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兒子進女廁被指責,母親當場發飆:孩子丟了你陪?你有啥可看的

2019-10-26   好媽媽郝女士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朋友最近在逛商場時進入了一家商場的廁所方便。在朋友上廁所的過程中,聽到了廁所門外小男孩的聲音。在日常生活中,母親為了方便將小男孩帶進公共女廁所其實是非常常見的事。一開始,朋友其實不以為意,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小男孩踢門的聲音,邊踢還邊對他的媽媽大喊「裡面有人」。接著,讓朋友感到驚嚇的是,小男孩竟然從廁所下面的縫隙探進頭來看自己上廁所!

這個小男孩的舉動著實讓朋友感到生氣,在出了廁所門以後,朋友便對小男孩的母親生氣的說道「怎麼不好好管管自己的孩子,讓自己的孩子看女生上廁所!」小男孩的母親也被激怒到了,她立馬和朋友當場激動地吵了起來,理論道,自己的孩子才幾歲,怎麼就偷看了,何況孩子放在外面怎麼讓人放心。

其實大家都明白,小男孩的母親將小男孩帶進女廁所本沒有惡意,只是方便照顧,但是對於一些敏感的女性來說,其實還是讓人無法接受的,何況小男孩的舉動確實侵犯了隱私,讓場面陷入到令人尷尬的境地。這種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很常見的,但是很多人都沒有去探究過這個行為的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很多時候儘管心裡不舒服,也還是不了了之。

那么小男孩做出如此行為,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在這背後,恰恰說明了現在對於孩子性教育方面的缺失。性教育的缺失導致了當今社會小孩子做出一些不得體的冒犯別人的行為。很多家長認為性教育是不必要或是難以啟齒的事情,但是往往就是這種忽視,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

作為父母,應該在生活中就有意識的教育孩子性方面的知識,從自己的行動開始,避免以後發生不得體的事。

1. 學會避嫌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其實是不會避嫌的,隨意的換脫衣服。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有性方面的意識,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隨意,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於異性的邊界就會變得模糊,對於異性和自身的差異也沒有一個正面的認知。

2. 保持距離

很多父母小時候會與孩子睡在一起,與孩子一起洗澡。但是當孩子稍微有意識的時候,父母應該有意的引導孩子異性有別的意識,給孩子洗澡時也應儘量做到同性父母幫忙洗。這樣做會增強孩子的性別意識,引導孩子對性別的認識。

3. 公共場合的避嫌

很多時候父母為了方便照顧孩子,常常會帶孩子進入異性更衣間。其實這樣做不僅會對他人造成困擾,也會模糊孩子的性別意識,不利於孩子的性意識成長。所以,公共場合父母應尤其注意避嫌。

孩子的性教育應從小開始,父母不應為了圖方便就忽略,要引導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健全的性意識,成長為一個全面健康的人。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