的「前台+後台」架構演變而來的。在傳統的前後台架構中,前台是指與終端用戶交互的應用,而後台是指運行這些應用和服務的各種系統。
眾所周知,用戶需求的變化是非常快的,這就決定了前台系統需要快速疊代以響應用戶需求;而後台系統由於投資大、建設周期長,力求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這就帶來了前後台之間疊代速度需求不一致的矛盾。中台就是為了適應需求的快速疊代而產生的,它將後台中的通用能力和業務邏輯拆分出來,形成了「應用層(前台)—邏輯層(中台)—數據層(後台)」的架構。在這種架構中,中台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滿足前台快速響應的需求,又能滿足後台穩定性的需求。
在中台架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業務中台和數據中台,也是企業在中台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兩部分。
(1)業務中台:圍繞「積累、標準、疊代」三步以實現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固化,並通過能力產品化的方式打造可供各業務單元調用的接口,以便不同前台直接調用。
(2)數據中台:圍繞「打通、整合、共享」三步,將企業海量、多維的數據資產建模、聚合、分析,為前台提供數據資產、數據定製創新、數據監測與數據分析等服務,最終實現數據資產的活化。當然,除此之外還有諸如技術中台、組織中台、AI中台等新的概念,而從不同視角對這些概念的解釋也不盡相同。這也使企業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自身需求,以應用為導向,摒棄跟風心態,借鑑業內領先企業的建設經驗和方法,撥開迷霧,抓住中台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