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唱的歌卻不知道誰唱的,認識的歌手都變成了綜藝咖。」
這句犀利樂評一度引來爭議,但卻一針見血地呈現了當下樂壇的奇怪生態。
當紅如張藝興,黃磊和何炅也曾在蘑菇屋時忍不住感慨,認定他用盡心思做音樂,但是他的作品能傳唱的並不多。
唱片業的衰落讓歌手們都不得不在狹縫裡求生,粗看一眼,滿地音綜,細品卻是反反覆復的情懷殺,不斷堆砌的老歌金曲都在提示著昔日的樂壇有多輝煌。
傳統唱片已經蕭條,歌手難以出圈,新歌更難出頭,風靡多年的打歌節目、歌友會也相繼告別螢屏,新歌出圈儼然只有短視頻這一個獨木橋,這也讓許多樂評人都在呼籲該有音綜來關愛新歌,恢復行業的生態。
12月20日,由人民日報《國家人文歷史》、東方衛視和好樂無荒出品的全新音綜《十二樂章》正式宣布啟動,將於2024年春夏亮相螢屏。值得關注的是,節目組不僅曝光擬邀汪蘇瀧、戚薇、薛之謙、陳嘉樺、林俊傑、王赫野、鳳凰傳奇、單依純、時代少年團、張靚穎、楊坤、周延、任素汐、潘瑋柏、何賽飛、劉宇寧等眾多藝人,還公布了節目的主線將把音綜搬到戶外,記錄十二首新歌的誕生。
作為人民好樂創作傳播計劃的重磅之一,《十二樂章》的官宣也意味著真的有專門的音綜來關愛已經被忽略已久的新歌們了。
當下音綜不斷,喧囂之中,來來回回的歌單基本都是昔日金曲的記憶。
情懷殺被玩出了花樣,老歌背後的故事消費了一次又一次。
新歌如今都該在哪聽?比起各種音樂軟體的新歌排行,只怕短視頻來的更直接。
雖然短視頻的BGM背著「新一代神曲」的偏見,但誰又能否認,如今的一首歌要紅,還真缺不得短視頻這個「擴香器」。
如果沒有短視頻平台,《大風吹》、《秒針》、《你的答案》、《星辰大海》這些近年來紅遍大街小巷的爆款歌,只怕是會命運迥異。
一段BGM搭配剪輯的畫面亦或是變裝,這幾年的許多爆款歌一夜之間風靡街頭巷尾,但大多人並不知道這些歌是誰唱的,這些歌又源於何處。
王赫野和劉惜君在《天賜的聲音》里的一曲《大風吹》唱燃了全網的港風記憶,很多人都一度誤認為這首歌是翻唱香港流行音樂的舊作,其實這是王赫野2021年發行的新歌。
因為其中的粵語復古韻味,這首歌在音綜驚艷螢屏後迅速在短視頻里發酵,各路達人跟著旋律仿妝90年代香港電影里的女演員,有很長一段時間隨處都可以聽到有人哼唱「就讓這大風吹,一直吹。」
此後,王赫野和李克勤在《天賜的聲音》中對唱《秒針》,同樣也被許多人誤認是老歌新唱,也一如既往地通過短視頻發酵而成了年度爆款。
當許多聲音都在質疑樂壇蕭條時,如今的音樂圈走出傳統唱片宣發模式的束縛。
從《大風吹》、《秒針》到《星辰大海》、《你的答案》,這些前奏一響你就能唱起來的新歌都是來源於一家成立不到五年的公司,而在開業後的四年多里,這家公司陸續通過音綜與短視頻結合的模式推出了超過30首持續霸榜各大短視頻平台的爆款歌。換算一下,相當於平均一個多月就能出一首全網爆款,算不算商業奇蹟?
比起傳統唱片公司的宣發方式,這叫名叫好樂無荒的新銳是近年來音樂圈的黑馬。音樂人陶詩、劉濤執掌的這家公司並不再追尋唯大腕是尊的思路,而是把視角瞄準新人來打造。此外,好樂無荒出品的這些爆款歌的詞曲作者也不再追重心化,比起曾經的樂壇都是歌手和創作者相互綁定,好樂無荒的爆款歌基本都是多位創作者攜手完成,逆轉了娛樂圈最為鍾情的標籤化模式。
說來,這也不是沒有緣由,公司創始人陶詩在成立好樂無荒之前,從傳統音樂行業到帶著藝人徐秉龍的《白羊》通過短視頻營銷成為2018年現象級歌曲,他早已從中領悟了短視頻對於樂壇的風向改變,不再只做大腕歌手,而是選擇了王赫野等新人。而作為資深音樂人,劉濤則拋開音樂創作的個人化,讓團隊攜手來保障質量,做到易傳播。
《大風吹》、《秒針》、《星辰大海》等一系列的歌曲在音綜或節目中露面就走俏,然後迅速在短視頻中風靡一時,並迅速成為各類晚會的金曲,也正是因為陶詩和劉濤帶著好樂無荒探索了傳統樂壇的模式,解鎖了新的風向。
如今,傳統唱片公司的歌手都開始將新歌首發陸續搬到短視頻,每逢發歌后迅速在短視頻中開始製作音樂貼片、達人翻唱、變裝視頻成了固定操作時,好樂無荒卻又一次扭轉了思路,這一次要探索音綜的新模式。
撇開音綜里遍地都是的情懷殺,好樂無荒打造的《十二樂章》卻要為樂壇塑造十二首新歌。
一口氣要推出十二首新歌,要為十二首新歌製造構思巧妙的首唱儀式,要唱音樂故事和人生奇遇相結合,好樂無荒這個操作看起來很美好,也很理想化,但也很獵奇,畢竟如今已經沒有綜藝人會關心樂壇何時有幾首新歌出爐了。
從音綜和短視頻結合的模式里走出一條新路,《十二樂章》也像好樂無荒和樂壇的一場反哺,推動音樂人依然極力創新,促進新鮮內容的產出,極力塑造更健康的音樂圈生態。
比起綜藝里流行的情懷殺,《十二樂章》里包含的這份情誼何嘗不動人?
好樂無荒的爆款歌出圈之路上有過很多傳奇故事,陶詩和劉濤帶著團隊用不足單集電視劇宣發投入的成本讓《你的答案》刷屏全網。善於捕捉受眾對於音樂的喜好,以及時間氛圍和音樂本身能否產生共鳴,是這個團隊的看家本事。
如今,短視頻風靡,好樂無荒完全可以在舒適圈裡繼續盛產爆款,但各路傳統唱片巨額開始效仿他們的操作前,好樂無荒就主動走出舒適圈,他們為《我的人間煙火》製作OST,並讓《燈火萬家》、《你的答案》都成了年度熱門的BGM。
從熱度上助攻了劇集,同時也滋養了歌手,形成真的雙贏。
善意策劃出各種出其不意的樂壇奇招,好樂無荒打造《十二樂章》就順理成章了。
選擇打破音綜的懷舊潮,讓已經消失的新歌首唱變得隆重,讓歌手們重回全盛時期的儀式感,這是音樂人都有的一個夢想。
這檔節目擬定邀請一位巨星來作為邀約人,再用音樂來做橋樑,讓這些音樂人走向戶外,去山川、去大海,去遇見不同的人生故事,最終完成一場新歌首唱儀式。最終,這十二首歌將成為一張音樂合輯。
這讓人想起久違的盛大歌友會、簽售會,那時候的歌手有好歌就能迅速走俏。當如今的歌手們疲於奔命地跑在個大綜藝之間時,《十二樂章》則走回了傳統的音樂路線,在每一個單元里,以第一人稱視角將故事主人公的經歷傳遞給觀眾,同時也和新歌擁抱,完成一場沉浸式的推薦。
讓歌聲和生活擁抱,用歌聲傳頌生活,讓音綜走出室內,讓情感上的共振成為這些新歌大放大鏡,這是當下的音綜里稀缺的。
用音樂來串聯故事,讓故事融入音樂,《十二樂章》的玩法看似傳統,又在極致清新和文藝。但無須擔心,曾經能夠用《大風吹》、《秒針》等作品引領觀眾對港風的回味,也能用《星辰大海》展露年輕人的無懼無畏,好樂無荒相當善於抓住大眾情緒和音樂的契合點,這也成為如今這檔音綜的基石。
當外界一次次感慨樂壇已經新歌匱乏時,能勇敢去引導觀眾願為新歌著迷,這也是件讓人瑞思拜的事情。
當東方衛視的年度節目介紹中出現《十二樂章》時,許多樂評人都很激動,因為這是業內都很期待的一場工業革命。
隨著唱片行業的萎靡,歌手們四處奔忙簽售已經成為泡影,各類打歌節目也逐個告別,新歌的出圈之路銳減。
如今的樂壇,愛豆發片依然熱鬧,粉絲集體氪金囤專輯,然後日夜不歇地將音樂排行榜數據做得華麗,但最終能真正傳唱的歌卻沒幾首。喧囂背後,這份失落也是客觀存在的。
如今的新歌和大眾渴望的故事割裂,唱片蕭條,產品宣發鏈條的缺失,都造就了樂壇的窘境。
這幾年的音綜看似井噴,歌手們也被認為又遇春天。實施情況卻是,棚內錄製的各類音綜卻在不斷重複老歌,歌手們也在不斷重複著過往的作品,回憶殺不斷侵襲,新歌卻成了或未發行,或少有人知的遺憾。
新歌的培育土壤稀缺,身在其中的歌手也很苦悶,無論是曾經的薛之謙,亦或是後來的說唱歌手ICE以及「快女」蘇妙玲等,他們都感慨為了能繼續做音樂而不得不去努力討生活,去參加各種綜藝、演出,堅守初心和夢想。
短視頻的興起,讓歌手們都看到希望,因此紛紛借勢力推自己的作品。作為這條路上最先嘗到甜頭的那一撥,好樂無荒成立四年多已經成為爆款製造機,但卻來了個回馬槍,用一檔音綜來獻給等待推出的新歌,讓它們終於等到了久違的禮遇。
無疑,在當下的綜藝圈裡,《十二樂章》能將新歌作為主線打造,這是魄力,也是對音樂的真實熱愛。
音綜的意義並不僅限於不斷重複曾經的經典,也該讓樂壇輸入更多新歌,讓音樂圈更百花齊放。
曾經在音綜和短視頻結合的模式里探索了樂壇新的方式,如今,好樂無荒無疑又當了音樂圈裡的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