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緣是夢裡見到你
北宋奉行「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所以北宋朝堂之上大半是飽學之士,名相輩出。今天Jason給大家分享的是北宋後期的一位新黨宰相,他在宋哲宗一朝官拜宰相,後來製造「烏台詩案」將著名大家蘇軾貶謫到當時蠻夷的惠州一帶。宋哲宗病逝後沒有子嗣,向太后迎立哲宗弟弟,神宗之子——端王趙佶即位;但是遭到了他的大力反對,但是當時太后權勢太大,趙佶最後還是登基為帝,是為宋徽宗。然而宋徽宗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他罷免,解職回鄉。
他,字子厚,公元1035年出生於福建蒲城。出生世家貴族,長相俊美,恃才傲物。年輕時候,喜好結交文人墨客,一起吟詩作賦,就在他遊學的過程中,他認識了當時名動京城的大才子——蘇軾。兩人相見恨晚,都被對方的才華所吸引,很快成為了好朋友,後來兩人雙雙進士及第,進入仕途。
儘管兩人都才華橫溢,但蘇軾老成持重,遇事全面;而他性情放蕩,敢於嘗試新事物。王安石是他的偶像,在王安石變法期間,他第一時間站在王安石陣營,而蘇軾因為反對新法遭到新黨人士排擠打壓。因為政治觀念不同,兩人的矛盾愈演愈烈,公元1093年,他被拜為宰相,執時期嚴刑峻法、控制言論。排擠舊黨人士,將他們流放邊疆,這其中蘇軾就因為「烏台詩案」而被他彈劾貶謫到惠州。
他在宰相位子上一待就是七八年,公元1100年,宋哲宗病逝,因為膝下無子,所以向太后決定立宋神宗的兒子,哲宗的弟弟——端王趙佶為皇帝。但是他認為端王舉止輕佻,生性縱情,不適合做一國之君,於是在朝堂上他力勸太后收回立趙佶的旨意。但是向太后希望自己的兒子都能坐上皇位,所以不顧他的反對,將趙佶推上了皇位。後來「靖康之恥」的結局證明,他當時阻止趙佶即位的決定是正確的,可惜沒能成為現實,以至於最後導致北宋覆滅。
之後,宋徽宗趙佶即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罷免了他的宰相職位,緊接著就宣召貶謫惠州的蘇軾回京。這時京城紛紛傳聞蘇軾要東山再起了,很有可能會官拜為宰相。解職在家的他聽到這個消息,心裡擔心蘇軾得勢後秋後找他算帳,於是他就寫了一封致歉信,寄給正在趕回京城的蘇軾。信中大意是說明他和蘇軾是因為政見不同才導致了朝堂上的一些針鋒相對,希望蘇軾能夠大人大量不要追究他當年的彈劾,最後還恭維預祝蘇軾位列三公,榮鄧宰相。
只是這個道歉來的太晚了,因為當時蘇軾已經64歲高齡了,就在趕回京城的路上,蘇軾因病去世。一代大文豪終究沒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抱負,含恨離世。後來聽到蘇軾死訊的他,也一病不起,沒多久也離開了人世。那麼,這位新黨宰相究竟是誰呢?你猜的沒錯,他就是章惇!
圖片來源| 網絡
編輯| Jaso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x_JAXUBeElxlkkaIm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