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監測越規範,妊娠期間發生併發症的機會越少,剖宮產率越低,畸形胎兒的發生率也越低。
有不少人在懷孕前就已經患有糖尿病了,她們也很擔心:「我要怎樣做,才能平平安安地生下寶寶?」「我的寶寶能像其他寶寶一樣健康嗎?」
讓專家共同為你出謀劃策吧。
血糖監測,與胰島素同步
糖媽媽(註:這裡指懷孕前就被診斷患有糖尿病的婦女)為了生育健康的下一代,可吃了不少苦頭。從懷孕前一直到寶寶出生,她們都沒閒著:
「雖然不是很痛,但每天都被『蚊子』咬幾口,這種感覺當然不好受。可是為了寶寶,我得一直堅持。」
某糖媽媽簡短的一句話,形象地道出了糖媽媽們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血糖監測。
由於高血糖會對胎兒及孕婦產生一系列影響,因此,在血糖沒控制好之前,病人是不宜懷孕的。
「若準備懷孕,則應在計劃懷孕前6周,先把口服降糖藥換成胰島素。」翁建平(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內分泌學會/糖尿病學會主任委員)說。因為一些口服降糖藥如磺脲類降糖藥,可通過胎盤致胎兒低血糖,並有致畸和胎死宮內的危險;其他口服降糖藥,由於目前的安全性研究還不多,故也不建議孕期使用;而胰島素屬於大分子蛋白,不能通過胎盤,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
當糖媽媽改用胰島素治療時,就更要加強血糖監測,最好每天監測4~6次(如4次,即空腹+早、中、晚三餐後血糖;6次,即空腹+早餐後+中、晚餐前後的血糖)。
血糖監測,你能承受
可是,「每天監測血糖成本實在太高了」,不少人都如此認為。
「其實不然。關鍵在於病人如何看待這筆費用。」翁建平教授指出。現在一台普通的血糖儀需300~400元,而便宜一點的試紙是3~5元,一天的費用為15~30元,一個月算下來是450~900元。「這對很多家庭而言,應該可以接受。」
若到醫院監測血糖,一次可能就要七八元,甚至十幾元,如此,即便一周一次,一個月的費用也將近100元。而實際操作中,監測的頻次可能更多,再加上往返交通費等等,付出的可能更多。再說,在醫院還有挂號、排隊等候等煩瑣事情,不僅浪費時間,孕婦也勞累,遠不如自己在家監測舒服。
費用承受不了,可適當減少頻次
當然,有些人因為經濟條件的限制,確實不能承受,那該怎麼辦呢?
「此時可適當減少監測的次數。」王子蓮(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如是說。
在剛開始使用胰島素時,糖媽媽一定要堅持監測血糖,特別是頭一兩個星期,應該每天監測,且至少監測4次(包括空腹、早餐後、中餐後、晚餐後)。
當自己監測一段時間,知道了今天吃多少東西,血糖將會達到什麼水平之後,便可以開始適當減少監測次數,可每天僅抽查空腹、餐前和餐後2小時的血糖。例如,今天沒有測早餐前的空腹血糖,那麼,明天就應該補測,這樣,一周里能提供三四天以上的連續監測結果,有助於醫生了解大概的血糖情況。
當然,除了費用因素外,有的糖媽媽害怕自己扎針,也可選擇到附近的社區醫療中心進行監測。
「血糖監測,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哪怕是我自己,也不一定能堅持!」王子蓮教授感慨。
但為了下一代,也為了自己的健康,糖媽媽應該咬緊牙關,堅持監測。因為臨床研究顯示,血糖監測越規範,妊娠期間發生併發症的機會越少,剖宮產率越低,畸形胎兒發生率也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