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肉質鮮美被人類吃到滅絕,從50億隻到1隻不剩,僅用了100多年

2023-05-16     魅力科學君

原標題:因為肉質鮮美被人類吃到滅絕,從50億隻到1隻不剩,僅用了100多年

1914年9月1日中午,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的鴿舍中,有一隻名叫「瑪莎」的鳥兒一動不動地望著天空,在大約1小時之後,它永遠地停止了呼吸。在此之後,「瑪莎」很快被送到了擁有140家博物館的史密森學會,在那裡,它被製作成標配珍藏起來,而人們之所以對「瑪莎」如此重視,其實是因為它是地球上最後一隻旅鴿。

旅鴿是隸屬於鴿形目、鳩鴿科的一種鳥類,它們的外形與斑鳩類似,尾巴較長且尖,與常見的斑鳩相比,旅鴿的體型更大,其體長通常在35至41厘米之間,體重約250至340克。

從人類給它們起的名字就可以看到,旅鴿具有強烈的遷徙習性,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不斷地尋找適合的棲息地和繁殖地。旅鴿的遷徙是一種壯觀的景象,因為它們會以巨大的群體飛行,有些群體的數量甚至可以高達上億隻。美國自然學家約翰·詹姆斯·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曾在其《鳥類傳記》 中描述了他在19世紀初觀察到的一次旅鴿遷徙,大概是這樣的:

「我本想用鉛筆畫點來計算每一個鴿群的數量,但很快就發現這根本做不到,因為它們實在是太多了,以至於正午的光線都像被巨大的烏雲遮蔽了一樣,它們的糞便像飄落的雪花一樣灑下來,它們的翅膀發出像雷聲一樣震耳欲聾的嗡嗡聲,而每當有老鷹來襲的時候,鴿群就會緊密地聚集在一起,並迅速地改變方向和高度,就像一條巨蛇一樣在空中不斷地盤旋……」

旅鴿是北美洲特有的物種,它們曾經是這裡數量最大的鳥類,其數量最多時可達50億隻,然而它們卻因為肉質鮮美被人類吃到滅絕,從50億隻到1隻不剩,僅用了100多年的時間。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旅鴿在北美洲都維持著其龐大的數量,但自從來自歐洲的人類踏上這片土地之後,情況就開始發生了變化。

由於旅鴿的數量眾多,並且它們組成的鴿群常常會低空飛行,這就使得它們非常容易被人類捕獵,在很多時候,人們甚至只需要用長棍就可以直接將它們從空中擊落,在此基礎上,再加上旅鴿的肉質鮮美,所以它們很快就成為了人們的主要肉食來源。

隨著歐洲人在北美洲的不斷發展,對旅鴿捕獵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他們對飛過頭頂的鴿群大肆射擊,用尖棍、網等工具直接捕獵低空掠過的鴿群,而特製的陷阱加上誘餌,更是可以一次就捕獲到成千上萬隻旅鴿……

到了19世紀中葉,鐵路和電報系統的出現,使得旅鴿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因為鐵路可以讓人們更加方便快捷地運送捕獲到的旅鴿,而電報系統則可以讓有關鴿群下落的信息變得更加容易傳播,於是人們對旅鴿捕獵規模又進一步擴大,很多旅鴿的自然棲息地也遭到了大規模破壞。

在那個時候甚至還出現了專門跟蹤和捕獵鴿群的獵人,根據當時的報道,一名獵人在其職業生涯中就可以捕獲到上百萬隻旅鴿,當時捕獲到的旅鴿是如此之多,以至於人們除了以它們為食之外,還會將它們當作射擊比賽的靶子,誰擊落的旅鴿最多,誰就是優勝者,基本上每次比賽都會讓數以萬計的旅鴿命喪槍口。

顯而易見的是,即使是數量曾經高達50億隻的旅鴿,也無法抵擋人類如此大規模的捕獵,統計數據顯示,在1800年到1870年之間,旅鴿的數量就開始迅速下降,儘管在此期間有人呼籲保護旅鴿,但卻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這種鳥類實在是太多了,根本就不需要保護。

在1870年至1890年之間,旅鴿的數量呈現出直線下降的趨勢,各地發現野生旅鴿的記錄越來越少,但由於旅鴿的肉質鮮美,人們也吃慣了,所以對旅鴿的捕獵仍然沒有停止,1900年,在美國俄亥俄州派克縣的郊外林地,一隻野生旅鴿被獵人用氣槍打下,而這隻旅鴿也是已被確認的最後一隻野生的旅鴿。

在人類大肆捕獵的過程中,也有人對旅鴿伸出了援手,比如說芝加哥大學的查爾斯.惠特曼 (Charles Whitman)教授,就在19世紀80年代從野外帶回了一些旅鴿,並試圖對它們進行人工飼養和繁殖,但遺憾的是,在經過幾代之後,這些旅鴿的數量卻不斷減少。

前文所提到的那隻名叫「瑪莎」的旅鴿,正是這些旅鴿的最後一個後代,它的逝去,宣告了旅鴿這一物種的滅絕,地球上從此再無旅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ebb40baf2a1709d30fb8f7b6b3464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