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油溪橋:醇香醉人,似一壇打開的老酒……

2019-09-13   婁底在看

#婁底頭條#秋天的油溪橋村樸實而又素雅,一灣灣溪水,流轉著油溪橋村人民的勤勞,藍天白雲之間,飄蕩著自立自強的氣息。

而十二年前的油溪橋村,卻是另一番景象。油溪橋村位於新化縣吉慶鎮東北部,轄12個村民小組228戶868人,屬石灰岩乾旱地區,2007年全村村民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村級集體經濟負債4.5萬元,為改變窮苦景象,新一屆村支「兩委」班子帶領全村群眾,發揚了「鋤頭開路、錘子鑿水、擔土栽樹」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不等不靠、開拓創新、艱苦創業,實現了動能足、村容美、產業興、村民富。2018年的村民人均年收入為19544元,村集體經濟發展到112萬元。並先後榮獲了全國文明村、全國十大鄉村振興示範村、全國百強特色村莊、國家AAA級景區村、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湖南省AAAAA級鄉村旅遊區等40餘項榮譽稱號。

油溪橋的美,像一壇老酒,散發出醉人的醇香;更像一首小詩,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

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整個村莊整潔寧靜,沒有了喧囂,沒有了高樓大廈,一切都顯得十分恬靜、美麗。站在嚴肅公正的積分制公示牆前,我被深深的震撼了,詳細記分、每月公開、獎罰分明。一方面對村組黨員幹部實行積分制考核,制訂定崗、定點、定責、定項「四定」制度,進行「月度、季度、年中、年末」四次考評,由村民無記名評分,按積分多少發放績效考核工資;另一方面也對村民實行積分制管理,全面量化出工出力、責任義務、產業經營、誠實守信、家庭美德等村民生產生活各類表現,設立獎勵量化指標35項、處罰量化指標41項。通過積分制這一舉措,規範了村民、村幹部的行為,最大程度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穿過積分制公示牆,步入具有百年歷史的清代石拱橋,歷史的氣息撲面而來,油溪橋村在保護的基礎上繼承,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古橋的韻味,古色古香的感覺令人沉醉,仿佛下一秒就要穿越古今。在不遠處,大樹下坐著幾個老人笑談著,慈祥的看著嘻笑打鬧的孩童,眼神里滿是笑意。邊走邊看,流連忘返,還沒來得及回味,就到了美麗的文化長廊和荷花園。

遠遠看去有幾分「青山如黛遠村東,嫩綠長溪柳絮風」的韻味,荷花園裡的荷葉密密匝匝,閉上眼睛,細細感受,只覺有一陣清香瀰漫在池塘里,散發在空氣中,充滿了的鼻腔,沁人心脾。

油溪橋村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現森林覆蓋率已達到92.8%,村子四周有巍峨的群山,溪水淙淙、鬱鬱蔥蔥。荷花園間的羊腸小道連綿逶迤,田野樹木間知了鳴叫,小溪叮咚叮咚作響,好不愜意。

追油溪橋村之夢,品小橋流水人家。「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返」,「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傳統文化和農耕文明不可分割,未來的鄉村要建設成遠山、田野、炊煙這樣田園牧歌式的農耕文明體驗區,才能重建我們的文化記憶。油溪橋村現已初步形成鄉風文明的美麗景象,垃圾分類、污水處理、廁所「洗臉」革命、移風易俗等制度都在逐步推進中,特別是油溪橋村的「八禁」活動(禁炮、禁賭、禁毒、禁漁、禁獵、禁伐、禁家禽圈養、禁鋪張浪費),已取得初步成效,村風民風顯著改善,全村每年僅節約煙花爆竹、酒席開支等約530餘萬元。

鄉村振興要擁抱詩和遠方,產業發展是支柱。油溪橋村的產業發展模式是通過發揮「集體所有制」與「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優勢,採取「村委+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進行整體開發,以村委提供水、電、路等基礎建設保障,公司提供資金和銷售保障,合作社負責規劃、技術指導、肥料器具的代購服務等,全方位為全村種養農戶提供保障服務,做到了「為農解困不出村」。充分保障了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後各階段的效益和風險。


一座座房,一戶戶窗,順著彎曲的小路,尋著遠去的記憶。是誰舞動了金秋,讓大地芬芳,讓房檐掛滿飄香;是誰讓一池碧水清澈見底,水中魚兒穿俊來往;是誰讓綠草如茵,鮮花盛開,彩蝶飛舞。是油溪橋村人民,用雙手,用智慧,用勤勞實幹出來的!自己的家鄉自己建,以夢為馬,追逐鄉村振興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