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造芯成為營銷噱頭 自研晶片路在何方

2022-04-21     ZAKER科技

原標題:莫讓造芯成為營銷噱頭 自研晶片路在何方

最近幾個月,隨著綠廠某款旗艦手機的上市熱銷,其搭載的馬里亞納 X 獨立 NPU 晶片也再次被消費者關注,是的," 再次 "!這顆早在去年就已經 PPT 發布的晶片終於被搭載在了旗艦手機上並大規模量產了。

從 FindX5 發布會上劉作虎不遺餘力的演講以及毫不吝嗇的溢美之詞,我們也不難看出 OPPO 對馬里亞納 X 寄予厚望。畢竟這是一顆自研濃度極高的晶片。

在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制裁之後,國內自研高端晶片就輝煌不再,陷入低谷。自研晶片到底路在何方?我們的自研晶片到底行不行?一時間成為了許多人討論的焦點,持各種觀點的人都不在少數。

OPPO 在這個時間點上高調發布並很快就量產了馬里亞納 X 晶片,這一波熱點蹭的屬實有水平。自然也讓消費者更加關注馬里亞納 X 晶片的表現。反正劉作虎在發布上的牛已經吹出去了,但是否真的這麼厲害呢?

首先來看看馬里亞納 X 晶片的參數。它擁有者恐怖的 18TOPS 的 AI 算力,採用台積電先進的 6nm 製程,內存帶寬高達 8.5GB 每秒,可以處理 20Bit 的 HDR 數據。

即使蘋果引以為傲的 A15 晶片內置的 NPU 單元 AI 算力也不過為 15TOPS,單從數據上來看,OPPO 似乎已經超越蘋果了。說起來好像也的確像那麼回事兒,畢竟參數擺在那裡。

對於 OPPO 這種堅持自研晶片的態度我是持肯定態度的,畢竟自研晶片的含金量和難度懂的都懂。

OPPO 憑藉著 2000 多人的晶片團隊把這款 NPU 晶片大規模商用化了,要知道,一款晶片從立項到設計、流片、試產、量產到最終大規模商用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但 OPPO 做到了,這本來是好事。

可隨後我卻發現畫風不大對勁,之後的一段時間裡網絡上許多自媒體都對 OPPO 的馬里亞納 X 進行了一致好評,甚至是挑不出任何缺點的那種。以至於當我抱著客觀中立的心態想進一步了解這顆 NPU 晶片的時候,卻發現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少得可憐。

在各大視頻網站和資訊平台上,各大 UP 主和自媒體幾乎清一色的都在讚揚馬里亞納 X 晶片如何厲害,自研濃度有多高之類的。總之在此類媒體的報導中我們只能看到馬里亞納 X 晶片好的一面,對於它目前存在的問題,幾乎隻字未提。我當然理解 OPPO 對於馬里亞納 X 晶片的自豪,也不排除個別媒體和 OPPO 存在著利益關係。

但馬里亞納 X 真的那麼完美嗎?我覺得未必。

擁有頂級的性能只是一款優秀晶片的門檻,如果只是做到這一點還不足以讓馬里亞納 X 躋身頂級晶片行列。對於晶片的開發和調教優化同樣重要。老實說,在這方面馬里亞納 X 做的差強人意。

OPPO Find 產品線總裁李傑就表示:對於馬里亞納 X 我們才剛剛摸到門,目前只發揮了這顆 NPU 大約 30% 的性能。而搭載這顆晶片的 FindX5 也將得到持續優化,並且在未來兩三年內都將繼續使用這顆 NPU。

就目前而言馬里亞納 X 晶片只能算是一顆半成品晶片,其相關的算法和底層優化都還不夠完善,畢竟馬里亞納 X 的實際表現也遠未達到用戶的預期,劉作虎在 FindX5 發布會上吹過的牛逼很多也還未能實現。社交媒體上也有一些博主指出 OPPO 並未充分利用這顆晶片。

如此看來,馬里亞納 X 似乎正逐漸淪為 OPPO 的營銷噱頭,而這是大多數人不願意看到的。畢竟消費者是為馬里亞納 X 晶片真金白銀掏了錢的,希望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效果。倘若 OPPO 在宣傳和營銷上花費過多精力,未免顯得有些本末倒置。

事實上,所有的自研晶片初期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種問題,即便是行業巨頭蘋果也不得不面臨這樣的問題。由於晶片架構上的改變,導致 M1 晶片初期對應用的兼容性很差,低效、卡頓甚至閃退都時有發生。M1 也因此而飽受詬病。

蘋果尚且如此,何況 OPPO?

即便相比自研晶片曾經的巔峰:華為麒麟 9000,馬里亞納 X 也差的太遠了。單就電晶體數量而言華為麒麟 9000 為 153 億,馬里亞納 X 僅為 36 億,還不到麒麟 9000 的零頭。製程方面,麒麟 9000 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採用了台積電 5nm 工藝,馬里亞納 X 僅為 6nm,其適配程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對比之下,馬里亞納 X 實在沒啥值得吹噓的資本。

蘋果和華為在自研晶片領域都有著長達數十年的耕耘,從 2007 年的蘋果 A4 晶片開始,歷經 15 年,才有了今天的蘋果 A15。而華為海思的第一款晶片 K3V1 也早在 2009 年就已經發布,至今也超過 10 年時間了。其製程工藝更是從當初落後的 110nm 逐步進化到了如今的 5nm。這都是腳踏實地的投入和研發砸出來的成果。

營銷一直是 OPPO 的拿手好戲,早在 2019 年,OPPO 的營銷費用就達到了近 20 億人民幣,約合超過 3 億美元,各種當紅明星代言更是一波接一波。但很顯然對於晶片而言,研發才是重點,過度的宣傳只會讓晶片成為營銷噱頭,成為自研晶片道路上的攔路虎。

我們當然不能否認馬里亞納 X 晶片現階段所取得的成就,但 OPPO 最近的營銷似乎有點跑偏了,這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信號。

營銷的效果可以在短時間內顯現,但晶片研發卻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程,而且幾乎沒有捷徑可走,更不存在所謂的彎道超車。國內廠商要想真正在晶片領域有所建樹,唯有戒驕戒躁,堅持投入和研發。

反觀華為,據可靠消息麒麟 980 晶片的研發成本為 3 億美元,總成本超過 5 億美元。

近日召開的華為財報發布會上,華為高管公布了 2021 年華為所支出的研發費用,在營收業務下降的情況下,去年的研發費用還高達 1427 億元,創下了歷史新高。而從 2012 年到 2021 年的這段時間裡,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達到了 8456 億元。在研發費用這方面僅次於谷歌。

從這些天文數字中我們便不難看出華為對於晶片研發的重視程度。然,華為也並未因此而沾沾自喜,過度營銷。甚至在遭到制裁之後依然想盡辦法堅持自研晶片,這種腳踏實地的做法確實值得其它友商們學習。

其實自研晶片缺乏持續研發投入乃至被過度營銷的問題近幾年尤為明顯,不只是 OPPO,小米、vivo 似乎也存在類似問題。小米自從推出了澎湃 S1 之後就沒了下文,之後雖然推出了 C1 和 P1 兩款晶片,但後兩者又屬於不同類型的晶片,總給人打一槍換一炮的感覺,更多的似乎還是在為營銷服務。

我們的自研晶片從來不缺少熱度和營銷噱頭,但我們真的不希望自研晶片淪落為廠商營銷工具。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持續深耕研發之後帶來的徹底蛻變。

譚兆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927612b0fb5d6c3c0021b996c41edae.html