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市場面臨的危機,果農必看

2019-08-01   農業種植新技術

搞了幾十年水果,價格大於小,效益怎樣?最大的因素取決於量大小,管理固然要好,但關鍵之關鍵是缺者貴多者賤。

就和幾個人吃飯,一桌人一碗熱菜吃的精光,而一人一碗必然會浪費不在乎,同時還會覺得口感不好等。

說到這裡,大家不要忽視另一個原因,就是人為的為了好看。為了量大,而違背了水果的自然生理過程。看看現在這果農,有多少為了追求早大好看,一說澆地,就沖化肥。

為了早賣,打激素藥人為促進紅度,比如桃,桃的口感本身更在乎農家肥和利用光合作用並且熟足的前提下,才能吃到好的桃子。想想前二十年桃口感,我家那時有幾畝大九保桃,真的好吃,百吃不厭。如今家裡好幾種桃,看著大好看,一種看著都黑紅的再不能紅,紅壤的,蟠桃離核的,可一吃都沒口感,桃肉拉絲核不成熟。

更有些把紅桃人為套紙袋改為金顏色桃,早早的採摘賣,這一系列的舉動都是胡鬧。蘋果套袋的確是出於商品果需要,沒辦法而為之,更有多數借著為水果行業改良好看好吃為名譽,目的卻是為經濟利益而盲目發展品種。


仔細想想,這十年左右,多少桃品種出世栽植,一半年就更新換代,我想說說這些桃專家,難道這十多年沒有一個固定的桃品種能力挺桃市場嗎?

如此下去,何年何月桃農能穩健的建立一個好園子,富士蘋果六十年代引進我國。幾十年穩立蘋果晚熟市場,如今雖然價格不怎樣,多者必然會賤,自古以來少者貴,這個硬道理大家知明。

本人認為:水果市場的良性循環,果農的利潤保障,最大的因素是必須建立一個好的規則,國家有關單位必須嚴格要求的管理其品種。任何一個果桃梨品種,一定要成熟地域氣候條件,且行且珍惜的經市場消費者認可。有目的的規劃發展為前提下,方可進入農戶推廣,並嚴格要求限制其生長管理中的弊端,控制好農藥激素化肥的好於量。

大力扶持一些農家有機肥的產業鏈,嚴格的掌控我國水果市場的出路和走向,盡力的取締套袋這個步驟,還我改革開放前的水果口感。這樣才能保證我們每一個果農的付出和回報為正比例。

像現在這種模式下去的話,中國水果的市場會更亂更糟,最終吃虧賠錢還是我們果農買單,以上是本人焦國強的看法。

總之水果市場成於敗,我們果農的效益和保障,重中之重,先從化肥改變,再是品種發展,後是地域適宜推廣。必須嚴格之嚴格的經國家權威機構管理。唉!看看我們下代的水果接班人,不是孩子不幹水果生產鏈這行,關鍵水果不掙錢,而工序和投資,疏:雙重套袋,物價飛漲,人工難找,什麼都推廣套紙袋膜袋。

今年本人聽有人給櫻桃套袋,想想這種人,真的可笑可悲,如此下去,什麼水果都會敗在這種人手中。我們大多數都五六七十歲的人,何不回歸自然,好好的管理幾年水果,給我們下代晚輩留一些傳統的耕耘模式,為中國水果市場的穩健和長久做一些綿薄之力。謝謝大家,焦國強的看法!(作者:焦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