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雲祭祀」以創新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2020-03-31     東南網

清明節即將來臨,安徽合肥許多社區開展居家網絡祭祀,過綠色文化清明。

清明節是祭奠逝者、寄託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由於今年處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全國多地發布通告,疫情期間暫停清明現場祭掃活動,引導居民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傳播故人留下的好家風好家訓,寄託對家人的思念,表達對故人的感恩和敬仰,以避免人員扎堆聚集,減少交叉感染。清明將至,推出此倡議無論是針對疫情當前還是以後都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傳統的清明祭祀習俗,也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清明時節,祭掃燃燒的紙錢一旦引發火災,個人很難控制,由此造成的森林財產、生命安全損失、大氣污染難以衡量,顯然也與清明節日裡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背道而馳。

雲祭掃,是一種文明的進步,並不代表拋棄傳統,清明節的意義在於發自內心地去緬懷親人、先人,遙寄哀思。如何祭掃,只是一種形式。無論是現場祭掃還是網上祭掃,其實並無太大差別。

但是,由於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網上祭祀、生態祭祀的人數目前尚不多,需要進一步宣傳引導。相關地區要做好宣傳動員工作,通過發放倡議書,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擴面宣傳文明雲祭祀,讓居民認識到祭祀的本質在於用心去緬懷親人,引導居民主動採取敬獻鮮花、植樹綠化、踏青遙祭等低碳環保的方式緬懷先輩、追念故人,以文明祭掃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雲祭祀」,追思不變,以創新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網上的一束鮮花、現實中的一盆綠植,都能寄託對已逝家人的深深思念。讓我們積極響應文明環保祭祀,讓「平安、文明、綠色」祭祀走得更遠些。(劉冠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lnLMXEBnkjnB-0zQS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