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灶鎮橋陳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19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成為汕頭市今年唯一獲此殊榮的鄉村。
然而就在三年前,橋陳村卻是汕頭市37個省定貧困村之一。2016年,汕頭市派駐橋陳村的扶貧工作隊進駐後,依託該村的紅色資源和生態資源,以「紅+綠」的扶貧模式,大力發展紅色休閒遊和特色農業,不僅提前實現了脫貧目標,也使昔日的窮鄉僻壤變成了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
最近,橋陳村村民陳利豐格外高興,因為村裡的碧鄉農家樂民宿很快就要開張了,這片民宿是工作隊利用村裡一片有著300多年歷史的荒廢老寨改建的,這其中就有陳利豐家兩套原已倒塌的老宅。
據市農業農村局駐橋陳村扶貧幹部林雄介紹,為幫扶當地培養產業、形成產業,達到脫貧的目的,工作隊結合該村發展鄉村旅遊的規劃把這片老寨建成民宿,然後集體打包出租,由專業者進行經營,經營所得一成歸房屋產權人,其餘90%作為村集體收入,而在8年以後,這個房子就歸還村民所有。
據了解,碧鄉農家樂民宿是碧桂園集團打造「橋陳碧桂園新農村示範村」項目的其中一部分,碧桂園集團共捐贈1300多萬元,用於橋陳村的民生及基礎設施建設。而碧桂園的千萬項目之所以花落橋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橋陳村的紅色基因和綠色發展的思路。
位於潮陽、普寧、揭陽三地交界處的橋陳村,是一個純農的革命老區村,全村共有245戶1350人,其中貧困戶37戶160人。2016年4月底,由市農業局、市農科所和中國人保財險汕頭分公司組成的扶貧工作隊進駐橋陳村,通過調研後發現,這裡曾是小北山游擊隊革命根據地和「小北山武工隊」的一個重要聯絡點,工作隊很快就確立了「紅色領航 綠色發展」的扶貧模式。
2017年,橋陳村被省委組織部確定為第一批「紅色村」黨建示範點。工作隊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紅色休閒旅遊。他們利用村裡現有的紅色資源和生態資源,修建了母子榕紅色公園、小北山紅色紀念館、紅色陸路、紅色水路、革命紅亭、紅色長廊、交通站舊址、濕地公園等場所,並對年久失修的革命遺蹟進行保護和修復,打造集革命歷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生態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紅色休閒旅遊區,吸引了眾多遊客慕名前來參觀,同時也引來了碧桂園這隻金鳳凰。
「紅色記憶」被喚醒,橋陳的經濟隨之被激活,過去因為偏僻落後而無人問津的百畝良田、綠水古樹和老寨舊屋如今成為脫貧致富的寶貴資源。工作隊建立「貧困戶+農民合作社+科研所+網際網路」的模式,引導村民發展以功能米、優質大米、桑葚、火龍果、黃金百香果為重點的特色農業,大力發展集觀光遊樂、鮮果採摘、旅遊休閒與一體的生態產業,為貧困戶提供更多的就業和增收機會。
村民陳樹安父母年邁,妻子早逝,兩個孩子還在上學,家中的經濟來源主要靠陳樹安在外面打工為繼,去年11月,陳樹安聽說村裡的農家樂建成招標,於是回到村裡參與投標,獲得了濕地公園農家樂以及魚塘的經營權。據陳樹安介紹,如今他營業額一個月一萬多元到兩萬元之間,如果在節假日,一天大概有1000多元的營業額。
據了解,橋陳村的貧困戶大部分是婦女、老人或病殘戶,勞動力有限,結合這一實際,工作隊整合資源,建起一個面積10畝的萬隻林下蛋雞場,平均每天產出2000多顆雞蛋,由村集體合作社統一收購,再通過網際網路等多種渠道銷往各地,讓參與養殖的27戶貧困戶,平均每年增收1.5萬元以上。
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以來,到橋陳村開展黨建活動和紅色團體游的遊客達到一萬多人次,自駕游的遊客約4萬多人次。旅遊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同時也使貧困戶的觀念發生了轉變。
村幹部陳燕霞介紹說:「以前貧困戶的雞蛋是以我們合作社收購在銷售出去,現在他們在工作隊的引導下能自主去銷售、找客戶,貧困戶現在也有了自主創業的精神了。」
如今的橋陳村,風景如畫,生機盎然,成為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紅+綠扶貧,不僅使橋陳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使橋陳的經濟有了前所未有的改變。2016年,橋陳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2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5200元。到2019年,橋陳村集體經濟收入30多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4190元。
如今,漫步在橋陳村可以說是五步一畫,十步一景,這個從前無人踏足的貧困村如今成為了網紅村,成為眾多遊客的打卡地,特別是到了節假日的時候,到橋陳開展紅色游和生態游的遊客更是絡繹不絕,而正是由於這樣一個紅+綠的扶貧模式,使橋陳村這個省定貧困村成為了國家級美麗休閒鄉村。
來源:潮陽廣播電視台、潮陽發布、金灶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