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鄉下婦女變成擁有百度百科的現代詩人,這其中經歷了多少艱辛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我們可以從她的詩里讀出她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雲里寫詩,泥里生活」是余秀華的生活寫照,理想和生活可以並存,即使她的身體異於常人,但是她的思想活在另一個世界,在她的世界裡她是鮮活的,她用奇妙的文字來表達自己內心的世界。
有才華的人不會因為外在的條件被埋沒,因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世界這麼大,一定還有另外一個人能夠真正地了解你,讀懂你,不用妄自菲薄,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
搖搖晃晃的人間
在這之前我不曾了解過余秀華,因為「雲里寫詩,泥里生活」這八個字才讓我對寫出這樣詩句的人有了好奇心。活的通透的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果然,余秀華就是一個在人間清醒活著的人。
余秀華因為出生時的缺氧問題,造成了腦癱,一直以來面對眾人都是行走不便,口齒不清的樣子。因為個人的原因,余秀華高中畢業後就賦閒在家,而她的婚姻也不是期待中的樣子。
如果這是我的人生,我一定很難過,我無法接受他人異樣的眼光,無法全身心的融入生活。但是余秀華不一樣,她很清醒,即使不能過和普通人一樣的生活,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余秀華眼中的世界和我們平日裡看到的不一樣,她眼中的陽光是炙烤陳皮的溫度,她眼中的水杉是惜別的楊柳,溫柔多情。詩人都是感性的,一件平常的小事往往會引發無盡的感慨。
余秀華一直都在努力的生活,從艱難行走到搖搖晃晃的看這個世界她用了五六年的時間,她沒有被貧困的家庭打倒,沒有向無奈的現實妥協,她在日復一日的生活里找到了平凡的樂趣。
每個人都不能決定自己的出身,但是可以選擇生活的方式,即使這個世界沒看到那麼多的善意,但是並不影響一個人生活,余秀華在詩中說「我以疼痛取悅這個人世」,她用自己的語言訴說著對生活的定義。
現實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
傳說中的荊棘鳥一生只唱一次歌,即使它的身體已經痛苦不堪,但它的歌聲依舊高亢嘹亮。我想,支撐荊棘鳥飛向荊棘叢的是什麼東西?一定是它與生俱來的使命感支撐了它一往無前的信念。
霍金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在他21歲的時候不幸患了一種肌肉萎縮的病症,他只能縮在床上,身體能活動的部位屈指可數,但是他仍然繼續自己的求學之路,像以前一樣做研究。
只要自己不放棄自己,希望永遠存在。直到《時間簡史》的問世,霍金的言論震驚了世界,人們不僅是對黑洞存在論的震驚還有對霍金本人的敬佩。
身體上的缺憾並不能影響一個心志堅定的人,在他們心裡有信念支撐著自己,只要信念還在依然可以笑著生活,即使被命運不公平對待也能試著扼住命運的咽喉。
這種境遇和余秀華的人生有一些相似,但又不盡相同。余秀華沒有向命運妥協,她渴望通過寫詩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眾,即使不被人認同,她也從沒放棄過寫詩這件事。
余秀華的詩很純粹,詩歌源於生活,生活在鄉村裡的她,把質樸也帶到了詩里。第一次外出打工的經歷,帶著小狗去散步的日常,都是她的寫作素材。
余秀華沒能擁有關心她的家人和體貼她的丈夫,所以她找到了另外一種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她可以在詩里訴說她內心的苦悶和熱情,她可以讓自己的靈魂獲得自由。
我想要的愛情
余秀華的詩里毫不掩飾對愛情的渴望,她沒能獲得一份擁有愛情的婚姻,她的丈夫尹世平是外來的流浪漢,即使在一起生活了幾年,她的丈夫也沒有給她應有的尊重,他們之間從來沒有愛情,只有將就。
余秀華的詩大受歡迎,她走進了公眾的視野,這時的她選擇和丈夫離婚,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也許在別人眼裡這是拋棄了微末之時的同伴,但是在余秀華心裡這才是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出名就意味著金錢和名利,余秀華的丈夫自然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但是余秀華並不想和毫無感情的丈夫繼續生活,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乏味的,余秀華是一位心裡有詩和遠方的女人,這絕不是她想要的婚姻。
經過一番糾紛,余秀華終於如願以償,她說:「今天離婚我給你15萬,明天只有10萬」,正是這句話讓尹世平放棄了繼續吃軟飯的想法,在利益面前,一切醜惡都將顯露出來。
余秀華的婚姻是父母的理所應當,沒人關心過她的想法,尹世平對她從沒有體貼,只有嘲諷和利用,這恐怕比陌生人還不如。也許在外人眼裡余秀華就應該過這樣不溫不火的生活才正常,但是余秀華不甘於此。
尹世平有一段時間外出打工,家裡只有餘秀華和她的兒子,這樣的生活她感到很輕鬆。之前余秀華對這段婚姻也有所期待,但是尹世平並不是一個合格的丈夫,他利用余秀華身體殘疾的缺陷要她去碰瓷要錢,這種不被人尊重的感覺很難受。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能被簡單定義,因為感情都是複雜的,余秀華選擇退出不幸的婚姻,但是她母親的身份不會變,不做夫妻,孩子也不該承受沒有家庭的痛苦,她會愛這個孩子,一如既往。
活著很難,但所有人都在努力生活,余秀華在詩里找到了她想要的生活,所以她對未來的每一天都充滿信心。忽略外界對自己的評論很難,但是余秀華做到了,她的詩和她本身沒有關係,不應該被惡意對待。
結語
我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不用屈服於世俗的言論,但這同樣需要勇氣,余秀華在她的詩里寫出她的不甘和嚮往,她敢於接受別人的評論,因為詩歌就是她手中的拐杖,可以支撐她驕傲的生活。
外在的條件並不能束縛一個人的腳步,既然不甘於平庸的現狀,就要找到打破常規的工具。也許重新審視自己就能找到新的閃光點,未知因為神秘才更吸引人,要相信自己,未來還會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