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先行示範區建設東風,打造大灣區發展引擎

2019-08-23     深圳時評

近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的出台,對深圳而言具有里程碑意義。有媒體評價,「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與「全球城市標杆」這樣的目標,相當於再次「畫圈」,賦予深圳新的使命。深圳的改革基因再次被激活,成為了跨越式發展的全新動力。一次新征程又將開始:如何建設「全球標杆城市」?示範作用如何體現?

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為24221.98億元人民幣,這一數字,也讓深圳經濟總量躋身全亞洲前五之列。深圳不僅是國內的一線城市,也是全亞洲令人矚目的新城。但是平心而論,離「全球標杆城市」這一宏偉目標,依然有較大的距離。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是這樣表述的:「全球城市」指的是「在全球政治、經濟等社會活動中處於重要地位並具有主導作用和輻射帶動能力的國際大都市,它們吞吐著全球的人才、資金和信息,在國際金融、科技、文化等領域有著廣泛話語權。」儘管深圳已經有了足夠的經濟體量,但是在「話語權」上面確實存在短板,不僅無法與巴黎、紐約、倫敦等全球城市媲美,甚至還不及同在大灣區的香港與廣州。

(圖片來源:全景網)

看到差距,同時也就看到了前進的目標。既然要以全球為標杆、突出「社會主義示範」的作用,深圳就需要在經濟上保持優勢的同時,擁有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下,包括深圳在內的中國沿海城市都獲得了「走出去」的機會,大量深圳企業遠赴東南亞、南亞、歐洲、非洲、拉美等地,增加深圳的經濟能見度。同時,「深圳的故事」也慢慢被世人所知。這個充滿傳奇色彩與創新基因的年輕城市,吸引了大量外國青年有意願了解深圳。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展示機會。但是,一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當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深圳時,深圳該怎麼講好自己的故事呢?

深圳有很多角度講述好自己的故事。比如,深圳創新企業的故事。深圳有一系列的創新企業,這些企業是深圳經濟高速發展的奧秘所在。騰訊、華為、中興、大疆、華大基因等,這些企業都以具有開拓性與創新性而廣受讚譽,領風氣之先是深圳企業的底色所在。不同於矽谷的「個人主義」神話,中國人的特點——崇尚集體、團結協作、前赴後繼,又在深圳企業中得到最大展示。因為這些科技公司都是數千、數萬人以上的大公司,他們的成功恰恰展示了中國人的團結精神,類似於電影《流浪地球》中的「萬眾一心」。又比如,深圳的民生工程。深圳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口的不斷增加,深圳的民生壓力也越來越大,但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持續著對公共資源的投入。在教育、醫療、環保、社會保障、公共運輸上進行不懈的投入,不斷增加新移民的幸福感,深圳也從一開始缺乏歸宿感的「淘金之城」,變成了人們可以安居樂業的「幸福之城」。再比如,深圳的「未來感」。人工智慧、基因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無人機等新科技,都在深圳閃亮登場,為這座「未來之城」增加無窮想像。尤其是5G,它被認為是下一個10年科技發展的制高點所在。5G業務面向萬物互聯,和垂直行業深度結合,定製化開發示範應用。這可以理解為,5G提供一個「場域」,實現各個項目——比如工業製造、網際網路、媒體、交通等各個領域的加速發展。如果順利開發,深圳很有機會成為世界上最早實現5G覆蓋的城市之一。事實上,深圳這座城市不乏夢想與故事,只有將它充分建構、不停渲染,這種話語才能真正成為城市的文化海拔,能增加海外世界的關注度,更能形成「話語權」。只有擁有了「話語權」,才能成為「先行示範區」,獲得國際城市的「C位」。

當然,深圳仍有不少方面需要補足加強,一個老生常談的痛點依然是高校。目前,深圳還沒有一所985、211或是「雙一流」的高校,尤其是文科院系尤為薄弱。要打造一個全球標杆城市、獲得全球性的話語權,必須具有強勢的文科基礎——縱觀巴黎、倫敦、紐約、東京、洛杉磯、新加坡等公認的「全球標杆城市」,都具備極其優異的文科院系,以及以此為軸的文化產業布局,包括報刊、網絡、文學、電影、電視、文創產品等的全面開花。

因此,要建立全球標杆城市、凸顯先行示範作用,是一個長期的任務。但是,對於深圳而言,已經具備了世界一流城市的基礎。畢竟,實力才是話語權的基礎所在。《意見》指出的目標,也是深圳持續進步的動力所在。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蒼海。假以時日,掌握了國際話語權的深圳,一定能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城市。(蕭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L74v2wBJleJMoPMVC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