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離家出走以後,我發現有種殘忍的教育,是教小孩太早學會懂事

2023-02-10   母嬰參考

原標題:孩子離家出走以後,我發現有種殘忍的教育,是教小孩太早學會懂事

孩子離家出走以後,我發現有種殘忍的教育,是教小孩太早學會懂事

懂事,是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具備的一個優良品質。

「你家孩子真懂事」,這句話表面上聽著像一個褒義詞,殊不知,它的出現,可能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要知道,從教育心理學上來看,沒有哪個人甘願在委屈中學會懂事,我們都渴望被父母捧在心裡長大,渴望被寵愛著長大。

對小孩而言,最殘忍的教育,可能就是「我太早見識到了世界的不堪與殘忍,在別人都能任性做自己的時候,我卻不得不磨平稜角,成為一個懂事的乖小孩。」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孩子離家出走後,我發現懂事並非褒義詞

櫻桃是一位單親媽媽,在五年前,丈夫因工喪命,看著不足三歲的兒子,可憐巴巴地看著自己,櫻桃內心無比煎熬。

她想想未來孤家寡人,靠著丈夫微薄的賠償金,怎麼支撐得起孩子長大。

可再苦再難,日子終究還是要過,休整了大半年以後,櫻桃開始打起精神,在外找了一份清潔工的活,老闆可憐她的遭遇,特批她可以靈活上崗,方便接送孩子。

為了給孩子攢更多的錢,母子倆每天省吃儉用。偶爾兒子嘴饞得厲害,會求著媽媽買零食,可每次換來的都是長篇大論的道理。

「你買一個小蛋糕,夠我們兩人吃一天的飯了,爸爸不在,媽媽賺錢養你很辛苦,寶寶能不能懂事點呢?」

在媽媽一次次的「教育「下,兒子慢慢被軟化,真的開始變成了一個懂事的小孩,提要求之前總要先看看媽媽的臉色,不得到允許,不敢再要。

周圍人見到這個小男孩,總是誇獎他聽話懂事,小小年紀就能體諒母親的辛苦。櫻桃雖然心裡也有些愧疚,但對兒子的表現還是倍感欣慰。

直到今年開春,兒子跟同學鬧了一點矛盾,兩人在學校打了一架,櫻桃忍不住對著他說了幾句重話,責怪他不省心給自己添麻煩,沒想到兒子一怒之下就離家出走了。

這一下讓櫻桃慌了神,四處聯繫認識的朋友,打聽兒子的下落,後面得知他去姐姐家躲著了,一顆懸著的心才落下了。

那天晚上,櫻桃坐在兒子的房間想了很多問題,她回憶起自己每次跟兒子的談話,都是以「你能不能懂事」為結尾,明明可以安心享受童年,卻要像個小大人一樣,承受著大人的壓力,這是多麼殘忍的一件事呢?

太早懂事的小孩,很難過得幸福

  • 超出常人的懂事,犧牲的是孩子的幸福

作家張悅然在《櫻桃之遠》之中寫過這樣一句話:

「孩子是最堅韌的人群,他們還不懂得用逃脫來抵制痛苦,更不懂用宣洩反抗折磨,他們只能伸著冰涼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總是想,孩子是可憐又可敬的。」

「孩子是最堅韌的人群,他們還不懂得用逃脫來抵制痛苦,更不懂用宣洩反抗折磨,他們只能伸著冰涼的小手小腳,甚至根本不會有人察覺到他們久久不能平息的心悸,所以我總是想,孩子是可憐又可敬的。」

正是懵懂純真的年紀,卻要提前看破人間的殘忍,默默地承受著不屬於他們的委屈、早熟,小心翼翼地看著別人的臉色過日子,內心壓抑又自卑,未來可能一輩子都難以獲得真正的幸福。

  • 懂事的小孩子背後,其實是對「自我」的壓抑

正常情況下,孩子從脫離母體、剪斷臍帶的那一刻,就是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自我意識開始增強,有了獨立的思想和靈魂,慢慢構造成一個獨特的自我。

可過早懂事的小孩,他們的情緒都寄托在了別人的身上,別人一句讚美就能讓他獲得快樂,一句否定就能令其惶恐不安、焦慮抑鬱。

可過早懂事的小孩,他們的情緒都寄托在了別人的身上,別人一句讚美就能讓他獲得快樂,一句否定就能令其惶恐不安、焦慮抑鬱。

每一次違背初心的讓步,都是對「自我」存在的閹割,長期壓抑之下,小孩很容易成為「空心人」,他們像沒有靈魂的幽靈,在別人的指令下行事,一輩子可能都會很空虛,難以闖出一番大成就。

允許孩子「任性」,是父母最有眼光的投資

孩子是很純粹的,他們赤身裸體地來到陌生的世界,通過不斷的試探來看清世界的運行規則,然後再慢慢地規範個人行為,直到適應這個社會。

而適應的過程,他們必然免不了會犯錯、會跌倒、會受傷。

一次次的跌跌撞撞,磨平了孩子們的稜角,讓他們成長為大人的模樣。

而這個過程,必然是痛苦的。如果他們能在童年的時候,被允許任性地做自己,每一次天馬行空的想法,能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支持,這是多令人羨慕的童年呢。

哪怕不被別人理解,哪怕可能會被討厭,但擁有做自己的勇氣,何其有幸!

如何才能讓孩子「任性」做自己呢?父母可能需要做好這幾件事:

1、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尤其是在他們三歲以內時,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未來他們才能學著遵從自己的內心,肯定個人的價值。

2、給孩子表達和選擇的權利。鼓勵孩子們多輸出個人的想法和觀點,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3、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有助於讓孩子們把時間和精力多放在提升自己上,少去關注他人的想法,有一個富足、強大的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