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我國婦女職業的變化,從下九流到半邊天,這才是真女權
美麗的女性
在傳統男權社會,因為社會經濟發展和思想觀念因素的影響,女性處於附庸地位,並不存在有尊嚴的女性職業。女性從業被認為是寡廉鮮恥,女性不能得到公平對待,大多被束縛在家庭中,女性可以從事的行業多服務於男性且被認為是下九流。隨著時代的發展,至近代中國女性從事的事業,逐漸從下九流職業變成有尊嚴的職業。至建國後,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
一、明以前女性就業狹窄
隨著農耕技術的發展,男性勞動逐漸成為氏族生存的主要依靠,母系氏族公社逐漸被父系氏族公社所取代,自此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了男性主導一切的時代,女性淪為男性附庸,不能獨立生存。一般氏族婦女的主業就是輔助男性。
當然在夏商時期,王權制度已經建立,出現了為王服務的宮女,但這種宮女並非女性自主選擇的職業,她們是王的奴隸,無法改變自身處境,所以不算職業。而在商代,出現了女性的第一種職業,也是最侮辱女性的職業——妓女。商人信鬼神、好巫術,在這個時間以巫女的名頭實行皮肉交易的行業已經出現,這被稱為巫娼,她們屬於私娼,是私人行為。雖然職業卑微,但這種女性也算是脫離了對男性的依靠,憑自己的努力養活自己。至春秋時期,管仲開辦了第一家妓院,至此娼妓才正式成為職業,公開亮相,並存在千年,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公開的娼妓才被消滅。
古代紅燈區
至周代以後,禮法完備,隨著奴隸制的廢止和女官制度的出現,宮女的招收對象由奴隸變成良家子。這樣當宮女才算有了尊嚴和希望,成為宮女也成了女性為數不多能選擇職業的一種。
至北魏、周齊、隋唐時期,因為國家實行租調製的原因,一對夫婦為一戶,一戶要按要求交田租和布帛,這是典型的男耕女織,女性也成了國家賦稅的主要來源之一,由此女性地位得到巨大的提升。但這種提升也建立在男女合作的基礎上。即便在對女性寬容的唐代,如果女性想要獨立存活並創業依舊是不可能的,從整體來看,女性依舊不能得到令人尊重的職業,主要業務仍是娼妓、歌舞等博取男人之樂的行業。
至宋代,因為理學的發展,三從四德、男尊女卑觀念更加深入人心,女性被更嚴重束縛,拋頭露面、追求事業的女性都被當做不良女。
也就是說,在元代以前,女性想要脫離男性、依靠創業獨自生活,基本沒可能。絕大多數女性只能選擇依附男性,以家庭為主,在家中女織是她們最日常的工作。如果想要脫離男性,獨立創業,她們的職業選擇面很窄,基本就是妓女、歌女、宮女,以服務業為主,無法有尊嚴地活著。至於中國第一個女企業家、秦代的巴清,元代以前僅此一位,只能算作特例。
秦代女性
二、元明以後女性職業變多但依舊下九流
至元明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女性獲得了一定的解放,女性職業突然變多,最著名的職業就是「三姑六婆」。元明之交的陶宗儀在《輟耕錄》中第一次提出了「三姑六婆」九種女性職業。三姑是指尼姑、道姑、卦姑(女占卜師);而六婆則包括虔婆(老鴇,也指撮合男女甚至是良家婦女進行不正當關係)、牙婆(女人販子,除了拐賣婦女兒童這種犯罪型牙婆,也有替大戶介紹婢女奴僕,賺取差價的相對正經的中介型牙婆,著名的揚州瘦馬買賣也基本由牙婆主導)、師婆(跳大神的巫婆)、藥婆(以賣藥為主的女性,這裡的藥包含毒藥、迷藥、性藥等非法藥物)、穩婆(替人接生的女性)、媒婆,這些是女子的新興職業。從表面上看,三姑六婆魚龍混雜,有好有壞。但在明代「三姑六婆」卻是明明白白的下九流行業,「蓋與三刑六害同也」,是骯髒職業,不比妓女高多少。
媒婆
三姑的污名化和今天「佛媛」類似。明代的尼姑、道姑有的是出於信仰而出家,但因為一些賣人設的尼姑、道姑的存在,致使整個行業污名化。這些賣人設的尼姑、道姑,其實並不從事佛道修習,而是「外假清修,內實淫恣」,實際的工作是賣淫。六婆職業則大多遊走在法律邊緣,像藥婆、跳大神的師婆專門哄騙愚夫愚婦;牙婆、虔婆、媒婆這些以口舌為業、涉及人口變遷事宜的人更是最招人恨;穩婆因為近距離接觸嬰幼兒,極易偷得「紫河車」(嬰兒胎盤),然後賣給富人賺錢,因此穩婆也成了偷奸耍滑之輩。所以,雖然「三姑六婆」出現了,女性擇業面變廣了,但她們的地位卻沒有提高,也無法得到尊重。
三、近代女性覺醒有了有尊嚴的工作
近代,隨著國門洞開,新觀念傳入,女性的地位才得到改善。資產階級維新派是最早提出男女同權的,梁啟超就說「女子二萬萬,全屬分利,而無一生利者」,婦人不學是中國落後積貧積弱的原因,所以要鼓勵解放女性。在維新思想影響下,一些受到啟發的女性開始突破「女子無才便是德」、「女主內,男主外」的傳統觀念,開始光明正大地步入社會,參與社會分工。1898年5月,在維新派支持下,中國人創立了第一家自己的女學堂,雖然進入學堂的女性只有20多人,最多時不過70人,但在長期由男性壟斷教育的中國,這無疑是破天荒的大事。此後維護女性權益的女學會,宣傳女性啟蒙的報紙雜誌,如《女學報》、《女子世界》等,爭相出現,女性的職業開始增多並變得有尊嚴。受國外女性職業影響,女記者、女董事、女編輯、女教師、女醫生、女工人,這些職業都在中國出現了。
近代女學生
隨著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展,女性也成為了救亡圖存的重要力量,女革命家也出現了,秋瑾先生就是女性的傑出代表。但千年的觀念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變的,至民國初年,雖然女性獲得了有尊嚴的職業,但這些職業僅流傳在沿海開港大城市的中產階級及以上的家庭中,更多的內地城市、甚至港口城市的底層家庭仍認為「女子之天職,趨重於家庭,而不趨重於社會,社會上恆托男子之代理,家庭中則維女子所掌管」,所以讓社會認同支持女子工作的道路仍很遙遠。但無論如何,民國的建立也算掃清了阻礙女性啟蒙的障礙,女性可以更自由地擇業。五四運動後,倡導男女平等、女性獨立也成為了五四新文化的一環。
隨著日本侵華的爆發,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在全民族反抗侵略的背景下,男子踴躍參軍,出現了勞動力空缺,女子迅速填補了勞動力空白,至此女子的地位才真正得到提高。
黃奕飾演的秋瑾
四、女性真正獲得尊嚴
新中國建立前的1949年4月,中國第一次女性代表大會成功閉幕,該會議決定成立婦女聯合會,即此後的「婦聯」,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組建全國統一的婦女群眾組織,也是此後女性維權的主要部門。
新中國建立後,經過黨和國家的宣傳,「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廣泛流傳,女性也作為建設者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當中,女性的地位極大提高,男女同權、平等已經基本實現。據統計,在1958年,在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女職工就有800多萬,比1957年增加了400多萬人。這400萬人中,48%為農村女性。至1960年,全民所有制企業女工一度達3000萬,涉及各行各業,男性的職位全面向女性敞開,而且男女同工同酬。但這種人數的增長是在計劃經濟下,依靠行政命令而實現的,並非女性的選擇,看似平均,卻缺乏效率。改革開放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女性擇業自由度變高,至此女性才獲得了完全的解放。
當時的宣傳畫
文史君說
女性獲得尊嚴和權利、公平享有社會資源,絕不是今天某些人士依靠美國資金、挑撥男女對立、阻礙社會發展就能實現的。從古至今,女性職業的變化也展現了女性地位的變化。古代,受傳統禮教影響,女性不存在體面的工作,直到近代隨著觀念的變化,女性才獲得發展的機會。而事實證明,只有在新中國,女性才能獲得真正平等的機會和應有的社會地位、社會榮譽。
參考文獻
尚寶珠:《唐代諸妓研究》,陝西師大碩士論文,2019年。
郭志堅:《社會轉型與女性職業地位變遷》,《青年探索》,2003年03期。
李淑蘋:《清末民初媒體對女性職業的認知》,《暨南學報》,2016年06期。
孫瓊如:《社會性別與流動女性職業地位獲得》,《學術研究》,2015年10期。
寧皖平:《從「姻」字構意看中國古代女性地位》,《青年文學家》2016年06期。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208d0a937285075d5d669a15cd69b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