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朔爾茨擔任德國總理後,便開始實行與默克爾時代「對華友好」相反的政策,前不久他還呼籲「與中國脫鉤」,德國智庫分析稱,中德一旦脫鉤,中國將成為最大輸家。
不過在11日的一次峰會上,他突然轉變態度,堅決反對與中國脫鉤。「脫鉤將是完全錯誤的道路」,「必須與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新興國家開展貿易」,朔爾茨認為,正是全球化讓繁榮成為了可能。
在10日的歐盟年會上,歐盟外長博雷利也承認「歐洲的繁榮建立在中俄之上」,他認為俄羅斯的能源和中國的市場是非常重要的,但卻話鋒一轉,繼續為歐洲「脫鉤中俄」升溫。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朔爾茨的表態在博雷利之後,兩人態度的巨大反差,也表明德國已經做好「唱反調」的準備。消息表明,朔爾茨將在11月初訪華,借中德建交50周年的契機,與中國探討相關問題。
首當其衝的必然是能源問題,在西方價值觀的帶動下,德國和俄羅斯的關係「被迫」急轉直下,不能買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就只能花高價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總結一下,大體上是這樣的情況:
美西方不斷軍援烏克蘭導致戰爭無限延長美國和歐盟以制裁「降低歐洲對俄能源依賴」以及限制俄羅斯的「戰爭經費」歐洲對俄依賴變為對美依賴美國「含淚」以市場價的近十倍向歐洲出售液化天然氣。
再簡化一下,就是歐洲國花錢受罪,美國「投資」大賺。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美國的天然氣實在是太貴了,「希望美國看在友誼的份上,別再賣這麼貴」。
尤其是還發生了「北溪天然氣管道事件」,切斷一切退路,割捨一切念想,讓歐洲的反俄心再無迷茫,有這種能力和膽量的,舍「美」其誰?這裡引用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一句話,北溪管道被破壞「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然而擺在面前的事實卻是,美國正賺得盆滿缽滿,歐洲卻逐漸被「掏空」。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在遭受美國高價能源的「毒打」後,德國總理朔爾茨終於開竅:美國只想賺錢,根本不管歐洲的死活。
雖然知道美國「是個狠人」,但這次歐洲國或許真沒想到,美國的手段竟毒辣到這等地步,但又不敢直接反抗美國,若繼續循著之前的論調,施行「對華脫鉤」政策,恐怕只會成為美國手心中的「待宰羔羊」。
所以,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首先應尋求一個平衡,既然美國想孤立中國,那就要反其道而行之,這是朔爾茨訪華的一個原因。
另外,德國想要再一次經濟崛起,離不開中國的市場,尤其是在美聯儲屢次加息,禍害全世界經濟的情況下,歐洲的經濟衰退已不可阻擋,一蹶不振的歐元已被美元傷得太深,而中國在應對通貨膨脹上成績相當不錯,也讓朔爾茨看到希望:加強與中國的經濟聯繫,能夠削弱美元霸權對歐元的影響,甚至可能使歐元「再次偉大」。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巨大市場、原材料、低附加值初級產品都是德國所離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