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三美丨「美食」系列⑤

2024-10-31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編者按

績溪歷史悠久,人文璀璨,文化底蘊極為厚重,是國家級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區核心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和諧之源、文化名城、名人故里、徽菜之鄉。為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績溪,縣融媒體中心、縣委黨史地方志室特在公眾號聯合開設《三名三美》專欄,通過系列篇章,講述績溪的名人名村名城、美景美食美文。共同探尋那些隱藏在歷史深處的故事,感受那份屬於績溪的獨特情懷。今日,推出《三名三美》專欄「美食」系列第五期。

水餡包

績溪是中國廚師之鄉,績溪農家幾乎人人會燒一手好菜,做特色麵食。績溪水餡包是民間農家過節時常備的面點。將各種時令蔬菜、豆腐等配上豬肉、牛肉等做成餡料,用麵皮包成半月形樣,放入蒸籠中大火蒸上十五分鐘,開鍋即食。水餡包常以老南瓜、冬瓜、黃瓜和豆腐做餡料,黃色與白色相映,又稱金銀包,象徵財源廣進。水餡包是徽州的傳統美食,績溪人常用這道美食招待貴賓。

一籠熱氣裊裊的水餡包,它們皮薄而餡實,晶瑩剔透,香氣四溢。輕咬一口,微黃剔透的麵皮包裹著呼之欲出的豐滿汁餡,和著熱氣瀰漫進嘴裡,讓人慾罷不能。

績溪水餡包的文化淵源可追溯到徽商,明清時期,古徽州徽商興盛,徽州男子結婚後常年在外經商,幾月甚至幾年都不回家,留下徽州女子獨居在家,上奉公婆,下育子女,常年思念丈夫,故利用節慶日做水餡包,把包做成半月形,表示丈夫在外,常年不得團圓,同時在包皮上擀十二道皺褶,暗示著十二月的日日思念。所以水餡包在古代又叫「半月包」、「望夫包」。在徽州人心中,水餡包不僅僅是簡單的食物,更是遊子對家鄉妻小故里明月的寄託。

對於中國人而言,沒有什麼比家和家人更重要。在這樣的人文底色上所有這些充滿想像力的食物,它們所寄託的對情感的升華形成一種叫做鄉土文化的部分,並且得以傳承。

丨編輯:陳素文 責編:胡小燕

審核:姚庭陽

丨來源:績溪縣融媒體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9c020a58b099b946a2177d5d78e29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