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價值型銀行樣本,南京銀行如何穩健穿越周期?

2023-05-05     財經無忌

原標題:打造價值型銀行樣本,南京銀行如何穩健穿越周期?

文 | 無銹缽

過去的這個五一假期,人潮的「狂飆」已經成為了社交媒體上的主題。

交通旅遊等各業態爆發的活力背後,消費復甦已經不再只是停留於調研報告中的紙面趨勢,遠去的黑天鵝背後,以「確定性增長」為主題的新市場格局正在構建。

而在這一過程中,正如體育運動中那句熟悉的諺語:

「距離球門越近,就越容易得分。」

消費的浪潮之中,最先感知到水溫變化的,無疑就是那些深耕區域,離用戶與企業最近的城商銀行。

此前,長三角地區一系列城商銀行密集公布的財報,就向市場展現了這一業態出眾的表現。

在這基礎上,用穩健堅挺的業績,著力服務實體經濟,實現了自身經營實力的顯著增長和發展質量的穩健提升,向市場證明了價值型銀行穿越周期的韌性的南京銀行,無疑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穩立「2萬億俱樂部」,南京銀行靠什麼行深致遠?

評價銀行股的價值,短期看資產,中期看業務,長期看價值。

尤其是近期,前有美國矽谷銀行、簽名銀行破產倒閉,後有瑞信銀行被收購的案例的背景下,考校銀行「資產成色」,就更顯得重要。

結合南京銀行近期發布的2022年年報和2023年一季度財報來看,「資產穩」也是該行得以長期成為上市城商行優質樣本的關鍵。

拆解這一「穩」字,首先體現在規模層面,對於任何一家銀行來說,資產規模不僅直接關係著市場地位,更是衡量其發展的首要指標。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125家城商行中,資產規模超5000億的有23家,達到萬億級別的,更是只有僅僅10家。

作為參考,南京銀行不僅越過了萬億「分水嶺」,其資產總額更是在2022年末,正式邁入了「2萬億俱樂部」,達到2.05萬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近18%,伴隨著一季度的結束,這一數字更是已經來到了近2.15萬億元。

這份歷史性的跨越背後,也標誌著南京銀行已經徹底穩立2萬億長階,並成為了上市城商行中當之無愧的「優等生」。

除去總體規模的攀升,面對2022年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超出預期的困難挑戰,南京銀行在經營端的「穩」表現,同樣可圈可點。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南京銀行存貸款規模實現較快增長,存款總額再攀新高,超1.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超15%;貸款總額9459億元,較年初增長近20%。營業收入446億元,同比增長9%,其中,非利息凈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近28%,在營業收入中占比上升至39%;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4億元,同比增長超16%。

這種經營側的行穩致遠,在2023年的開局中也得到了延續,得益於管理層對於發展「穩中提質」的要求,截至一季度末,南京銀行存款總額近1.38萬億元,增幅超11%,貸款總額歷史性突破萬億大關,超1.02萬億元。

一系列「跨越」和「新高」的背後,展現的正是南京銀行將高質量發展常態化和可持續化的出色表現。

打造高質量發展「良性循環」,南京銀行如何「精準澆灌」金融活水?

穩中有進的業績表現背後,什麼在驅動著南京銀行的高質量增長?

事實上,每一家銀行的發展都有其資源稟賦與時代背景。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入,銀行業被賦予了更高維度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銀行承擔起支持實體經濟的社會責任,成為支持民營、小微等經濟成分發展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這之中,二十餘年的發展變革,為城商行確立了「地方銀行、市民銀行、中小企業銀行」的經濟坐標,也奠定了這一業態同實體經濟之間的親密連結。

越過南京銀行的發展軌跡,不難發現,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紮實推進實體轉型,圍繞國家和地區重大發展戰略,打造實現支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自身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同樣也正是助推該行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

過去的一年裡,通過開展「鑫實體」專項競賽等活動,南京銀行就在加大對實體領域信貸資源傾斜,服務好高端製造業、綠色經濟、科技文化等重點領域融資需求的基礎上,切實發揮金融活水的「精準澆灌」作用。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該行製造業貸款餘額近1035億元,增幅超22%,在總貸款中占比進一步提升;開展「普惠金融特別行動計劃」,新增首貸戶2700餘戶,凈增近250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

以貸款快速增長的先進位造業為例,鎮江大全集團是當地知名的「頭部企業」,產業分布在電氣、新能源、軌道交通領域,多款產品性能居於國際、國內前列。

對大全集團這樣經營狀況良好的企業來說,單純的資金需求並不是發展的「主要矛盾」。南京銀行敏銳察覺到大全集團在軌道交通領域有大量的保函需求。抓住這一「痛點」,順勢以保函業務切入,為大全集團提供了多元化金融服務。

除此以外,在科技型中小企方面,南京銀行也在不斷持續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對接專項行動」「高新技術企業再倍增計劃」「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賦能提升專項行動」等重點活動,握緊實體經濟服務層面「抓大」和「抓小」的兩隻拳頭。

最新資料表明,過去一年裡,南京銀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合作客戶數超3400戶,省內專精特新白名單客戶覆蓋率近38%。

伴隨著服務的宿遷聯盛、中裕科技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接連實現上市,「實體金融」已成為南京銀行經營發展中的一張靚麗名片。

除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在鄉村振興方面,南京銀行的「金融活水」,也在不斷高效催生增長新動能。

通過聯動江蘇省糧油商品交易市場,面向政策糧收儲交易客戶創新推出「糧采貸」,截至2022年末,南京銀行涉農貸款餘額已超1600億元,同比增幅近40%。

從這個角度來說,南京銀行之所以能夠持續行進在高質量增長之路上,秘訣就在於,其同實體經濟之間所構建的「共生共榮」的價值生態。

身處長三角這一經濟發展活躍、開放程度高、創新能力強的區域,南京銀行在持續加大對先進位造業、綠色經濟、普惠金融、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實體經濟和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的同時,也走出了一條極具特色的「多贏」之路。

數字化轉型破局前路,城商行樣本靠什麼築就?

眺望未來,不斷復甦的經濟環境,正在為「接地氣」的城商行帶來全新的發展空間。

然而,機遇往往也相伴著挑戰,越過2022年的艱難時刻,伴隨著經濟環境的逐步穩定,城商行又該如何擺脫業務同質化競爭,實現全面領跑?

答案還是要從兩個層面來解讀。

第一個層面是「立足區域」,儘管同全國性銀行相比,城商行在資金、人才、科技層面都不具備廣泛優勢,但其所處區域的發展優勢和深耕程度,同樣也構成了前者所不具備的「競爭底色」。

在這方面,南京銀行可謂是「得天獨厚」。

從區位層面來看,該行所處的江蘇,作為知名的經濟大省、金融大省,一直是中國最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的地區之一。2022年,江蘇全省GDP邁上12萬億大關,總量達到了122875.6億元人民幣,旗下四市穩坐「萬億俱樂部」。

生長於此的南京銀行,從一開始就具備了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豐厚土壤。

得益於多年深耕和「百家網點」計劃的穩步推進,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南京銀行網點總數達 254 家,實現江蘇省內縣域全覆蓋,根系深厚,支撐穩固。

在這基礎上,如果說區域耕耘厚度,是城商行的「內功」,那麼第二個層面「邁向全國」,所考驗的則是城商行的「招式」,即業務端創新能力和敏捷性。

對此,近年來積極適應市場變化的南京銀行,以轉型為航向,以綜合化、多元化為風帆,同樣已然探索出了一條特色化、差異化的破局之路。

在經營戰略上,自2019年以來,南京銀行以五年戰略規劃為引領,聚焦「客戶」與「科技」兩大主題,深入推進「大零售」和「交易銀行」兩大戰略,通過金融科技引領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場三大業務板塊齊頭並進,致力於打造綜合化經營模式。

在技術創新端,南京銀行也在擁抱金融科技浪潮、強化科技引領、推進數字化轉型、爭當金融科技時代的「先行者」的同時,不斷綜合運用各類金融工具,發揮優勢特長,推動創新業務發展,構建多元業務生態圈。

財報數據彰顯了南京銀行轉型端的豐厚成果。

截至2022年末,通過綜合化經營模式,以「更流暢、更專業、更開放」為發展航向的南京銀行APP7.0版本,簽約用戶數及活躍用戶數增長均超過20%,南京銀行私人銀行客戶規模近1.1萬戶,較年初增幅近15%,客戶金融資產規模超1012億元,增幅近12%。去年,南京銀行控股南銀法巴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該公司已完成獨立持牌並增資至50億元,增長潛能也在不斷得到釋放。

深耕區域市場,扎穩馬步,提升金融產品創新能力,打好組合拳。

某種意義上,南京銀行的戰略步伐,正是所有城商行都應該共同努力的方向。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在行業整體波動不斷的2022,南京銀行能夠不斷獲得重要股東增持,其中江蘇交控及其全資子公司雲杉資本等股東連續多次「加倉」,高級管理層則以自有資金主動增持公司股份並承諾兩年內不減持。

這一「反常」的資本舉動背後,不僅是對南京銀行的認可,更是與南京銀行一起同行的信心。

伴隨著投資者的持續看好,厚積薄發的南京銀行,也勢必將在接連的質變之下,飛向更高的天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eeb62f692c270e173a6d77ea890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