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秀水、橋樑、天眼、土紙、民族風情……1月9日,位於上海市閔行區新鎮路1536號的上海海派藝術館內觀眾如織,目之所及的貴州符號,讓前來觀展的美術愛好者興趣盎然,上海市民王煒觀賞完畫展後表示,藝術家筆下的貴州讓他心生嚮往。
這是由貴州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貴州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閔行區委宣傳部、上海市閔行區文化和旅遊局聯合主辦的「山鄉巨變——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美術家寫生創作作品展暨「從徐悲鴻的貴州土紙」開始——中國美術新體驗作品展,將展出至1月27日。
展出現場,兩大展覽200多幅或大氣磅礴、氣韻浩蕩,或溫婉細膩、情感雋永的優秀的美術作品,呈現出風格各異、形式多樣、情景交融的藝術氣象,向上海觀眾展示貴州的壯美山河、遠古秘境、多彩魅力和民族文化神韻。
描繪山鄉巨變
走進「山鄉巨變——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美術家寫生創作作品展展廳,范迪安、馬鋒輝、劉健、孫景波、王穎生、岳黔山、王珂、任惠中等28位全國知名美術家創作的上百幅精品力作讓觀眾驚嘆。
「貴州變化太大了,與我50年前剛到貴州時相比可謂翻天覆地,不可同日而語。」年近八旬的干雄海和老伴來到現場觀看畫展尤為激動,作為上海知青,干雄海曾在貴州工作幾十年,當他在上海知青群看到展覽信息便趕在開幕當天前來觀展,眼前展現的貴州巨變讓他感嘆不已,他用一口流利的貴州話說,如今的貴州交通發達、自然優美、民族風情淳樸,希望更多的上海人通過展覽到貴州走一走,看一看那迷人的山水風情。
該展覽從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提煉主題,是美術里的新時代·中國美術家協會「深入生活 紮根人民」大採風活動首站的成果彙報展,展覽分為國之風神、民族風情、山鄉風貌、自然風韻四個篇章,是藝術家們眼中貴州風情、貴州形象、貴州故事的詩意表達。
展出作品以精湛的藝術造詣和豐富的表達形式,彰顯了新時代山鄉巨變的璀璨華章,內聚貴州力量,外塑貴州形象,生動展示了多彩貴州人文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發展之美。
據了解,作為2023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主體活動之一,去年8月舉辦「山鄉巨變——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全國美術家採風創作活動歷時14天,全國知名美術家深扎貴州一線,先後深入六盤水、安順、黔南、黔東南等地,實地感受貴州大地上發生的新變化、新氣象、新作為,圍繞貴州特色文化,聚焦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橋樑建設等突出亮點,用心用情打造出這一批體現時代精神、中國氣派、貴州特色的美術精品,陸續創作了265幅美術佳作。
展示土紙價值
「貴州土紙的質感讓藝術家的創作更具視覺衝擊力。」站在「從徐悲鴻的貴州土紙」開始——中國美術新體驗展的一組作品前,上海藝術愛好者王先生和朋友對貴州土紙格外感興趣,他們一邊交流著土紙的創作價值,一邊詢問如何購買貴州土紙。
貴州土紙繪畫價值的發現和推廣離不開著名畫家徐悲鴻的創新嘗試。歷史上,徐悲鴻與貴州淵源頗深,他曾於1942年前後五次到訪貴陽,舉辦過三次畫展,1944年,與廖靜文女士在貴陽花溪河畔訂婚。在此期間,徐悲鴻通過多種材料的對比,最終發現貴州土紙製作工藝古樸,吸墨力強、紙質堅韌,自帶底色,使畫面層次更加豐富和諧。憑藉原始粗放、生態多姿的特性,貴州土紙成為徐悲鴻創作的常用紙張,其妻子廖靜文曾說:「先生若畫100匹馬,有99匹馬是從貴州土紙上奔出的。」
貴州美術館館長潘聞丞介紹,為了踐行徐悲鴻借貴州土紙創新中國畫藝術的理念,尋找美術創新和個性化創作的新角度,該展覽歷時兩年籌備,先後邀請260多位著名藝術家到貴州,體驗古法造紙,與非遺傳承人交流、互動、合作,藉助古法紙漿原料、輔料的藝術延展可能性,用新思考、新理念闡釋激活這一古老的、有豐富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傳承,從做個性化的紙,到以紙為媒介做個性化的藝術,充分拓展利用其藝術衍化可塑性和與傳統紙材的差異性。
展覽現場,上百件以土紙為創作材料的繪畫作品展示了貴州古法造紙術與當代藝術表現的碰撞融合。作為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傳播交流推廣項目,這些畫作不僅直觀展示了當代藝術家筆下生動的貴州印象、貴州故事,還飽含著各位畫家對徐悲鴻先生和對貴州傳統古法造紙技藝的深厚情誼,共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時代擔當。
在上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海派藝術館館長李磊看來,貴州土紙跟傳統的宣紙相比其特有的韌性,特別適合於當代藝術實驗性的表達。
推進黔滬交流
山海情牽,黔滬同行。此次展覽旨在推進黔滬兩地文化交流,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生動實踐新篇章。
「群山環繞的貴州大地,有著最多彩的山水畫卷,最濃郁的民族風情,長久以來都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藝術創造力。」上海市閔行區委副書記、區長陳華文表示,這些反映貴州新時代氣象的精品力作,全方位展現了貴州大地壯美的自然風光,濃郁的民族風情,以及貴州人民勇於拼搏,勇於開拓的精神風貌,描繪了一幅「山鄉巨變」的動人畫卷,讓走進海派藝術館的上海觀眾深刻感受貴州之美。
本次展覽作品是在貴州之景、發展之景、時代之景中提煉貴州美學,深刻反映貴州變革,描繪貴州精神圖譜,傳揚貴州傳統民族文化動人詩篇,為貴州發聲、為時代定格,集中展示兼具時代溫度與思想深度的精品佳作。
在中央美院中國畫與書法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教授岳黔山看來,此次畫展既是全國名家寫生作品同上海美術界的一次學術交流,也是美術家在新時代創作思想和創作實踐的一次充分展示,更是一次向上海人民宣傳貴州建設成果和發展成就,以及大美貴州自然風光風土人情的一次綜合展現。
「這些反映貴州新時代萬千氣象的精品之作,來到浦江之濱,讓藝術跨越時空將人民的精神相通、靈魂共鳴,將遠隔千山萬水的上海與貴州緊密相連,共同繪就一幅動人的山海畫卷。」貴州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吳濤表示,希望通過這次飽含誠意的展覽吸引更多藝術家、朋友走進貴州、愛上貴州,感受貴州大地蘊含的人文藝術,領略貴州詩情畫意里獨特自然奇觀與綺麗的非遺文化魅力,共赴一場異彩紛呈的文化盛宴。
圖文來源於貴陽日報
編輯:董容語 江藝瑋(實習生)
編審:黎榮
簽發:肖 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