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諮詢】2023年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市場報告:行業投入增大,市場需求增加

2023-11-17   智研諮詢

內容概要:隨著寧德時代在車展上宣布其鈉離子電池首發落地奇瑞車型,鈉離子電池迎來產業化,行業產量及需求量迅猛增長。2022年我國鈉離子電池產量約為0.5 Gwh,鈉離子電池需求總量為0.10GWh;預計2023年我國鈉離子電池產量約為3 Gwh,鈉離子電池需求總量為1.65GWh左右。

關鍵詞:鈉離子電池市場規模、鈉離子電池市場競爭格局、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前景

一、定義及分類

鈉離子電池是一種二次電池(充電電池),是一種極具發展前景的電化學儲能裝置,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充電時,鈉離子從正極脫嵌,在電解液中遊動穿過隔膜嵌入負極,負極處於富鈉狀態;放電時則相反。

鈉離子電池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高溫鈉離子電池和室溫鈉離子電池,高溫鈉電池是有鈉離子導電的陶瓷電解質為隔膜,以金屬鈉或鈉的化合物為活性物質的一類二次電池,鈉硫電池和鈉-氯化鈉電池為高溫鈉離子電池;水系鈉離子電池和溶劑系鈉離子電池為常溫鈉離子電池。目前已開始小批量應用的主要是常溫鈉離子電池,尤其是以溶劑系鈉離子電池。鈉離子電池在新能源低速交通工具、大規模儲能、工程機械等方面有著較好的應用前景。

鈉離子電池未來發展方向與其特性直接相關。顯然鈉離子電池目前還不如三元鋰電池,但對於磷酸鐵鋰電池的120-200wh/kg和鉛酸電池的35-45wh/kg,鈉離子電池已經能夠部分重疊,甚至是覆蓋。充電速度方面,鈉離子電池只需10分鐘即可充滿,相比之下三元鋰電池需要至少40分鐘。

二、全球鈉離子電池行業分析

鈉離子電池主要需求來源於低速電動車和儲能領域,得益於新能源汽車、儲能的快速發展,鈉離子電池領域迅速發展壯大,預計2023年全球鈉離子電池需求將達4.8GWh。

當前鈉離子電池尚處於推廣期,隨著產業鏈的完善、技術成熟度的提高和規模效應,鈉離子電池的成本有望低於磷酸鐵鋰電池20%以上,為大規模推廣鈉離子電池創造有利的條件。據統計,2021年全球鈉離子電池市場規模約為5.28億美元,2022年約5.49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因新能源市場的快速增長,成為鈉離子電池相關產品應用的最大市場。

三、國內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現狀

鈉鋰性質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使得鈉電與鋰電原理相同,但鈉離子電池能否規模化量產取決於其能否成功降本,目前主流負極是硬碳,鋰電正極成本占43%,而鈉電正極成本占26%,且負極成本占比提升16%,使其在成本結構上重要性有所提升。

鈉離子電池在部分領域有望成為電化學儲能的重要補充,鈉離子電池關注度越來越高。2022年底我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產能為2GWh,按照目前行業企業產能規劃以及投資建設情況,2023年底行業產能在39GWh左右,2029年底國內產能有望增長至320GWh。

寧德時代借著上海車展的東風,發布了鈉離子電池和凝聚態電池產品。號稱能夠「殺死燃油車」的凝聚態電池作為目前動力電池行業最先進的技術之一,前景非常廣闊。

隨著寧德時代在車展上宣布其鈉離子電池首發落地奇瑞車型,鈉離子電池迎來產業化,行業產量及需求量迅猛增長。2022年我國鈉離子電池產量約為0.5 Gwh,鈉離子電池需求總量為0.10GWh;預計2023年我國鈉離子電池產量約為3 Gwh,鈉離子電池需求總量為1.65GWh左右。

從我國鈉離子電池需求分布領域來看,預計2023年國內需求總量在1.652GWh左右,其中兩輪車領域需求為0.44GWh,占26.67%;A00級電動車領域需求為0.72GWh,占43.64%;儲能領域需求為0.08GWh,占4.85%;電動工具、工程機械、啟動電源等其他領域需求為0.41GWh,占24.85%。

相關報告:智研諮詢發布的《2024-2030年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

三、產業鏈

1、產業鏈結構

鈉離子電池產業鏈上游主要由正極、負極、電解液和隔膜四大部分及其他材料構成,其中正極和負極材料的結構和性能決定著整個電池的儲鈉性能。鈉離子電池下游在電力存儲應用中的使用正在迅速擴展到從汽車和工業到家用電氣和電子產品的一系列最終用途行業,特別是在電氣和電子行業,對鈉離子電池的需求隨著消費者需求的增長而增長。

2、上游-正極材料(碳酸鈉/純鹼)

在鈉離子電池中,碳酸鈉(純鹼)通常作為正極材料的添加劑,用於提高電池的放電性能。碳酸鈉可以增加正極材料中的鈉離子儲存容量,改善電池的循環穩定性和容量保持率。

純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目前主要用於工業,在當前的工業生產中,純鹼廣泛應用於光伏玻璃,食品,日化,冶金等行業。近年來,中國純鹼行業整體水平取得實質性提高,純鹼產量不斷增長。隨著國內純鹼行業的工藝技術和裝備經過不斷的創新,純鹼質量能夠滿足國內各下遊行業及出口的要求。2022年我國純鹼產量為2920.2萬噸,進口數量為11.4萬噸,出口數量為205.5萬噸,全年純鹼的需求量為2726.1萬噸。

3、下游-電動車

鈉離子電池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能夠提供更長的續航里程。這使得鈉離子電池在電動車領域具備更高的競爭力。

電動車是一種依靠電力驅動的車,又名電驅車,常見的有交流電動車和直流電動車,通常說的電動車指的是以電池作為能量來源,通過車輛的控制器、電機等部件,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運動,以控制電流大小改變速度的車輛。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電動兩輪車產業從無到有,產品由零星使用到大範圍普及,發展至今其市場規模在全球範圍內居於首位。2022年我國電動車產量從2017年的4278.04萬輛增長至7330.8萬輛;需求量從2017年的3305.84萬輛增長至5702萬輛。

四、發展背景-相關政策

近年來,鈉離子電池行業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政策的重點支持,國家陸續出台了多項政策,推動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進程。鈉電池作為鋰電池的有效補充,其技術逐漸成熟。近年來,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推動和發展鈉離子電池產業,陸續出台了多項政策,為我國鈉電池行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五、行業發展歷程

鈉離子電池產業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2011-2015年主要是材料開發的基礎研究階段,2016-2020年是示範驗證階段,2021-2022年是產業化準備階段,2023-2025年是產業化實施階段,2026-2030年,鈉離子電池產業將進入成熟階段。

六、競爭格局

1、主要企業

鋰電池以優異的性能一直占據主導地位,但由於碳酸鋰價格暴漲,鋰電池成本大幅上漲,給產業鏈帶來了壓力,企業紛紛尋求新材料體系的突破,鈉電池憑藉較高的能量密度、良好的安全性能,以及豐富的原料儲備,2010年以來,鈉離子電池受到國內外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

目前,鈉離子電池已逐步開始了從實驗室走向實用化應用的階段,國內外已有超過二十家企業正在進行鈉離子電池產業化的相關布局,並取得了重要進展,主要包括英國FARADION公司、法國NAIADES計劃團體、美國NatronEnergy公司、日本岸田化學、豐田、松下、三菱化學,以及我國的北京中科海鈉科技有限公司、浙江鈉創新能源有限公司、遼寧星空鈉電電池有限公司等。

2、代表企業-寧德時代

寧德時代三大戰略發展方向:一是以「電化學儲能+可再生能源發電」為核心,實現對固定式化石能源的替代,擺脫對火力發電的依賴。二是以「動力電池+新能源車」為核心,實現對移動式化石能源的替代,擺脫交通出行領域對石油的依賴。三是以「電動化+智能化」為核心,推動市場應用的集成創新,為各行各業提供可持續、可普及、可信賴的能量來源。

目前,寧德時代現已開發出高穩定性正極材料、長壽命負極材料、高安全電解液等高性能材料,發布了第一代鈉離子電池。2022年動力電池系統營業收入2365.93億元,同比增長158.60%;動力電池系統營業成本1959.65億元,同比增長158.60%;動力電池系統毛利率為17.17%,較2021年下降4.83個百分點。

六、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市場對電池的需求量增加,鋰離子因全球鋰資源匱乏未來將無法滿足要求。鈉離子電池因其與鋰具有非常相似的理化性質得到重,近年來鈉離子電池的研發發展迅猛。

隨著新能源汽車電池需求量激增和雙碳背景下的儲能板塊對電池需求的疊加,市場對鈉離子電池的投入勢必呈增大態勢。未來通過材料改進提高材料成熟度以及行業規模化的生產將會使得鈉離子電池材料的成本進一步下降。

智研諮詢專家團隊精心編制的《2024-2030年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磅發布,《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及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鈉離子電池行業未來的市場走向,挖掘鈉離子電池行業的發展潛力,預測鈉離子電池行業的發展前景,助力鈉離子電池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本《報告》從2022年全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環境、整體運行態勢、運行現狀、進出口、競爭格局等角度進行入手,系統、客觀的對我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運行進行了深度剖析,展望2023年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趨勢。《報告》是系統分析2022年度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狀況的著作,對於全面了解中國鈉離子電池行業的發展狀況、開展與鈉離子電池行業發展相關的學術研究和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可供從事鈉離子電池行業相關的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產業企業等相關人員閱讀參考。

智研諮詢是中國產業諮詢領域的信息與情報綜合提供商。公司以「用信息驅動產業發展,為企業投資決策賦能」為品牌理念。為企業提供專業的產業諮詢服務,主要服務包含精品行研報告、專項定製、月度專題、可研報告、商業計劃書、產業規劃等。提供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等定期報告和定製數據,內容涵蓋政策監測、企業動態、行業數據、產品價格變化、投融資概覽、市場機遇及風險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