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步參與甘肅省越冬大天鵝調查活動

2020-01-16     中國張掖網

  中國張掖網訊 由蘭州大學發起、蘭大生命科學學院張立勛團隊主持的「甘肅越冬大天鵝同步調查」於1月5日啟動。1月7日開始,與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各縣區管理局在保護區甘州、臨澤、高台段聯合開展調查,對保護區內的鳥類監測點同時進行鳥類種群數量的調查,主要監測大天鵝分布情況、越冬數量、地點和生存狀況,同時兼顧其他越冬水鳥的信息收集。

  據統計,張掖黑河濕地保護區內此次共監測到大天鵝574隻,其中高台濕地區域共監測到大天鵝325隻,臨澤濕地區域內共監測到大天鵝140隻,甘州濕地區域內共監測到大天鵝109隻。

  大天鵝是冬候鳥,蘆葦是大天鵝的主要食物,主要生活在湖泊、水庫中,它們警惕性極高,活動和棲息時遠離岸邊,游泳亦多在開闊的水域,甚至晚上亦棲息在離岸較遠的水中。大天鵝雌雄同色,全身潔白,僅頭稍為棕黃色,幼鳥全身灰褐色。每年的9月中下旬開始離開繁殖地往越冬地遷徙,10月下旬至11月初到達越冬地。翌年2月末3月初又離開越冬地往繁殖地遷徙,3月末4月初到達繁殖地。遷徙時常成6-20多隻的小群或家族群遷飛。近年來,保護區越冬大天鵝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

  本次同步監測發現張掖黑河濕地保護區內天鵝均沿著黑河河道分布,最大種群164隻出現在高台縣合黎鎮六一村南黑河段。據了解,冬季氣溫下降,河道濕地開始有冰封現象,越冬鳥類棲息地不斷縮小,為幫助鳥類解決覓食困難,保護區高台、甘州、臨澤管理局監測人員定期定點為鳥類投食,投食數量依濕地區域鳥類需求有不同變化。

  此次調查研究為了解張掖黑河濕地保護區甚至是西北地區候鳥越冬情況提供了詳實的資料數據,為研究大天鵝在濕地區域內安全越冬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並推動形成針對鳥類包括其他野生動物的良好監測機制和保護體系。(市濕地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f3ZrG8BUQOea5OwZIU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