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媒體,電視台能生存下來,電視節目的品質吸引觀眾,也就是獲取收視關注,看似目的,其實也只是介質和手段,最終的目的還是通過關注人氣,贏得廣告金主的青睞買單。當然,金主原因買單,也是需要廣大看似輕鬆收看節目的觀眾的買單來積累,從而形成相互依賴成全的循環。總之在這個過程中,電視台只是中介,節目只是形式,是供需的相互橋樑。
所以節目就是電視台的生命,而節目又包括好些形式,比如新聞、電視劇、綜藝等等形式。要想贏得觀眾和收視,必須注意這些節目的品質和吸引力,所以湖南衛視能成為衛視領頭羊,曾經就是在這幾種節目上下足了功夫。
曾經湖南衛視的幾種節目都比較有競爭力。新聞節目有一定的見解,還捧紅過幾個主持人。綜藝節目更是湖南衛視發家的王牌,比如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超級女聲、快樂男聲、快樂女聲、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中餐廳、花兒與少年、嚮往的生活等等,靠好些綜藝真人秀節目發家致富,捧紅很多歌手和主持人。而電視劇方面,湖南衛視也曾經播過幾部爆款,比如《還珠格格》和《人民的名義》等,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最近幾年,湖南衛視雖然依然名聲在外,但其實比前幾年惡化下滑了不少。比如新聞節目方面,基本上沒什麼態度和深度了,不如東方衛視的晚間新聞有影響,可能整個電視台都更娛樂化,少了些社會性。而在綜藝節目方面,雖然一直在努力,但也不斷被浙江衛視等競爭者圍攻,分走不少關注和蛋糕,而自身也面臨創新乏力,節目不斷停播又炒剩飯的尷尬。而在電視劇方面,可以說更糟糕了。
可能從《還珠格格》和《一起去看流星雨》開始,湖南衛視嘗到了參與投資製作電視劇和捧鮮肉流量明星新人的甜頭,這是多年來,播出的基本上都是湖南衛視和芒果TV參與製作的電視劇,而且基本上都是一些沒有演技實力的鮮肉帥哥美女新人主演,這就決定了電視劇品質不會高,一味迎合粉絲割粉絲韭菜,口碑惡化,導致很多觀眾逐漸流失,但依然沒有遏制這個趨勢。
比如最近湖南衛視在播的《以愛為營》,網絡評分僅為4.8分,即使是王鶴棣白鹿兩大流量明星主演的劇,口碑不佳熱度也不高。
這一方面因為湖南衛視這些年參與製作和播出的電視劇,劇本基礎就不紮實,基本上都是很套路的故事,沒有什麼深度,也沒新意,自然不能吸引對劇本有要求的觀眾。
另一方面,王鶴棣白鹿兩位流量明星,這幾年雖然有不少劇播出,其中不乏有熱度的,但基本上都是網劇炒作,粉絲買單的套路,演技實力並不高,自然也就沒有演技號召力,光靠顏值和粉絲人氣,也沒法贏得更多觀眾的圍觀和認可,評分自然不高。
其實像《以愛為營》這樣評分不及格甚至很低的劇,這些年在湖南衛視播出不少,也可以說是湖南衛視電視劇的常態。這些年湖南衛視播的劇,基本上都是年輕流量明星扎堆的劇,要麼故事不紮實,要麼演技不紮實,成了爛劇集中營,很久沒播出口碑熱度高的爆款劇了,競爭力比央視電視劇頻道甚至江蘇浙江上海北京都差很多,是該好好反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