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讓孩子找到適合的生命方式綻放,天門山的一躍不是勇敢

2023-04-07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教育,就是讓孩子找到適合的生命方式綻放,天門山的一躍不是勇敢

昨天看到張家界天門山3男1女,毅然決然捨棄自己生命的視頻,心中真的好是一驚。

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瞬間消逝,留給這個世界上愛自己的人以萬劫不復的悲傷。不知道當這幾位年輕人走上棧台、縱身一躍的瞬間,是不是要給自己打氣,亦或是已經萬念俱灰,無所畏懼。

但是,這一躍,足夠悲慟,但不是足夠勇敢!一個人,若是連死亡都已經不再懼怕,又何必怕活著?又為何不能給自己活著的勇氣?

生命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講,都只有一次且不可逆轉。因此很多人認為生命最可貴的地方,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只要過程足夠精彩,那麼生命就是有價值的。

這種觀點並沒有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生命中最精彩的,莫過於可以用自己想要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而不是在跌宕起伏的途中,擅自下車。

據說,現在在年輕人中有一些比較極端的私人組織或者聚會,以「如何結束生命」為前提,做出各種討論,甚至彼此打氣,相約自殺。

這樣的組織,真的讓人觸目驚心。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篇文章,一位父親在自己的孩子自殺後,無意間發現這樣的群體,裡面大多是十幾二十歲的孩子,他們相約用各種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包括這位父親的孩子,就是其中之一,且已經成功實施了計劃,幾個年輕人相約燒炭自殺,搶救未果,幾個孩子同時失去了生命。

這位父親在萬般悲痛的前提下,臥底「自殺群」,用儘自己綿薄之力,挽救這些衝動的孩子於水火之中。這位父親的行為,可以說略有成效,卻無力回天。

年輕的生命,本該充滿朝氣和活力,哪怕是遇到挫折、遇到失敗,也願意迎難而上,給自己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披荊斬棘,戰勝困難,贏得翻盤的機會。

而不是遇到麻煩或者不如意,就悲觀厭世,無力掙扎,而被手機和網絡「綁架」的貧瘠頭腦,面對壓力,無從擺脫,無能為力,除了想要逃離,就只有用極端的方式去逃避。

因此,我們的教育,更應該是從生活的本質出發。

何謂生活?

就是以哪種方式活著;就是應該選擇哪一種方式,有質量、有價值的度過自己的一生。

而這個地球上,有多少個人,其實就有多少種生命的方式。每個人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關鍵時刻,別人無從插手,哪怕你是親爹、親媽;哪怕是你親爹、親媽。

而我們的教育,就是幫助每一個孩子,去找到自己的生命價值。

有的人在機緣巧合中,表現的充分,成為大家矚目的對象;更多的人,則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從事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就足夠了。

如果自己所做的事情,還對社會有一些幫助,那就太好了,就算沒有,也沒有什麼關係,只要所過的生活,是健康幸福的,是自己想要的,是不以犧牲別人的幸福為前提的,那就很完美了。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與生俱來的某種特性,科學家叫它基因,哲學家叫它天分,宗教家叫它命運……

事實上,這就是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內在。而且,每個孩子的內在,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很乖巧,有的孩子很霸道,有的孩子很敏感,有的孩子很任性。這些,真的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天註定」,而且,很難改變和扭轉的。

所以作為父母,根據孩子的內在來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擁有堅強樂觀的性格、具備捕捉幸福的敏捷、能夠隨時重新站起、直面挫折、不懼失敗、調整方向、換位思考的品質。

這才是了不起的教育。

願逝者安息,願天門山的悲劇不再,願每一個以為自己已經走入絕境的人,都能夠在「山窮水盡」的邊緣,相信「柳暗花明」總會到來,給自己時間和機會去迎接「絕境逢生」的美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aa3e67a0894983df703394dd420ca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