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雷改編的小曲《探清水河》和他的螢光棒綠海,以及日思夜想的辮兒哥哥,是近幾年來他每一場相聲專場演出結束前的標配。
演出臨近結束,他一說起2015年,我改編了一首北京小曲,名字叫做《探清水河》,這就標誌著他們本場演出即將結束,要和觀眾們依依不捨的說再見了。
探清水河是辮兒哥哥的成名曲,很多人聽了張雲雷版的探清水河,溫柔婉轉,優美動聽,被其所吸引所感動,這首探清水河是很多人心裡的白月光,是初心。
通過這首歌,觀眾進而了解喜歡張雲雷,在他的引領帶動下,喜歡上了更多的傳統文化,了解更多的傳統曲藝。
綜藝節目《歡樂喜劇人》中的相聲劇探清水河,有德雲社眾多相聲演員傾情參與表演,張雲雷版的小六哥哥演得太好了,有笑點有淚點,最後唱著曲兒走進河裡,如歌如泣,好悽美,感人肺腑。
最近看到有好多人在掰頭探清水河的事,細講一下這裡面的曲曲繞繞,了解一下來龍去脈,凡事講事實擺道理,本是沒啥爭議的事,硬要爭。
探清水河講的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是個真事,是地地道道的北京小曲,後來年久失傳,只在東北二人轉里一直保留。
郭德綱老師將其整理,讓傳統藝術喚發生機與活力,純北京小曲版的探清水河並沒有廣受歡迎。
2015年,張雲雷剛好輪到去南京德雲社演出,他在南京德雲社的宿舍里歇著,宿舍里有一把吉他,閒著沒事待著也是待著,他靈機一動,開始也是單純就為了玩,用吉他伴奏,瞬間迸發的靈感成就了不一樣的探清水河。
這一改改出了一個經典,將流行音樂與傳統藝術完美融合,把探清水河改成了民謠版本的歌。
舒緩的民謠風一唱出來,廣受好評,大伙兒都喜歡聽,二爺的嗓音清澈,舒緩敘事溫情脈脈的演唱非常走心,從小學唱的辮兒哥哥改編起來得心應手得天獨厚。
2017年四月份張雲雷在小劇場演出時用力過猛,鋼釘穿透腳踝,血染鞋襪,只得去醫院做手術,提前取出腳踝里的鋼釘子。
手術出院後就休息一天,他匆匆忙忙的奔向瀋陽相聲專場去演出,二爺被輪椅推上台推下台,只在表演時站著,尊重舞台尊重觀眾,真的很拼。
專場返場唱起熟悉的探清水河,由於手術休息時間短,尚未恢復的他疼痛難忍,唱了兩遍日思夜想的六哥哥,唱重複了,唱到第二遍時,機靈的張雲雷把原詞中的六哥哥改成了辮兒哥哥。
自此在今天依然唱響的日思夜想的辮兒哥哥,因為一個美麗的錯誤誕生了,這也成了少年成長印記里一個小小的勳章,把疤痕變成勳章的成功例子。
探清水河這首歌火了,就是張雲雷唱火的,唱遍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戶曉,日思夜想的辮兒哥哥更是他在舞台上無比艱辛的血淚見證,也是觀眾們愛的表達。
這些有圖有真相有視頻,都是沒有爭議無可辯駁的事實。在東方衛視春晚和5月份的品牌晚會上,張雲雷又把探清水河改成了戲腔和說唱形式。
現在的辮兒哥哥是內地相聲演員,影視演員,歌手,德雲演出八隊隊長,代表作是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毓貞,藍色天空。
一路成長起來,他已經不需要靠探清水河標榜自己,因為張雲雷本人多才多藝,因為學的多會的多。
但探清水河永遠是張雲雷身上的標籤,是他將已經布滿厚厚灰塵的傳統小曲改成民謠風的歌唱火的,將古老傳統曲藝帶回潮流前線,這些風吹不掉,雨打不掉,流言蜚語硬槓更沒有意義。
大船上張雲雷說《探清水河》錄完了,會正式發行的,買它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