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之前的新聞,震碎了我的三觀。
來自台灣的陳昱安,已經29歲了。
他沒有工作,賦閒在家,吃住都靠家人。
而51歲的父親,卻還要當保安上夜班,補貼家用。
陳昱安從小就被爺爺寵大,爺爺經常對他說:等我死了,我的財產全部都是你的。
這句話,在他內心深深地扎了根。
父母從小對陳昱安的個性發展,和興趣愛好是支持的。
陳昱安上高中時,沉迷遊戲,沒有考上大學,最後他只能出來工作。
但輕微受傷後,他就再也不願吃這份苦,宅在家中啃老。
他愛打遊戲,也愛追星,是蔡依林的忠實粉絲,曾給蔡依林寫過無數封信,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蔡依林身上。
他追星蔡依林,父母不反對,可是他長久沒有收入,還要要靠父母養,父母實在忍受不了。
於是,父母將他「趕出去」工作。
在外面混了兩天後,他實在難以忍受,跟父母說想回家。
可是,回來以後能幹什麼呢?依然是混吃等死罷了。
父母為了激勵他,堅決不同意他回家。
他想起了爺爺的遺產,於是跟父親討要,但也遭到了父親的拒絕。
兩次碰壁之後的陳昱安,拿著身上僅有的錢,買了兩把刀,擋在了父親夜班回來的路上。
在最後一次想回家的要求被拒絕後,陳昱安徹底失控了。
他瘋狂地將刀捅向父親的身上,在最致命的心窩處,猛刺、旋轉刀子,最終,父親身中數刀,不幸身亡。
令人驚訝的是,當警察問及他殺害親生父親的原因時,他始終說不後悔,沒有任何悔改之意。
在公開受審當日,記者圍住他,問他為何要殺害爸爸,他始終不回答,卻一直不停地說:幫我傳話給蔡依林,我全心全意寫信給她,她為什麼不回?
這一幕,太悲哀了!
父親生你養你,被你殺死,而在你卻沒有掉一滴眼淚,沒有懺悔之意,在生命的盡頭,竟然在乎的是一個明星有沒有給你回信。
這是何等的諷刺和心酸?
這件事,讓人看完倒吸一口涼氣。
本是血濃於水的父子,最後卻反目成仇,刀刃相見。
人世間最大的慘劇莫過於此。
然而,「陳昱安」並不是個例,在我們中國還有無數個「陳昱安」。
每當我們翻開關於「教育」和「啃老」的新聞,卻發現像這樣的悲劇,數不勝數。
去年,一則「留學生因生活費不足辱罵父親」的話題引起廣泛討論。
51歲的父親辛苦打工掙錢,傾盡所有供女兒出國讀書。
但,本來就只是工薪階層的他,無法給予女兒更好的生活。
他卑微地討好著孩子,無力地傾訴著他的不易。
「爸爸就這麼多工資,沒有錢了怎麼給你呢?」
「爸爸51周歲了,已經老了,沒有能力一直養你,省著點花」
但女兒呢?
23歲了卻依然不能自立,習慣性地找父母伸手要錢。
被拒絕了就關閉溝通,態度冷漠,甚至出言辱罵。
她大罵父親:死媽的XXX,噁心玩意...
她罵自己的母親:160斤的瘋母豬。
甚至說:老傢伙,養不起本仙女當年你就別生啊,什麼幾把。
她自己的朋友圈,吃喝玩樂,一片歲月靜好。
可是她父親的朋友圈,晚飯就是一碗稀粥加一疊小菜,生活極其寒酸。
還記得「80歲尿毒症阿婆養48歲碩士兒子」的新聞嗎?
丁阿婆身患尿毒症7年,生活已經不能自理。
她有一個兒子,48歲,曾出國留學,畢業於名校,母親無條件支持和培養他。
可是,從國外回來以後,整整7年,他都不願意出去工作,一直在家啃老,等著母親「伺候」。
還有太多太多這樣的新聞,這並不是個例,已經演變成了一個群體、一種社會現象,甚至是一種社會危機。
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中長大,靠著父母給予的養分存活,我們花大價錢培養他們的個性,支持他們的興趣愛好,給予他們極好的物質。
可是,他們卻並沒有長成一個懂事、感恩的孩子,反而變成冷漠,冷血,甚至是沒有同理心,只知道啃老的怪獸。
辛辛苦苦,終於把孩子養成了白眼狼。
為何至此?
何以至此?
關於這個現象,我想過很久,我也寫了無數篇關於教育的文章,今天我想聊一聊這個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現在許多的教育方式,是完全推崇和模仿西方的。
我們一味地模仿西方,將孩子的地位看得無比崇高,卻把中華民族傳統教育中最寶貴的東西給丟掉了。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教育是什麼?
是尊師重教,是孝順父母,是堅韌剛強。
可是,我們現在許多的家長,教育完全一邊倒地西方化:
他們鼓勵孩子張揚個性,卻忘了教會他們承擔責任;
他們無條件給予孩子,卻忘了教會孩子履行義務;
他們強調父母必須愛孩子,卻忘了孩子也必須反饋父母。
「臥冰求鯉」的故事有誰知道?「扼虎救父」的故事有誰知道?「哭竹生筍」的故事又有誰知道?
西方教育中的:「培養孩子個性」,「支持孩子興趣愛好」,「給予孩子好的物質條件」,「尊重孩子的想法」固然重要。
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教育中的「尊師重道」、「堅韌不拔」、「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更加重要。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
它只所以能夠流傳幾千年,就在於它教育的精髓部分,可是把這些東西摒棄,完全西化,就會養成越來越多的「白眼狼」和「啃老族」。
你看看現在還有哪個老師敢拿戒尺懲罰孩子?哪個老師敢當著家長面批評孩子?
我們的孩子,「只接受表揚不接受批評」,「只接受順境不接受逆境」,「只接受支持個性不接受打壓天性」。
最後我們的孩子變成了「打,打不得,罵,罵不得」的「空心瓶」。
馬未都在《圓桌派》中說過一個故事:
一個男孩從小被爹媽寵到大,結果16歲青春期的時候,因為一件事跟母親爭執了起來。
母親當時控制不住,給了他一耳光。
孩子開著窗戶從16樓跳了下去。
這件事讓他感慨頗深:
對孩子絕對順從和尊重的家庭,孩子反而更脆弱。
他們在成長的路上,從沒有遇到過挫折,從沒有遭受過懲戒,於是,當他們長大之後,第一次面臨困難時,就很容易走極端。
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教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教育,從小就要求孩子要接受「責任主義」教育,對自己,對父母,對家庭,對國家,要負責任。
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教育,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豁達的家國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如果把這些最好的文化去掉,孩子就會漸漸變成我們不認識的怪物。
作家連岳有段話說得好:
當今危機,就是教育的白左化。
模仿西方,導致孩子變成冷血的、脫離現實的、瓷器一樣脆弱的孩子,只會愛貓愛狗,愛抽象的人類,天天在朋友圈秀愛心,卻無法愛父母家人這樣具體的人,不會做具體的工作,稍微有點壓力就躲回家裡讓父母養。
那個追星蔡依林而殺死父親的陳昱安;
那個自己朋友圈歲月靜好,父母朋友圈窮酸不堪的留學生;
那個把自己的母親趕出來,只為了給14條貓狗騰挪地方的西安女子。
他們不愛自己的父母,他們不愛具體的人,他們只願活成自私自利的模樣。
有太多人,寧願在朋友圈獻愛心,也不願給父母一個笑臉;
有太多人,寧願躲在虛擬的世界裡放縱,也不願在現實世界承擔責任;
有太多人,他們活在自己充滿個性和想法的狹窄世界裡面不願走出來.....
這就是教育完全一邊倒模仿西方帶到的後果和可怕的危機。
孝道,責任,仁義,忠勇,這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里的精髓,一代代被傳承下來,刻在了每個人的骨子裡。
可是我們完全拋開,只學西方那一套「個性」和「自我」,那麼,我們更多的孩子就會變得自私冷漠,成為一個個令人痛惜的「白眼狼」。
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素材來源:
中國新聞網:《台灣男子亂刀砍死父親 冷漠說:誰叫他不給錢》
澎湃新聞:《留學生嫌生活費少辱罵父親,惹怒網友,本人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