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詩人戴望舒躺在一個孤獨的床上,他身邊已經空無一個親人,而他也身患重病,這時候,他心裡是難受的,痛苦蔓延了整個身體,相對於肉體的無助,戴望舒對於精神上的損傷,更是無法接受,就這樣吧,人生,不過如此,他為自己注入了大量的麻黃素,衰竭而死。
」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
1927年,大革命的失敗,讓戴望舒的心情十分糟糕,憂鬱的感情下,他決定前往松江看望好友施蟄存,他萬萬沒想到,這一次的拜訪,將對他的人生,起到了如何的影響,當他敲開施家門時,好友並不在家,開門的是一位青春靚麗的少女,只此一眼,詩人戴望舒便淪陷了,這位女子便是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
那一天,戴望舒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到家裡,他的腦子裡全部都是那個愛笑且靚麗的少女,不久,詩歌《雨巷》正式發表,這首詩里的雨巷姑娘,便是施絳年,而對於中國當時的文壇而言,戴望舒也憑藉這首朦朧詩,成為了一個名滿天下的詩人,眾人皆稱他為才子。
戴望舒成為了才子,可是施絳年對他並沒有什麼關於愛情的感覺,在她的眼裡,戴望舒憂鬱的性格和自己並不搭配,並且,她對戴望舒的感情,也從來都是將他作為哥哥,戴望舒這位多情詩人,卻是並不懂得愛情,他用跳樓威脅,終於迫使施絳年與他訂下婚約,
之後,在施絳年的要求下,戴望舒前往法國求學,而就在戴望舒離開不久,施絳年已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真正愛人,戴望舒雖然人在法國,但是依然心繫著國內的施絳年,而隨著兩人信件的交流,他逐漸感受到諸多的疑惑,就在這樣,也有消息傳出施絳年在國內已經是移情別戀,再也無法忍受的戴望舒,提前離開了法國,回到了國內。
這時的施絳年,已經是有了真正愛人,戴望舒十分的痛苦,他當著諸人的面,打了施絳年一巴掌,也結束了自己長達8年的苦戀,他與雨巷姑娘,終究是未成正果。
之後,戴望舒經好友介紹,認識了一位叫做穆麗娟的女子,穆麗娟一出現,就對戴望舒的內心產生了震動,對於詩人的才華,穆麗娟十分仰慕,在她百般的示好下,她與戴望舒結為了夫妻。
兩人雖然結婚,但是戴望舒並不會愛人,穆麗娟並未受到丈夫一點的愛,而當時因為戰亂,穆麗娟的哥哥不幸去世,戴望舒得知後,並不是第一時間告訴穆麗娟這個消息,而是隱瞞,後來,穆麗娟的母親去世,戴望舒再次選擇隱瞞,當穆麗娟自己知道後,戴望舒又嚴厲的要求不准她前往奔喪,這一下,穆麗娟內心的失望,爆發出來,她決定和戴望舒離婚。
當這麼一張離婚協議書擺在戴望舒面前時,他有所後悔,最終,他以死相逼希望妻子寬容,這一次,穆麗娟並沒有寬容,兩人的愛情,如曇花一現。
戴望舒的第三段感情,是和一位叫做楊靜的年輕女子,楊靜對於戴望舒的感情,實際上也很簡單,戴望舒有車有房,而且本人也有才華,因而,她主動向戴望舒表白,兩人不久便結為了夫妻。
對於詩人而言,他最大的財富,便是自己一生對於靈感孜孜不倦的追求,而楊靜並非是一個良人,隨著時間推移,家裡的財富並未如同她想像一般,結婚第六年,她便愛上了鄰居一個蔡姓商人,之後,她向戴望舒提出了離婚,苦苦挽留,也終究無果。
三段感情皆告失敗,讓詩人戴望舒的內心受到了極大的重創,幾年後,他黯然去世,終年45歲。
也許有那麼一天,我們都能夠在一個雨巷裡遇到自己心儀的姑娘,而真正對我們而言有用的,實際上並非是那麼一次美麗的邂逅,而是珍惜眼前人的種種,美麗的夢和美麗的詩,以及美麗的雨巷姑娘,都是可遇不可求,而如果能夠緊緊握住身邊人的手,那麼,溫暖與幸福,皆在我們心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CBcEXUBd8y1i3sJRTs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