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故宮一到下午5點就早早關門?1959年的沉痛教訓,至今不敢忘

2024-10-04     無風卻起念

去過故宮的朋友都知道,故宮下午5點就關門了,淡季甚至更早,有時候4點半就「攆人」了。很多遊客還在慢悠悠地欣賞古建築,突然被告知要離場,心裡總是有些不舍:為什麼不晚一點關門呢?

其實,故宮這麼早關門,跟一場60多年前的事件有很大的關係。那到底是什麼事情,讓故宮至今依然保持著這個「早早打烊」的習慣呢?

關於故宮早關門的原因,坊間流傳了很多版本。

有遊客聲稱在「珍妃井」旁看到有女子徘徊,衣裙飄飄,仿佛正在哭泣。還有人說,曾看到一群穿著古代宮裝的宮女,手裡提著宮燈,在故宮的走廊里緩緩走過。

更離奇的是,有工作人員晚上巡查時,發現戲台院子裡整整齊齊地疊著被褥,但明明監控中沒有人。

這些傳聞讓人不禁浮想聯翩。故宮作為曾經的皇宮,歷經數百年滄桑,見證了無數的興衰榮辱,難免讓人覺得有些神秘。但實際上,故宮5點關門,跟這些所謂的「詭異事件」並沒有關係,真正的原因要追溯到1959年的一場文物失竊案。

1959年8月16日,那是一個普通的夏日。故宮依舊開放,遊客們紛紛來到這裡參觀,感受著這座古老建築的歷史氣息。當天,故宮像往常一樣,在日落前結束了對外開放,遊客們逐漸離場,工作人員開始例行巡查。

當巡查到養性殿時,一名工作人員突然發現殿內一塊巨大的玻璃被打碎了!定睛一看,裡面的5把玉雕金鞘花把佩刀和8頁金冊竟然不見了!

要知道,這些可不是普通的物件。那5把玉雕金鞘佩刀,刀柄上鑲嵌著玉石,刀鞘包裹著黃金,不僅製作工藝精湛,更是順治帝和乾隆帝曾經使用過的珍品。

而那8頁金冊,通體由金子鑄成,上面刻有滿漢雙語文字,重量達到166兩!這不僅僅是國寶,還是記錄了皇室重大歷史事件的珍貴文物。

此事一出,立即震動全國,相關部門迅速展開調查。經過幾個月的全力追查,終於在11月抓到了嫌疑人——年僅20歲的武慶輝。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火車站。武慶輝形跡可疑,引起了火車站民警的注意。在檢查他的行李時,民警發現包里竟然有一些碎黃金,上面還刻有字跡。經過進一步比對,這些碎金正是故宮失竊的金冊的殘片。

原來,武慶輝是個普通遊客,在參觀故宮時看到養性殿里的金冊和佩刀,便動了賊心。他趁著天黑躲在廁所里,等遊客走光後,偷偷潛入養性殿,打碎玻璃,偷走了這些珍貴的文物。偷盜得手後,他與姐姐將3頁金冊剪碎,陸續賣掉,賺了1000多元贓款。

武慶輝被抓後,哭著說:「我只是想改善生活,沒想到事情會這麼嚴重。」雖然最終追回了部分文物,但它們已經遭到不可逆的破壞。這起案件不僅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也給故宮的文物安全敲響了警鐘。

正是因為這起文物失竊案,故宮意識到,夜間開放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故宮決定提前閉館時間。從那之後,故宮每天5點就關門,並且嚴格執行,確保所有遊客在閉館前離場。

除了防盜的原因,還有其他一些實際的考慮。比如,故宮的文物大多對光線極其敏感,特別是像金冊這樣的貴重文物,長時間暴露在強光下會加速其老化和損壞。因此,故宮選擇在白天開放,夜間不使用過多照明設備,以此來保護這些文物。

此外,故宮占地面積龐大,宮殿之間的路線複雜,遊客多了之後,如果天色漸暗,容易發生磕碰甚至迷路的情況。為了確保遊客的安全,故宮也不願在夜晚開放。

每天下午5點,故宮的工作人員不僅要清場,還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文物檢查。畢竟,文物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故宮工作人員會逐一清點,確保每一件珍貴的歷史遺產都完好無損。

在這之後,他們還會進行日常的清潔和維護工作。比如清理遊客留下的垃圾,檢查建築的安全隱患,修復有損傷的部分等等。這些工作都需要在閉館後的時間裡進行,故宮的工作人員們往往要忙到深夜。

現在你知道故宮為什麼下午5點就「攆人」了吧?下一次再去故宮遊玩時,你不妨早一點進門,好好欣賞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19c61899e1796c4f588f04199c11c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