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趕在周一開盤前,歐佩克+減產聯盟放棄了與墨西哥的爭執,按期完成了減產談判。市場終於長舒一口氣,雖然需求塌陷仍然是嚴重的,疫情形勢仍然不明朗,但減產的數量和規模是空前的!
沙特借坡下驢
回頭想想,沙特以俄羅斯的不合作,在3月8日宣布大幅調減官價發動價格戰。油價斷崖下跌,美國終於扛不住,來自產油州的議員紛紛寫信給沙特王儲,要求停止價格戰。有鷹派議員甚至揚言要從沙特「撤軍」,以促使沙特停止價格戰。沙特阿美原計劃於4月5日公布官價,之後舉行發布會,「慶祝」阿美產量突破1200萬桶/日。在市場紛紛認為特朗普大嘴減產不可信的情況下,歐佩克減產聯盟於上周四召集了馬拉松式的緊急視頻會議,初步達成了減產「1000」萬桶/日的方案,不過較市場意外的是,在減產時限上,延長到了明年。從整個方案看,可以看出產油國對疫情的估計很悲觀,認為對石油需求的影響是長遠的!另外,基於技術的原因,也沒有按照所謂的需求塌陷「數量評估」進行令市場滿意的即刻超額減產。應該說,這也是符合邏輯的。畢竟,短期的過剩不是歐佩克能夠解決的事情。通過壓制油價,迫使高成本的原油如頁岩油、油砂加速去產量,也符合產油國的長遠利益。周五,為了解決另外的「500」萬桶/日減產量,G20能源部長也開了一個馬拉松式的會議。不過會議的公報顯得泛泛而談,沒有體現對減產的實際責任分擔。不過庖丁認為,這已經無所謂了,減產是空前的,貴在信心!
期貨不是價格的全部
一說油價,大家總是看WTI和Brent這樣的外盤原油,認為這就是國際油價。顯然這僅僅是對了一部分。從實貨的原油價格來看,是包含著基準原油和升貼水兩部分。基準原油可以是期貨價格,也有現貨價格指數。而現貨價格指數和期貨的價差,就是我們說的基差。由於原油的品種很多,一直以來,就沒有很統一的定價解決方案。WTI原油,就是期貨為主,期貨價格的首行在交割的時候(合約到期),就轉變為現貨的價格。因此,一直來,市場就以WTI期貨的首行價格作為「現貨」價格,其基差就體現在期貨首行和次行之間。Brent原油,有期貨,有遠期,有現貨交易和現貨價格指數評估,所謂的三足鼎立市場,結構很複雜。很多大西洋海盆地區的原油實貨作價,不直接用Brent原油期貨,而用DTD Brent價格指數。因此,Brent原油的基差市場是獨立的。我們看到的Brent期貨合約近端的月差,並不代表基差。Dubai和阿曼就是現貨價格或指數,阿曼原油期貨首行就是阿曼的現貨,另外還有並行的普氏窗口現貨交易和對杜拜的現貨價格指數的評估。
因此,我們說期貨價格不是原油價格的全部。對於具體的原油實物來說,有產地位置的問題,有升貼水的問題。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遠離終端消費市場的價格是最悲催的,一方面是基準價格很低,另一方面是要貼運費。
而期貨價格結構和升貼水(簡稱貼水)兩個指標也構成一個經典的「二元四相」。二元指的是兩個指標,四相是說兩個指標構成四種組合。即期貨強,貼水強;期貨強,貼水弱;期貨弱,貼水弱;期貨弱,貼水強。四種情況,收尾相接,構成一個價格的潮起潮落的循環。也許我們剛剛經歷了一個期貨弱、貼水弱的「相」,那麼後面我們可能要更加關注現貨端的反映。
匆匆言之,供參考。
來源:庖丁解油;作者:佘建躍;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黃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