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作文:6套題中有何深意?

2024-06-08     南京日報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集體采寫

6月7日,2024年全國高考拉開大幕。隨著第一門考試科目結束,高考作文題引起人們熱議。

人工智慧、「嫦娥四號」、「自定義」……今年的作文題涉及領域廣泛,貼近當下實際。它們有何突出特點?意在考查什麼?背後蘊含什麼樣的教育導向?「新華視點」記者採訪多名專家和一線教師進行解讀。

突出特點:時代性、開放度

2024年高考語文共有6套試卷。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制全國甲卷、新課標Ⅰ卷、新課標Ⅱ卷的3道作文題。天津、上海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及1篇微寫作。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表示,作文題不在審題立意上設置門檻,讓不同的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或社會議題都能找到寫作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個性寫作,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新課標Ⅰ卷作文題「答案與問題」聚焦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新課標Ⅱ卷「抵達未知之境」將太空探索融入題目、北京卷討論中華經典「歷久彌新」……專家反映,看到作文題,時代氣息撲面而來。

命題簡潔、意蘊豐厚,是今年高考作文題的一大亮點。

比如,新課標Ⅰ卷作文題材料48字,全國甲卷材料53字,上海卷題目一共才64字。

「簡約的作文題干凸顯關鍵詞,讓考生快速抓住要害,減少構思階段的紛擾,便於快速破題。」浙江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童志斌分析說。

社會與個人的關係,也是今年作文題聚焦的關鍵詞。北京卷的「打開」、天津卷的「自定義」、上海卷的「認可度」,都與個人體驗息息相關。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表示:「這些試題設計具有開放性,讓擅長不同文體的學生都能有發揮餘地。」 

考查重點:思辨力、懷天下、真表達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介紹,今年作文命題希望學生針對特定現象去觀察、歸納,凝鍊想法、提出問題,體現思維的形象性、深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

例如,全國甲卷作文題探討的「相處」「交流」「相遇」是青少年成長中人人要面對的問題。這一話題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好的作文題應該具備親和力、伸縮力、思考力,貼合學生的身心規律和生活實際,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展開真實貼切的思考。」成都市石室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李奇表示。

「嫦娥探月等重大科技新聞進入作文題,說明考題與當下熱點的貼合度很強。」合肥一六八中學語文學科主任黃艷艷認為,今年作文題提示廣大考生要胸懷天下,更加關心國家大事,更多關注時代變遷。

融合科學與人文、個人與社會,意在強化對創新人才潛質的考查。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表示,這些作文題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著力考查學生探索性、創新性思維品質,激發學生崇尚科學、探索未知的興趣,引導學生藉助語言文字解決真實問題,學會溝通、善於表達。

教育導向:考教銜接、全面發展

在專家們眼中,每年的高考作文題都是語文教學的「風向標」。從關注個人成長到關注科技發展,從強調理性思辨到強調個性表達,今年題目蘊含的教育觀、成長觀、發展觀有鮮明的指導意義。

樹立學用相長的教育觀——

專家普遍認為,近年來包括作文題在內的高考語文題目充分體現了考教銜接的命題思路,引導教師和學生更加注重課堂學習。

「新課標Ⅰ卷的作文題與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信息時代的語文生活』單元有很強聯繫,這提示我們在教學中應以教材為主,應教盡教。」浙江臨海市回浦中學特級教師張永飛說。

引導理性健康的成長觀——

今年,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大多為「05後」,通過作文鼓勵他們「我手寫我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觀念,是當前作文題命制的重要任務。

「縱向比較近幾年高考作文題,能很明顯感覺到,作文題引導學生既要有宏大的外部視野,也要有對人的發展、青年生存狀態的觀照。」李奇說。

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表示,作文題關注學生成長中的困惑,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導他們通過坦誠交流來處理矛盾、解決問題,樹立理性的成長觀。

強調開放創新的發展觀——

寫作能力背後有思維能力。專家表示,今年的作文題強化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的考查,引導學生提升思維品質;增強試題的開放性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培育創新精神。

在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叢治辰看來,今年的作文題提示學生,學習不是封閉的,而是敞開的,與現實、遠方有密切聯繫。超越機械學習,保持對外在世界和內在自我的感知,就能更好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既答好高考作文題,也答好人生的命題。

記者徐壯楊湛菲俞菀吳曉穎周暢

(據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c538318f313d30fc909c7a7e7713d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