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說一下平抑肝陽藥中比較厲害的藥物,說起它,無人不知其厲害之處:毒性強,傷害性大,武俠小說中常見,它就是:蜈蚣。
蜈蚣,又稱百足,生活習性是畏光,故此晝伏夜出,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本草衍義》稱:「蜈蚣背光黑綠色,足赤,腹下黃。」常見的蜈蚣有黃頭、黑頭和青頭三種。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藥用,適宜人工飼養。
蜈蚣雖毒,但是它的功效卻是能攻毒散結,這真是「以毒攻毒」的典型代表。
01
「以毒攻毒」的蜈蚣
《本草綱目》:「惟赤足蜈蚣最能伏蛇,為上藥,白芷次之。」說明蜈蚣對祛除蛇毒有特殊的功效。
有一位蛇醫專家為試驗蛇毒,讓小花蛇在臂上咬了一口,皮膚馬上變黑,服用了蛇藥也不靈,情急之下,他突然想起蜈蚣可以去蛇毒,就吞了五條,還是不行,再吞十條,黑色盡退,恢復了清醒。
還有一位農民,不小心被毒蛇咬傷,馬上到醫院就診。醫院的大夫用炙蜈蚣粉內服,再加針刺引流,當天痛感減低,連用三日而痊癒,這位大夫,就是朱良春教授。
02
蜈蚣的來源和作用
來源:本品為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的乾燥體。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頭尾,繃直,乾燥。
產地:全國各地多有分布。主產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陝西等地。
性味:辛、溫,有毒;歸肝經。
功效:息風鎮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5g;研末沖服,每次0.6-1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過大,孕婦忌用。
03
蜈蚣的服用
《本草綱目》:「治小兒驚癇風搐,臍風口噤,丹毒,禿瘡,瘰癧,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傷。」
因此,蜈蚣可以治療:
1、痙攣抽搐,與全蠍均為息風要藥。
2、瘡瘍腫毒,瘰癧結核。
3、風濕頑痹。
4、頑固性頭痛。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