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夏天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病?

2019-07-09     愛蓮記Aimee

很多人都認為,心腦血管疾病多發於冬天,因為冬天血管更容易受冷收縮。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夏天同樣容易導致心血管病的發生,千萬不能放鬆警惕。

為什麼夏天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病呢?

夏天溫度高,身體需要排出更多的汗來防止中暑。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體血液循環就需要加快,那麼血液循環負荷會增加,血壓也會上升,就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此外,夏季感冒、腹瀉患者居多,容易丟失體液,如果沒有及時補充水分,也會引起血壓下降,導致腦血流量下降、灌注不足,誘發腦梗塞。

還有一種情況是,室外和空調房溫差太大,進入空調房時,血管會遇冷驟然收縮,也很容易引發危險。

為避免夏天時突發心腦血管病,應該注意什麼呢?

1.不要太早開始晨練

夏天時,很多人習慣早起後到室外進行鍛鍊。早晨太陽初升前,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較高,對心血管病患者來說,有危害。

心腦血管病猝死好發於上午6-10點。建議把晨練應安排在太陽出來後一小時,溫度適宜時再鍛鍊。且不宜在車流較多的馬路旁、樹林密集的地方晨練,這些地方也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2.運動後不要喝冷飲

運動後,心跳加速,毛細血管擴張,這會引起血壓低和大腦供血不足。冷飲容易導致血管迅速收縮,短時間內加重心臟的負擔,從而引發危險。尤其是冠心病患者,血管的自我調整能力偏弱,遇到這種情況容易誘發心梗。

建議隨身攜帶一些白開水或溫茶水,運動過程中適時補充。還需要注意的是,喝水時不要喝得太猛。喝水太猛,會使心臟負荷過大,從而可能會引起呼吸困難、心悸、胸悶等症狀,甚至引發心腦血管的危險。

3.吃完午飯不要馬上午睡

吃完午飯不要馬上午睡。因為這個時候胃腸里存儲了大量食物,處於飽脹的狀態,躺著會讓食物滯留的時間延長,不利於消化。

胃腸為了加快對食物的消化吸收,會讓更多的血液匯聚到胃腸里開始「加班」,這樣就相對減少了腦供血。再加上飯後營養物質吸收入血,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對於有些心血管病患者和老年人來說,容易形成血栓,甚至引發中風。

那麼,應該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呢?秘訣在於「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少吃食鹽和心理平衡」等。

合理膳食

增加膳食纖維膳食的補充,可以降低血清膽固醇的濃度。三餐多吃高膳食纖維食物,比如小米、綠豆、燕麥片等。食物要多樣化,這樣既可吃到可溶性膳食纖維,也可吃到不溶性膳食纖維。

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吃整果,少喝果汁。因為水果中的膳食纖維主要存在於果皮和果肉中。而加工果汁時,通常會把果皮和果肉去掉。

多吃豆製品。比如:豆腐、豆芽、豆腐乾等。大豆裡面富含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磷脂,有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適當補充魚油。魚油,取材於深海魚,是從魚的脂肪里提煉出的一種物質。雖然本質上是「油」,但它含有Omega-3,這個具有保健價值的成分。

Omega-3的主要作用之一便是降低血漿中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促進中性或酸性膽固醇從糞便排出。

再者,Omega-3的主要成分是DHA和EPA。DHA可以透過血腦屏障,對神經傳導有重要作用,是維持大腦功能不可缺少的物質,有「腦黃金」的美稱。

DHA對眼睛視力及腦細胞有好處,可活化腦細胞,改善記憶,能增加眼睛感光細胞活性並改善視力。它在人體大腦皮層中含量高達20%,在眼睛視網膜中所占比例約50%。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疏導清理血管,改善血液粘稠、調節血脂、促進脂肪代謝。

此外,可以結合適量的運動。每次堅持運動半小時至1小時,每周3-5次。以身體微汗,不感到疲勞,運動後自感身體輕鬆為準。

戒煙限酒,避免精神緊張,避免生活無規律或過度勞累,也很有必要。最後需要提醒的是,身體出現不舒服的症狀時,應及時看醫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hNmYmwBUcHTFCnfgHo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