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 國資機構布局A股投資

2023-12-06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 國資機構布局A股投資

本報記者 吳婧 上海報道

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為市場傳遞積極信號。

2023年12月1日下午,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國新」)在官網發布公告,中國國新旗下國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新投資」)增持中證國新央企科技類指數基金,並將在未來繼續增持。

申萬宏源研究策略首席分析師傅靜濤認為,國資機構開始著眼長期,服務國家戰略,布局A股投資,可能標誌著A股長期資金入市進入實際落地期,活躍資本市場「轉守為攻」,進入主動布局長期機會的階段。活躍資本市場,支持中特估和科技自主可控是應有之義,這也是順應長期趨勢的方向。

一位券商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國有資本進場買入ETF產品,這是繼10月以來國家隊資金的又一次出手,正在持續提振市場信心。但仍需加強市場監管、從嚴執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完善「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機制,才能真正增加對中長期資金的吸引力。

活躍資本市場

據記者了解,中國國新成立於2010年12月22日,是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之一,2016年年初被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2022年12月正式由試點轉入持續深化改革階段,截至2022年年底,資產總額近8600億元,凈利潤近240億元。

東吳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胡翔認為,從12月1日盤中基金成交情況來看,已有多隻央企指數ETF成交額出現大幅增加。ETF產品作為今年市場一大熱門基金類型,受到公募基金公司和基民的熱捧,曾一度出現數十家公募基金公司扎堆布局同一指數ETF的盛況,ETF產品也在三季度獲得基民逆勢凈申購。不過,在布局與申購火熱的同時,場內流動性仍有所不足。國有資本運營公司的進場,既彰顯了其對後市布局的信心,能夠提振市場情緒,同時也有助於進一步提高ETF場內流動性。

平安證券金融與金融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維逸認為,自7月政治局會議定調「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以來,資本市場利好政策不斷落地,證監會明確將在投資端加大中長期資金引入力度,近期中央匯金增持四大行和ETF也體現了中長期資金加速入市的大趨勢。

需要注意的是,在傅靜濤看來,現階段中國經濟轉型期投資,曾經以房地產、財政和信貸為核心的宏觀研究框架面臨重構。單一宏觀驅動力對經濟的支撐力有限,需要多種驅動力共振改善,經濟樂觀預期才能有效發酵。市場對政策效果的評估同樣面臨類似的問題。市場對穩增長加碼的方向沒懷疑,但對政策刺激的力度抱有較高的期待,對政策落地和效果仍抱有一定擔憂。所以,國內政策刺激預期,現階段主要體現為「買預期,賣兌現」的事件性交易。

不過,招商證券量化與基金評價首席分析師任瞳認為,國新投資的增持行為完全符合近期活躍資本市場的政策主基調。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在金融市場方面,會議明確指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以此為基調,7月25日,中國證監會召開年中工作座談會,提出將從投資端、融資端、交易端等方面綜合施策,協同發力,結合資本市場實際,進一步激發資本市場活力,提升資本市場功能,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為未來幾年我國金融行業、金融市場發展和改革定下了大方向。會議指出,要活躍資本市場,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險資入市傳遞積極信號

11月29日,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發布公告,新華保險和中國人壽分別出資250億元共同發起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鴻鵠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同時,新華資產和國壽資產分別出資500萬元共同發起設立基金管理人公司「國豐興華私募基金」,擔任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管理人。

東興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嘉瑋認為,最近保險行業「最重磅」消息即為新華保險與中國人壽將分別出資250億元成立鴻鵠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這是近年國內上市壽險公司在投資領域最大規模的合作,「強強聯合」效果值得期待。

在廣發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陳福看來,國壽和新華各出資250億元,截至2023年年中,250億元占國壽和新華保險投資資產的比重分別為0.5%和2%,而當前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的保險資金持有的公開市場權益(股票+基金)占整體投資資產的比重分別為11.2%、14.9%,在實施新金融工具準則下,公開市場權益的比重提升將加劇利潤表的波動,因此直接投資權益市場將加劇保險公司利潤表的波動。

國信證券非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孔祥認為,IFRS9新會計準則實施以來,保險公司現行的金融資產計量方式發生較大變化,現行的三分類分別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FVTPL)、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FVOCI)、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AC)。其中債券類資產受會計準則變更影響相對較小,主要需要關注含權條款的變化。而權益類資產的計量方式則發生重大改變,進而加大了權益類投資導致的利潤表波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西證券分析師羅惠洲看來,與此前險企所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不同,此次擬設立的「鴻鵠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是我國保險公司直接投資的首個私募證券基金,此前也存在險資投向私募證券基金的情況,但往往是通過投顧方式等「間接」實現。相比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向一級市場非公開發行及交易的股權,私募證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股票、債券、期貨、基金等。另外,與險資現有框架內投資股票、債券不同,設立私募基金進行投資,一方面可以放大資金規模,另一方面,考慮到兩家公司各出資50%,預計均產生重大影響,在報表上將被認定為長期股權投資並採用FVOCI計量,有望熨平投資業務受市場波動對利潤的影響,從而避免險企因單純考核年度目標突增業績而進行短視投資。

劉嘉瑋認為,除了險企經營層面,此次合作也具備較強的信號意義,作為「價投資金」代表的險資從一、二級市場大力度投入,有望帶動更多長期投資者參與國內資本市場。

(編輯:孟慶偉 校對:張國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cace2b47d7a55cedceb6963e3fd9c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