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產品經理,要如何用產品經理去進行投資呢?這篇文章的筆者通過下面的文章分享如何用產品思維來設計一個穩定盈利的投資策略的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接著往下看看哦!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要如何用產品經理去進行投資呢?這篇文章的筆者通過下面的文章分享如何用產品思維來設計一個穩定盈利的投資策略的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接著往下看看哦!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作為一個在一線大廠工作多年的產品經理,通過合理的產品設計滿足用戶需求已經成為一種本能的思考方式。在投資中,其實產品思維對於構建一個穩健的投資策略同樣有效。
今天聊一聊如何用產品思維來設計一個穩定盈利的投資策略。
我們從做產品設計和發展路徑」用戶需求-設計產品方案-MVP驗證-疊代-用戶增長」的角度來看一個穩定盈利的投資策略如何設計。
一、理解用戶需求
對於投資來說,用戶就是我們自己。
理解自己的需求是第一步。用戶需求與我們的性格,當前資金量,預期有關比如
- 「我不想花太多時間研究公司,50萬資金,但是想要拿到20%以上的年化收益,能承受一定風險」。
- 「我不接受任何虧損風險,收益儘量高」。
- 「600萬資金,想要躺平獲得10%的年化收益,要求風險低(最大虧損1%以內),流動性好」。
- 「我有熱情有時間研究策略,100萬資金,想要拿到40%以上的年化收益,能承受一定風險,但是不能接受超過20%的虧損」。
不同的人對於投入的時間精力,風險的承受能力,預期的收益都有很多不同,在理解了需求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著手設計自己的投資策略。
二、產品方案設計
在明確了需求以後,我們就可以利用已有的工具去設計投資方案,同時需要基於歷史數據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
比如
1)」我不想花太多時間研究公司,但是想要拿到20%以上的年化收益,能承受一定風險」。
設計方案:買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的股票,伯克希爾哈撒韋1965年以來,年化收益20%以上,讓老頭幫你炒股,大機率跑贏99%以上的投資人。
2)「我想要躺著獲得10%的年化收益,要求風險低,流動性好」。
設計方案:國債逆回購+貨基套利+北交所打新。
3)「我有熱情有時間研究策略,想要拿到40%以上的年化收益,能承受一定風險,但是不能接受超過20%的虧損」。
設計方案:可轉債輪動+小市值輪動。或者期權delta nuturel。從歷史數據回測來看是有希望達到高於40%的年化收益並且將最大回撤控制在20%以內。
4)「我不接受任何虧損風險,收益儘量高」。
設計方案:國債逆回購+貨幣基金無風險套利。
有了具體的方案,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大搞特搞了?答案當然是NO。
三、產品MVP驗證
我們並不清楚方案實際的效果怎麼樣,會遇到什麼問題。
因此需要先用MVP(最小可行方案)去驗證方案的可行性。投資也是,有了投資策略的方案以後,我們需要上實盤小資金,測試方案是否行得通。
在小資金實盤的過程中逐步發現問題。比如作者同時會運行5個以上的策略用於驗證,但是倉位占比加起來不到5%。
四、產品疊代
市場總是千變萬化的,在MVP驗證後,會有各種問題,比如:
- 「市場變了,當前方案失效了,拿不到預期的結果。」
- 「如果抓住一些脈衝機會,可以拿到更好的收益」
這時候需要根據遇到的問題去調整方案,直到運行的方案達到預期效果。
五、用戶增長
當方案穩固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大規模做增長了。產品的增長目標是有大量的用戶,投資增長目標就是帳戶資金的增長。
我們知道產品增長分為付費增長,和免費增長。付費增長主要是花錢投放,免費增長是不花錢自然的增長。
付費增長在產品中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能快速帶來產品的爆發,而用得不好,投的越多死的越快。
投資中也是一樣的道理。
一個投資帳戶的自有本金快速增長是最健康的狀態,但是市場有時候會有大幅低估的時候。這時候就可以考慮付費增長了拿盆去接。
付費增長對應投資就是槓桿,成本就是槓桿成本。當我們明確能計算出預期收益大幅高於成本,並且風險可控的時候,槓桿就是帳戶爆發的巨大助力。反之亂用槓桿死得比誰都快。這裡特地強調,和我反對產品沒成熟就大規模做投放一樣,新手投資者也不要用槓桿。
在完成了上述整個閉環後,一個成熟的投資策略就形成了。正如一個產品成功後,也不能停下創新的腳步。此時投資也不能固步自封,在主倉位運行成熟策略的同時,也需要探索新的策略,在當前策略失效後,用新的策略逐步替代失效的策略。
不管是做投資還是做產品,都沒有捷徑。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厚積薄發終有衝破雲霄的一天。
本文由 @鑫爺低風險投資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