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各大平台的樂迷們都在為某兩位男士的合體,驚訝開心,狂吹彩虹屁。
甚至豆瓣八組女虎撲街上男,都少見地統一了態度:這是個什麼神仙寶藏組合啊!
這兩位男士就是李健與梁博。
前幾天,在李健的巡迴演出北京安可場上,梁博作為嘉賓驚喜露面,合作獻上了李健即將發行的新專輯中的歌曲《不期而遇》。
這是兩位歌手的第一次合作,也是李健第一次請演唱會嘉賓。
但對於熟悉兩位的聽眾來說,這是一個意料之中的驚喜。
網上曾有人說「如果一個人常聽李健,那麼他的循環列表里,肯定還有梁博。」
的確,雖然年齡差了17歲,他倆實在太相似了。
比如說,同樣來自於東北,同樣出專輯巨慢(劃掉)等等……
而最像的可能就是對音樂和人生的態度了:無論外界如何,都保持自我與清醒。
不了解李健與梁博的人,看了他倆的履歷,都會說一句「這倆人是不是撒,每次都在快火的時候作……」
2002年,李健當時所在的組合水木年華一出道就幾乎包攬了當年的新人獎項。專輯主打《一生有你》更是入圍年度十大金曲。
直到現在,都會有人在畢業季嚎一嗓子:「多少人曾愛慕你年輕時的容顏,可知誰願承受歲月無情的變遷……」
一生有你 (Live)李健;水木年華
就在這麼個大好局勢下,李健退隊了。理由非常簡單:「音樂理念不合,不喜歡商業活動。」
離開水木年華的李健自然就進入了沉寂期,作品仍然精良,但是一直不火。
直到八年後,王菲在春晚上翻唱了他的作品《傳奇》。
天后哎,春晚哎,這不是上天給你1800度滾燙的熱度叫你去蹭麼?
然而這次,李健又選擇了,不紅。
沒有大肆宣傳自己是原作更沒有主動大規模炒作。
記者找他問感想的時候,也只是說了一句「感謝王菲能翻唱我這首歌,並被大眾喜歡。」
即使是到了幫他打開知名度的《歌手》里,李健還是一如既往地佛性,在別人選擇炫技曲目的時候,默默地唱著自己喜歡的歌。
甚至在節目結束最火的時候,出國避了避風頭。
梁博呢?也是一個總選擇激流勇退的人。
《好聲音》拿下冠軍後,在別的學員出專的出專,開演唱會的開演唱會,傳緋聞的傳緋聞的時候,他跑去考研了。
|梁博在研究生畢業典禮上演唱
理由也一樣非常簡單:「喜歡學校氣氛,想多沉澱沉澱。」
這個圈子,為了紅放棄學業不少,為了學業放棄紅的,倒是頭一次見。
在考研結束後,他甚至跑去了美國街頭賣場。
理由更簡單:「為了單純唱歌玩。」
這兩個人每次都在紅的節骨眼,選擇後退半步。
而對於熟悉這兩人的歌迷來說,這些選擇背後,是對音樂的堅持和自我的清醒。
他們始終覺得在音樂里,作品才是第一位的。
李健認為「一個人有了名氣,很多原來不屬於你的東西會進入你的生活,創作者學會拒絕是一種自我保護。」
與名氣一起而來的是頻繁的商演、採訪、活動,這些過多地占據了的音樂人的時間,消耗音樂人打磨作品的精力。
梁博也在採訪里解答了他如此「任性」的原因:「其實好飯不怕晚,但說實話誰都想趁早,但是有很多事情不是那麼容易的。你既要有你平凡的一面,也要有你與眾不同的一面,最終才鑄就了舞台上的那個自己,而不是去譁眾取寵。」
在這個圈子裡,說不想紅,太虛假了,但是在這個為了想紅而人人浮躁的時代,保持對音樂人這個身份的清醒認知,太難了。
李健與梁博是相似的,並且這份相似很難得。
在這次合作之前,李健與梁博就是網友蓋章的知己,甚至有人開玩笑說是可以死的知己。
相似的人總是更容易相知的。
2017年梁博抱著吉他站在了《歌手》的舞台上,他演唱了自己的原創曲目《靈魂歌手》。
在聽到歌曲的時候,坐在後台的李健像發現寶藏一般的驚喜,笑著說了一句:「厲害!」
而等到李健上台的時候呢?
平時不苟言笑不愛說話的梁博,露出了來自迷弟的痴漢笑。
他是崇拜著又享受著,沉浸在李健的作品裡。
在梁博突圍賽失敗之後,李健還特意為梁博說話,表示音樂是沒有輸贏的,被大眾喜歡,有認可,更重要。
他評價梁博:「邊緣,自信,獨立,不妥協。」
也因此,很多網友覺得,這倆合作是遲早的事情,這樣互相欣賞的人,肯定能碰撞出更多的音樂靈感。
對於錯過這場合作的歌迷來說,沒看到現場實在是遺憾。
因為這場合作實在是太珍貴,太讓人驚喜了。李健玩搖滾玩吉他solo太少見了,梁博的再次新創作也太少見了。
關於這首合作版本,李健發文說:「梁博的加入讓這首歌有了一個獨特的版本,也像歌曲一樣,偶然也是必然,這段影像留住了精彩的瞬間,歌曲本身是期待與你的相遇的。」
曲是梁博式的搖滾,詞是李健式的內核,跳躍的同時仍通透平和。梁博的加入,不是單純1+1的合唱,而是真的把自己的特質與對方結合出新的效果。
同時,這場也是李健學習電吉他後的首秀。
在臨近結束的時候,梁博指了指李健
在臨近結束的時候,梁博特意指了指李健的琴,李健立刻會意,來了一大段電吉他solo,引來全場的尖叫。
為這場合作劃出了驚艷的句號。
在唱完謝尾的時候,李健特意提到了梁博明年的演唱會,在梁博回答還沒定的時候,他說:
「演唱會是明年春天麼?要不就這麼定了吧?」
那麼,對於這兩個難得的音樂人的新作品,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