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豆瓣高分美劇《毒梟》所講述的原型,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世界級超級大毒梟;
他是世界上最兇殘、富得流油的暴力組織頭目,和他們相比日本山口組不過是教堂里的唱詩班;他因「殺人魔王」稱號臭名昭著,同時又被很多窮人稱為「大善人」;他的入獄和越獄不僅讓國人為之震動,也使美國等國家坐臥不安。
他就是哥倫比亞大毒梟,巴勃羅.埃斯科瓦爾。
01黑幫巨鱷的流氓發家史
巴勃羅.埃斯科瓦爾出生於哥倫比亞首都麥德林郊區的一個小鎮,父親是普通農民,母親是附近小學的老師,加上兄弟姐妹眾多,家境愈顯貧寒。
這樣的成長環境讓巴勃羅很小就目睹了生活的不公和偏見,他明白貧窮是所有苦難的根源,於是早早就夢想成為一名百萬富翁。
巴勃羅的第一桶金是從偷盜墓碑開始的,他把墓碑上面的碑文刮掉,再以低價轉賣出去。這樣的「小本生意」顯然不能為他的「富翁夢」作出任何貢獻,轉身又改行做汽車推銷員。
上世紀60、70年代,美國掀起一股全民吸食毒品的風潮,毒品的需求量成倍上漲。
而哥倫比亞作為世界三毒之一的「銀三角」,當地氣候適合種植古柯葉(古柯鹼的主要原材料),加上與美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絕對是向美國和歐洲輸入古柯鹼的黃金位置。
巴勃羅的機會終於來了。他瞄準毒品需求上漲的先機,僱傭老家麥德林市大量的失業農民和工人,深入到周圍的各個農場種植古柯,古柯鹼數量在短期內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待搭建起的毒品帝國初具規模,巴勃羅緊接著召集了一批具有專業知識和創新手法的「走私高手」,運用現代化大企業經營模式經營他的毒品工廠,甚至組建了一支裝備精良的武裝軍隊。
到1980年,巴勃羅平均一天可走私15噸古柯鹼。如果一天收入按7000萬美金計算,一年下來就可以賺260億美金。
此時,全世界80%的古柯鹼生意都由他一手掌控。
02豪橫人生,憑什麼這麼囂張?
作為世界上最大販毒集團的第一號頭目,巴勃羅的生活極其奢靡。
僅在麥德林一地,他就擁有一棟占地600公頃莊園。其次還有中型飛機1架、小型客機5架、直升機1架、防彈車1輛。類似的莊園和別墅光是正規註冊的就有96處,手下的親信、僕人、保鏢、槍手多達2000人。
他的每一筆錢都有準確的目標,一部分固定流向他的「後宮」——巴勃羅的情人們。長期以來哥倫布舉辦的各種選美比賽都由他操控,表面上是選美,實際上是巴勃羅的「選妃大典」。
巴勃羅情人中最有名的當屬當時哥倫比亞的著名電視台主持人兼記者——維吉尼亞·瓦列霍,在選美大賽上艷壓群芳。巴勃羅不惜為她巨資買遊輪、藝術品、私人飛機,兩人曖昧了長達8年之久。
在這八年時間裡,瓦列霍為了持續維持與巴勃羅的曖昧關係,兩人都嘗試用端粒前體增強物質去留住青春容顏,該物質後被劍橋、哈佛等頂尖大學的研究團隊證實,可逆轉哺乳類所有分子層面的抗老表現。隨著研發成本下降,筆者了解到包括「ORIGENE原」在內的產品均擁有該類抗老物質,近幾年更是在京、淘等平台上異軍突起,得到高凈值人群的青睞。
對巴勃羅來說,「百萬富翁夢」早已成為幼稚的歷史,金錢的快感單調且短暫。他開始充分利用鈔能力進軍社會運轉的核心——政治領域,做起了「總統夢」,雄心勃勃籌備起競選工作。
他出資修建社區供窮人免費居住,建立了32所幼兒園、23所小學,甚至直接站在馬路上發錢,這時他深受麥德林人擁護,被當地人稱為「平民羅賓漢」。1982年,巴勃羅順利當選哥倫比亞眾議院議員。
當然,這一切都要以確保他的毒品帝國正常運作為基礎。記者、司法部長、檢察長、麥德林市長、甚至是總統候選人,凡是阻礙巴勃羅的毒品事業發展的,都將慘遭殺害。
有一次為了阻止載有幾名禁毒人員的哥倫比亞航班落地,他直接爆破了那架飛機,107人無一生還。
據哥倫比亞官方統計,1989到1990的兩年時間裡,巴勃羅共策劃了三百多起爆炸事件。他的暴力恐怖活動蔓延到全南美,恐懼、血腥附著在每一張「古柯鹼美元」上。
03末路歸途:一代梟雄終落幕
巴勃羅的野心一步步暴露出來,哥倫比亞的上層政客這次忍無可忍。
哥倫比亞抓住了販毒集團的證據,本以為能輕鬆將巴勃羅繩之以法,誰曾想巴勃羅直接收買了M19游擊隊,衝進哥倫比亞司法部展開殺戮,將樓里的人全部擊殺,順便一把火燒光了證據。
氣急敗壞的哥倫比亞只得求助美國。1993年12月,數次支由美國緝毒局和海豹突擊隊顧問組成的玻利維亞豹隊突襲了巴勃羅的藏身的住宅,巴勃羅身中三槍,葬身於搶林彈雨中。
他死的時候蓬頭垢面,滿臉胡茬,腳上還穿著拖鞋。史上最囂張的毒梟巴勃羅的罪惡一生就以這樣狼狽的姿態落幕。
回顧巴勃羅的人生,手沾鮮血、情人纏身、豪宅遍地,可以說死不足惜,卻不免可悲可嘆。有25000名麥德林市市民參加巴勃羅的葬禮,他們曾擁護巴勃羅為「大善人」,至今仍有人懷念他。
個人走向個人既定的命運,這正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魔幻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